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罗马共和国后期经济的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1.公元前2 世纪的经济变革 
    在早期罗马共和国内部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暂告结束后,罗马便开始了扩张领土的过程。先是统一拉丁平原(公元前338 年),然后是成为意大利的盟主(公元前275 年),接着又经过长期向海外的扩张,建立了囊括整个地中海的空前庞大的帝国。在罗马共和国长期的扩张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土地、财富与奴隶的增加使罗马经济渐渐繁荣起来,也使它的社会经济的性质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那个小农经济、简单纯朴的罗马慢慢地消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奴隶制经济的罗马出现了。这个变化很早就随着罗马的征服与扩张悄悄开始了,但它在公元前3 世纪到前2 世纪最为剧烈与明显,到公元前2 世纪中期,新的奴隶制经济已基本成形。人们将罗马经济性质的这个变化称为" 前2 世纪的经济变革".这个变革主要包括3 个方面:奴隶制度的充分发展;大土地占有制的增长和小土地所有制的衰落;金融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巨大发展。   (1)奴隶制度的充分发展 
    在早期共和国,奴隶制度已经零星出现,但数量与规模很小。随着罗马的扩张,尤其是在公元前3-前2 世纪之间,原始的奴隶制度很快变成了罗马独有类型的、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度。扩张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军民俘虏被发卖为奴隶,促使了罗马奴隶制度的迅速发展。据史家李维记载,早在公元前396 年罗马攻陷台伯河以北的维爱城时,执政官便把当地的自由居民发卖为奴。大量的奴隶被投放市场,则是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年)开始。这次战争,罗马曾在北非俘获2 万人,成批地卖为奴隶。 
    迦太基陷落时,全城的男女老少也无一不沦为奴隶。在东方,当罗马势力侵入之后,希腊、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的居民,或遭俘虏、或被拐卖,变成奴隶的更是数不胜数。爱琴海上的提洛岛,在罗马统治时期成为大规模的奴隶市场,每天有上万奴隶成交。由于奴隶来源充足,数量巨大,故价格低廉。   当罗马占领撒丁尼亚时,大批廉价的撒丁俘虏投放进奴隶市场,因此罗马当时流行一句谚语,见到不值钱的东西,就说它" 便宜得像撒丁人一样".奴隶的来源很广,除战俘外还有其它一些方面。大量廉价奴隶的输入,不可避免地会改变罗马各个生产部门的面貌。不论是大田庄、大果园、大牧场以及矿坑等等,应用廉价的外来奴隶成为最合算的事情。奴隶制急剧发展,各种生产部门的经营规模也比以前扩大。过去仅仅满足自我消费的小生产,现在已经变得黯然失色了。应用奴隶劳动的大田庄,在许多地方都蓬勃成长。当然,外来的奴隶并不全部用在生产上,许多奴隶被用为家庭仆役,有的被用为角斗士,有的被用为教师、乐人等。但对社会经济最有影响的是大量奴隶在农业、矿业方面的使用。   (2)土地占有关系的演变 
    罗马共和国初期,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早已存在,但由于当时罗马土地的总量不多,加上平民的不断斗争,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随着对外扩张,大量土地的掠夺,这一现象逐渐变得严重起来,到公元前2 世纪时,已经是罗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外扩张过程中大量的掠夺来的土地当然是大土地占有制度扩张的基础。但导致大地产增加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家公有地的存在为大地产形成大开方便之门。富人与贵族可以占有大量的公地,并逐渐将这些土地变成私产;日益增多的公有地有时也廉价让于私人,当然只有贵族与富人才有足够的财力购买。其次,奴隶制度的巨大发展,使人们能够广泛地在农业上使用比较廉价的奴隶劳动,这样就创造了经营巨大的庄园的条件。此外,对外征服给罗马带来的大量财富,也部分地用作资本投入农业,因为农业的收入虽不如包税和经商那么多,但比较经常和可靠。资本投入农业,便利了土地的收买和集中。 
  
  
