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奴隶至于分封制的区别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人天生是不是政治思想就有问题,需要从小教育。上学后,思想政治这门课会无休止地缠着你,不管学什么专业,没商量,必学;每逢考试,必考。记得初中有一册政治教科书很像历史书,讲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几个词的顺序,上过初中的人不会忘记,因为填过无数次填空题。当年背过的还有: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中国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等。当时对这些政治教条背的是滚瓜烂熟,且激情昂扬。
    在6月30日版《南方周末》上看到秋风先生的一片文章《儒家一直都想限制绝对权力——敬答袁伟时老师》,发现秋风先生将周代称之为 “封建制”,且说秦以后的制度则与封建制“处处相反”。文章中说:
    战国时代,各国混战不已,秦国最终胜出,并建立了秦制,一种几乎处处与周的封建制相反的制度。……秦以后的中国历史就是抱持着复封建之理想的儒生反对秦制的历史。
    当时我很迷惑,按照中学教材内容,中国不是春秋战国后才进入封建社会吗?周代不是属于奴隶社会吗?
    伴随着这种迷惑,在7月11日版的《南方周末》上又看到易中天先生回应秋风的文章《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文中也说,秦汉以前是封建制,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后,封建制就逐渐被废除,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到汉武帝董仲舒时代,“三纲”、“五常”诞生,中央集权制空前成熟,且一直持续到清末。这让我更加忐忑,既然两位学界大腕都说秦汉以前特别是周代才是封建制,之后便不是了,我之前在政治教科书上背的东西难道都错了?那可是我十多年来一直奉为真理的东西。
    在这种猛烈的冲击下,我急切地想知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两者的年代划分,是怎么回事。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才发现这个问题早就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一直是一个问题。只是像我这种被中国学校教育彻底摧毁了的人不知道,没思考过罢了。可悲,无知。不过现在自己能够思考这个问题,也算自己给自己补一课吧。同时,也对和自己一样多年来被蒙在鼓里的朋友,有一个启发。
    首先,我们在学校学的所有思想政治课,都是、且仅仅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设置在高中二年级,其它两部分则从初中到大学一直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于这一点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康德、黑格尔、笛卡尔等人的思想一样,都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都很伟大。但是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它们任何一种思想都取代不了其它思想。正是这些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思想共同存在、相互补充、相互碰撞,才会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人类的智慧才得以发展和丰富。所以,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独尊马术”,本身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不利于中国学生思想政治的全面提高。
    再说,马克思所谓“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并不适合全人类,也未必适合中国。德国人马克思写《资本论》时,绝对没有研究完地球表面上所有人类的历史。当然,这样讲似乎对马克思不公,他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只是一个高度总结的一般规律,他并没有强调中国社会发展就是这五个社会形态。学界普遍认为,只有西欧社会才是按照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这个顺序发展的。而西欧社会历史正是马克思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均没有形成这种发展途径。将马克思这一发展模式用于中国,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人自己。代表人物正是郭沫若,其著作《奴隶制时代》不仅承认中国存在奴隶制,且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交替定为春秋战国时代。自此,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就这样被定性了。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容置否,成为“政治信条”,后来学界有所争鸣,这个问题才成为一个可以讨论问题。《奴隶制时代》首篇文章《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有言:
    最早我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时在西周与东周之交,即在公元前770年左右。继后我把这种看法改变了,我改定在秦、汉之际,即公元前206年左右。一直到1952年初,我写了《奴隶制时代》那篇文章,才断然把奴隶制的下限划在春秋与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5年。我为什么能够作出这第三次的改变呢?那是毛主席的著作给了我一把钥匙,使我开动了自己的脑筋,也使我怀着信心去打开中国古代社会的这个关键。……就这样,毛主席早就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决具体问题(在这儿是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的途径,很明白地指示了出来。我们以前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所以走了不少弯路。……
    可见郭沫若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分期,在某种程度上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来研究的,并不是按照中国具体的历史事实来研究的。毛主席一指示,郭沫若一贯彻这指示精神,其研究成果竟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政治教科书。
    中国历史存在奴隶制吗?
    中国存在奴隶制曾经是“政治信条”。1979年81岁高龄的黄现璠先生首先突破禁区,发表了《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论文,随后,张广志、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等学者陆续发表文章,主张中国社会没有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古希腊,罗马时代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奴隶数量占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奴隶充斥社会各个部门,工作人群主要是奴隶,且这些奴隶一般是从外族侵略掠夺而来,并非本族本国人。而中国夏商周时代并非如此,普通的平民百姓是社会的主体,虽然存在所谓“丫鬟”、“奴婢”等人群,他们也没有人身自由,但这些角色不同于西方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并且一直到清末这些角色还存在。这些角色的存在并不能证明一个社会是否为奴隶社会。
    现在,“有奴”论与“无奴”论依旧存在争议,但似乎“无奴”论已经普遍为学界所接受。持“有奴论”者给不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只能抱着《资本论》说事,争议当然显得很无力。
    封建和封建社会。
    我们很多人张口闭口一个“封建”、“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估计很少有人发问和思考:“封建”到底指什么?封建就是分土建国。易中天先生在《历史需要不断被解读》一文中有清晰的阐释:
    封,就是划定疆域,分配领地;建,就是建立政权,指定领主。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国”,划定一个范围,指派一个国君(诸侯),然后世袭,叫“封土建国”。诸侯再把“国”分成若干“家”,也划定一个范围,指派一个家君(大夫),然后世袭,叫“封土立家”。这就是“封建”,是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我称之为“邦国制”。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是史学家公认的封建社会。中国秦汉以前夏商周也被认为是封建制,特别是周代,最符合封建制的特征。
    这样看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封建专制”,也是大有问题的。因为封建和专制是对立的,“封建必不专制,专制必非封建”。(易中天语)
    这一下就彻底颠覆了我的认识,在中学政治课中学到的是,春秋战国以后中国才进入封建社会,并且持续到清末,而夏商周是奴隶社会。怎么正好相反呢?那秦汉以后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秦汉以后中国就进入了中央集权制,结束了封建制。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周代的“封建制”是“邦国制”、“分权制”,而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是“帝国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可见,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说,即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套社会发展理论,并不适合中国。不适合而硬将其生搬硬套用来描述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本身就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做法。这种牵强的生搬硬套,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中国真正的封建社会被叫做奴隶社会,而已废除封建制的秦汉以后的社会则被称作封建社会。且将“封建”和“专制”这种意义对立的词语扯在一起,称为“封建专制”。这真够混乱,也极易让人,特别是广大学生迷惑。中国人硬是将自己的社会发展史错乱定位,这在世界上也算是少有的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