    经营大地产的,主要是罗马的元老贵族,元老贵族原是罗马公社中的氏族贵族,他们掌握共和国政权,向来轻视工商业,长期以来就是土地贵族。 
    公元前218 年罗马颁布克劳狄法案,禁止元老经商,因此到公元前2 世纪,元老及其它显贵都以地产为重。他们施尽各种手段兼并土地,除以战争掠夺的钱财购买土地和侵占公地外,也以巧取豪夺的方式吞并小农的地产。据史家阿庇安的记载,当时许多贵族拥有遍布全国的众多的农庄、牧场。 
    大地产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小农破产、小土地所有制消失的过程。战争是使小农破产的有力因素。作为罗马公民的小农是罗马军队的主力,长期的在外作战使他们生产怠废,田地荒芜,发生在意大利本土的战争也给小农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破坏。但重要的是随着战争的步步胜利,权贵权势日增,产生了大地产。大地产的产生加剧了土地兼并,导致了小农经济无法挽回的衰落。战事停息后,回到自己家园的小农无法恢复独立的经济,即使有的能够勉强维持,也敌不过使用廉价奴隶劳动的大田庄经济。同时,西西里和北非成为罗马行省之后,这些地方的廉价谷物源源输入,意大利本土生产的谷物因为成本较高而受到排挤。大田庄的主人可以改营橄榄园和葡萄园,但已经贫困的小农却无力作这种长期的投资。农民在这种种不可抗拒的压力下纷纷破产,他们的土地不断转移到贵族的手里。失去土地的农民连想作佣工都很困难。奴隶市场上有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不论城市和农村,奴隶的劳动都在排斥着自由的劳动。于是在罗马的扩张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无业可守的平民,这些破产的小农除一小部分沦为佃农和农业雇工之外,多数流入城市,到处流浪,被称为" 流氓无产者".当时为民请命的改革家说道:" 漫游在意大利的野兽,个个都还有洞穴藏身,但是为意大利奋战不惜一死的人,却除空气外一无所有。他们作战时出生入死,都只是为了保全别人的豪华享乐,他们虽然被称为世界的主人,但是没有一寸自己的土地。" 在初期的扩张战争中,平民也曾从掠夺来的土地中分到过小小的一份,虽然从中得益最大的是贵族与富人。平民曾与贵族怀有共同的希望,想从对外扩张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是扩张的最终结果却是小农的破产,连自己的土地也填了贵族的欲壑,这是出乎平民的意料之外的。 
    大土地所有制的增长,小土地所有制的衰落与小农的破产流浪,严重到这样的地步,以至它已经危及到了罗马共和国的安全。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广大的拥有小块土地的平民是共和国的经济支柱,也是军队的主力。在过去的扩张战争中,罗马之所以能连连取胜,靠的就是一支坚强有力、兵源充足的公民兵队伍。但是在公元前2 世纪的经济变革中,随着小农的大批破产,不但符合兵役财产资格并愿意服兵役的公民越来越少了,并且失地农民本身也成了一个不安定因素。那些勉强保住自己土地的农民,也不知道他们的土地究竟能保持多久。大田庄的兼并随时都有可能落到他们头上来;对国家的公地,他们事实上无法分享。因此共和国的存亡对他们已不是什么切肤之痛了。小农破产给罗马共和国带来的危机,在第一次西西里岛奴隶起义中已经暴露出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头脑清醒的贵族想到了进行改革,限制大地产的发展,使不安的农民重获土地,成为社会上的稳定力量,这就是格拉古兄弟的改革。 
    提比略.格拉古(公元前162-前133)和盖约.格拉古(公元前153-前121)出身贵族,但却具有平民思想。他们从当时的局势中看到了共和国的危机,便着手进行改革。公元前133 年,提比略.格拉古当选为保民官,他向全民会议提出了有名的土地法案。根据这个法案,任何人占有的公地不得超过500 犹格,有子嗣者每子可占250 犹格,但以两子为限,总数不超过1000犹格。凡超过限额的土地,由国家收回,划分为每块30犹格的份地,分给无地的公民。为了杜绝以后的再兼并,法案又规定公民分得的份地必须世袭使用,不得出卖或转让。提比略的法案是很不彻底的,限田的办法仅限于被占有的公地,所规定的限额也很高(过去的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曾把公地占有的最高限额定为500 犹格)。但尽管如此,由于触犯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仍不甘心。公元前133 年,顽固的土地贵族诬蔑提比略想称王而杀
  
  
    死了他。公元前123 年,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当选为保民官,再度改革。他重提提比略的土地法案,并加上供应贫民廉价粮食和设置移民区的法案。但在元者贵族的反对与破坏下,盖约的改革也于公元前121年失败,盖约本人被反对派追迫而死。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是想挽救小农破产的命运,为罗马共和国保留一支公民兵队伍,恢复自古以来的兵农合一制,从而巩固贵族共和国的统治秩序。 
    但在当时奴隶制大发展,大田庄普遍形成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改革势必要失败。使用奴隶制劳动的大田庄与小农制是两不相容的东西。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标志着大土地所有制对小土地所有制的彻底胜利。 
    (3)金融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大发展 
    每一次战争的胜利,都有巨量的财富(赔偿金和军事掳获物)流入罗马。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国库得到了3200银塔兰特,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得到了一万银塔兰特,公元前201 年最后战胜迦太基之后,国库得到了13万3 千斤白银。公元前2 世纪初时,单从一个西班牙6 年中便运出了大约20万罗马斤的白银(约合6 万5 千公斤)和5 千罗马斤的黄金(约合1600公斤)。公元前189 年,玛格涅希亚战役结束后,罗马人掳获了1230根象牙,234 只金环和13万7 千斤白银,22万4 千个希腊银币,14万马其顿金币和大量黄金与白银器具。在征服之后,则是对被征服地区财富的有组织的掠夺。   外部资金的大量流入,使罗马原本不发达的金融资本人为地迅速增加起来。这些巨额资金一部分流入农业,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过程,多数则被用于经营包税、高利贷和商业,导致了这些行业的繁荣。 
    高利贷业很早便在罗马存在,小农的大量存在助长了它的发展。当罗马征服各个行省的时候,高利贷业务经营的规模便大大地扩大起来了。在行省经营高利贷的是那些包税商人。高利贷资本在行省起了残酷无情的作用,整个地区的居民因为高利贷的剥削沦为奴隶;许多联盟的和非联盟的国家深陷于高利贷者的债务里,有时竟不得不把自己变卖而归罗马所有。借贷的利息远远超过法定标准,高达48%到50%,有时甚至更高。 
    罗马的" 银行" 随着金融高利贷资本的发达也出现了。它们是从兑换所发展起来的,兑换人最初从事的活动是鉴定钱币的成色和把一种通货换成另一种通货。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纯银行的业务;贷款、接受存款、进行支付、把钱汇往其它城市等等。兑换所一般设立在城市的广场上,由国家出资建造,由监察官经手出租。除私人的兑换人外,还有国家的兑换人。 
    大量金融资本的出现,也促进了罗马的商业发展,许多包税商人从事大规模的商业业务,因为从行省征收的直接税有时是用实物的形式征收,而包税商人则在市场上把它们变成现金。 
    金融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巨大发展,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后果,即"骑士" 阶级的出现。 
    " 骑士" 一词原指在罗马骑兵中服役的具有高级财产资格的人,后来这个词渐渐变成了贵族以外的富人的称号,这些人虽然号称" 骑士" ,但已和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无关了。他们是元老阶层以下最有特权地位的人。在对外扩张战争中,这些人发了大财。他们有的负责供应出征大军的各种给养;有的承包公共工程;有的专做海上运输业,贩运商品和奴隶;有的巴结行省总督,包揽地方税收,有的经营高利贷及银钱兑换生意。由于公元前218 年的克劳狄法案禁止元老经商,把元老作为一个农业集团特殊化起来,遂使得商业、包税和一般财政事务转到骑士手中,这是骑士阶级形成中的重要一步。 
    骑士渐渐成为罗马的金融贵族。在罗马元老贵族眼中,他们是暴发户,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是不高贵的。但他们富有,社会地位也比平民高。由于切身利益的驱使,他们是罗马向外扩张的积极推动者。但他们没有政治权力,政权控制在元老贵族手中。骑士阶级不满于元
  
  
    老贵族的大权独揽,他们与元老贵族之间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二者的斗争曾是共和国晚期政治史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经过公元前2 世纪的经济变革,罗马经济的性质已由几近封闭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商业性很强的奴隶制经济。   2.罗马奴隶制 
    罗马奴隶制随着对外扩张的进展而发展起来,到公元前2 世纪达到全盛。   (1)奴隶的来源 
    奴隶的第1 个来源是战争。由于罗马自身的历史特点,战争作为一般奴隶再生产的源泉起着比在东方各国更为重要的作用。据对公元前262 年——前167 年的不完全统计,百年间战俘奴隶多达3 千万。 
    奴隶的第2 个来源是债务。对于罗马公民来说,债务奴隶制被取消了,但是各行省的情况则不同:行省居民没有公民权,罗马高利贷者可因债务而将他们大量卖为奴隶。 
    奴隶的第3 个来源是海盗的劫掠。海盗将劫掠到的大批人口运到奴隶市场上卖掉。这种劫掠曾达到很大的规模。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300 年里,在地中海东半部沿岸人烟稀少的地带(伊里利亚、奇里启亚和赛浦路斯岛),海盗们建立了许多拥有要塞和舰队的据点。有时由于海盗骚扰,海上贸易竟陷于停顿,而且由于不能从各行省运来粮食,粮价在罗马大大提高了。海盗们甚至曾攻击过意大利与西西里沿岸地带。罗马政府对海盗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也取得过一些效果,但只要奴隶制度存在,想完全消灭海盗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海盗大部分由逃跑奴隶组成,另一方面,奴隶制度本身也部分受到海上掠夺的滋养。并且,海上劫掠是一种非常有利可图的行业,许多地中海的富人把钱投到海盗的劫掠事业中去。 
    奴隶的第4 个来源是奴隶的自然再生产,即奴生子。奴隶所生子女当然还是奴隶,并且在家中出生和长大的奴隶是被奴隶主所重视的,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比较听话的,因此奴隶主便采取各种措施奖励女奴隶生育,如不使她工作,把她释放等等。但用这种方法解决奴隶一般再生产问题是不可能的,由于严酷的制度,缺乏合法的家庭,兵营式的生活方式等等,奴隶不愿有孩子,他们的生育率一般说来非常低,罗马奴隶主们有时甚至用组织专门的奴隶繁殖场的办法得到家生奴隶。 
    除去这4 种主要的源泉外,还有几个次要的源泉,如由于犯了罪,自由人可以被卖为奴隶作为处罚;父亲可以3 次把儿子卖为奴隶等等。   (2)奴隶交易 
    一般取得奴隶的方法有两个:或是直接从军事俘虏中取得,或在市场上购买。第一个方法多在军队中施行,统帅们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处理军事掳获物,并完全有可能不花钱取得大量的奴隶。即使工兵也可分得一、两个奴隶。另一来源是在市场上购买奴隶。奴隶市场在罗马的一切城市中心都有。 
    在罗马城,奴隶市场是在卡斯托尔神殿附近。狄罗斯的奴隶市场最有名,每天出卖的奴隶有时达到一万名。运到市场上的奴隶都是裸体陈列出来,以使买主能在实物面前亲眼看到所陈列的商品的质量。一般品质优良的奴隶都有标记:或用白色粉饰腿部,或头上戴羊皮帽子。出售的战俘则头上戴着花环。 
    卖主必须把奴隶的一切缺点告诉买主。有时在奴隶的脖子上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奴隶出身、年龄等等。法律规定出售后如果在奴隶身上发现隐蔽的缺点,则交易作废。   奴隶的价格非常便宜,这是由于其数量的巨大引起的。萨丁尼亚的奴隶价格之低前面已提到,而在1 世纪征服本都王国时,奴隶售价之低竟达每个奴隶仅值4 个第纳留乌斯。一般而言,奴隶的平均市场价格为每个奴隶300 至500 第纳留乌斯。当然,不同的奴隶之间价格差别也是很大的。富人们往往耗费巨资购买美丽的舞女。人们为了优伶和其它具有高级技能的奴隶也要花费数十万塞斯退斯。公元1 世纪的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写道:" 出售
  
  
    生而为奴隶的人直到今天的最高价格,我知道得很清楚,语法学家达普尼斯售价70万塞斯退斯……现在这个价格已被优伶超过,而且大大地被优伶超过了,这些优伶用自己的收入给自己买到了自由……".   (3)奴隶的劳动 
    如果说在公元前5-前4 世纪,广大的小农是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劳动者,而奴隶只是作为辅助的劳动力出现在个别家庭的话,那么到了公元前2 世纪,由于数量的激增,奴隶已经成为罗马社会的重要生产劳动者,他们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用奴隶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农业,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遍布意大利各地。另一个重要的使用奴隶劳动的部门是家内经济,它所占有的奴隶的数量在各个部门中是最多的。在富有的甚至中等的罗马家庭中,直接服侍主人家庭的那一部分奴隶比在家庭手工业作坊或田地上的奴隶的数量要多得多。 
    富有的罗马家庭有几百名家内奴隶,从看门人、小侍、厨房打杂的人、打扫女工直到理发师、修指甲的人、教师、医生、管理人、委托代理人等等,应有尽有。家内奴隶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在矿业与建筑业中也大量地使用奴隶。大奴隶主克拉苏有500 多名当建筑工人的奴隶,而在西班牙新迦太基附近的银矿里工作的奴隶多到4 万名。手工业中也使用奴隶劳动,但数量较少,这些在手工业作坊中劳动的奴隶有的是被主人出租的,有的是属于作坊自己的奴隶。奴隶也被作为商店里、银号里、包税商人的商号里或其它的私人企业里的职员。 
    此外,在罗马还有许多国家奴隶,他们在国家官吏领导下执行低级的任务,如担任刽子手,狱卒,神殿里的勤务人员等,有时也使用于公共工程方面。   (4)奴隶的处境 
    奴隶虽然是社会生产的重要承担者,是罗马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他们却受到了残酷的剥削,处境十分悲惨,被排除于社会之外。   在法律上,奴隶不是人,是另一种家畜,他们没有起码的人权,主人对奴隶有生杀大权,杀死别人的奴隶或是把别人的奴隶弄得残废,是按民法来追究,如同损坏别人的财物一样。奴隶不具有任何财产权,也不具备婚姻家庭权利,奴隶在法庭面前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奴隶造成的对任何一个公民的损害,由主人赔偿。主人可以把这个奴隶交给受害人作为赔偿。   在生产劳动中,奴隶主疯狂地榨取奴隶的血汗,把他们当作工具使用。 
    瓦罗曾经写道:" 现在我们说一下用什么样的工具耕地。某些人把这些工具分成两组:人和工具,没有工具人就不能耕地。另一些人将这些工具分成3 种:说话的工具,发出不分音节的声音的工具和哑叭的工具。奴隶便是属于说话的工具,牡牛属于发出不分音节的声音的工具,而马车则属于哑叭的工具。" 加图在《农业志》中强调,庄园里的庄头必须严格监工,1 年之内除2 天年假外,不问天气节令都不能让奴隶有片刻闲暇。   矿山和磨坊里的奴隶境况更惨不忍睹,磨坊主往往在奴隶头颈上套一大木枷,以防其舔吃盘中的面粉,而矿山中的奴隶入井后即不让有喘息之机,直至精疲力尽而死。 
    奴隶的生活状况更是悲惨。他们终年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生病得不到治疗,绝大多数奴隶在青壮年时便死去,即使活到老年也会被奴隶主像废品一样卖掉。更有甚者,罗马奴隶主以奴隶生命取乐,将许多健壮奴隶加以训练,然后推上角斗场自相惨杀或与野兽搏斗。   奴隶的悲惨境遇引起了广大奴隶的不断反抗。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间的斗争构成共和国后期政治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到了公元前2 世纪,罗马的奴隶制度发展到了空前的规模,它的奴隶数量,奴隶在生产中的地位,对奴隶剥削的残酷性以及奴隶的法律地位与生活状况,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