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是教会权利达到顶峰的时期。教皇高于世俗君主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教皇是基督教社会的最高权威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英诺森三世大权独揽,完全按照专制君主的观念行事,在他在位的1215年,召开了中世纪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拉兰特宗教会议,制定了大批的宗教法律,进步的规范了教会的管理和职责,和教会收入的支配和管理。他的信条就是“主交给彼得治理的不仅是整个教会,而且是整个世界。” 12世纪的欧洲,政治形势空前的复杂。英,法德三国君主间矛盾重重,纷争不断,也给了他纵横陴阂的舞台,来展示他高超的外交才能。多次的利用各国间的矛盾随时行使自己手中宗教特权来迫使君主对其俯首称臣。英国的无地王约翰曾因为主教人选的任免问题与他发生激烈的冲突,他边宣布开除了约翰的教籍,并怂恿法王非力出兵进攻约翰,迫使其就范。 后约翰与国内诸侯冲突,被迫签定〈自由大宪章〉,他又站在了约翰一边,宣布〈大宪章〉无效,坚持执行的将受到开除教籍的处分。法王非力因为对英战争的胜利,使得法王的统治和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被誉为非力.奥古斯都,教皇为求达到控制和打压非力的目的,又抓住非力拒绝与不符合教规的妻子离婚,恢复与他天主教妻子婚姻的事由,施加压力,激化国内的矛盾,并开除了他的教籍,停止了法国国内的神权措施,使得法王最后不得不屈服。 当德国因争夺王位而展开内战的时候,他先是站到了威尔夫家族一边与霍亨斯陶芬家族对抗,但因威尔夫家族的继承人奥托撕毁了对他的诺言,继续的要求对教会的控制权,就又转而去支持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继承人非特烈二世。将奥托逐出教籍,并迫使非烈特承认了他的保护人地位。在获得法王非力的帮助后,与奥托在布汶发生激战,奥托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使他的被保护人非烈特二世登上了皇位。 自小在西西里长大的非特烈二世并不是个甘心被人当成傀儡控制的君主,他把自己的政治重心都放到了意大利,一生只去过几次德国,对于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德国的诸侯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放宽了许多的控制,给予了地方诸侯的许多自制的权利,也为后来德国的城市联盟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意大利西西里则是尽量的加强了控制,铲除了境内的重重堡垒,将意大利与西西里贸易的控制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重新组建了西西里舰队,并且把除教皇领地的意大利领土都整合掌握在自己的统治之下。 他的羽毛渐丰令教皇也感到了威胁,为阻止他称霸意大利,1227年,教皇格里哥力九世也将他开除了教籍。但这并没有组织非特烈的步伐,他自小受到了阿拉伯和拜占廷文化的熏陶,对东方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位非常有智慧和修养的君王。 他对经济和军事的一系列的改革使德国的国库和军事实力都得到了发展,令得教皇愈加的恐慌,于是在1239年,再次的开除了他的教籍。并且下令在罗马召开商议对策的全欧大主教会议。非特烈二世则派遣舰队在热那亚海外截击了来参与会议的船队,生擒了数百名高级僧侣。并将教皇在托斯坎尼的领地也一起吞并,结果令教皇格里哥力九世羞愤难当,郁郁而终。即位的英诺森四世召集仑巴底同盟与非特烈二世对抗,被非特烈二世的大军所击败,进军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逃亡里昂,1245年召开会议宣布废黜非列特二世,并呼吁德国人令选新王,但这时的教皇已经毫无影响力可言,只能依靠自己的教士进行宣传游说,无法再组建起强大的军事联盟。可是1250年,非烈特二世因病突然猝死,教皇才得以趁机反扑,宣布了自己的胜利。非烈特二世去世之后,他的继承人就再也无法继续在意大利境内的统治,庞大的王国再次分崩里析,德国国内又重新的回到了诸侯林立,互相倾轧的境地中去了。 法国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朝小野大的局面之后,国王的势力几乎被削弱到了与诸侯争夺领地的地步。境外蛮族入侵,境内大小地方诸侯层层割据,甚至连王室领地内也无法确保国王能获得完全的控制权。随着法国社会的经济力量的增长,大的地方封侯开始自发的震服自己领地内分割的小的贵族领地,渐渐的将领地统一到一起,形成了一些强大的公国和伯国。 12世纪后,局势进步得到控制,无数的城堡割地称雄的局面被国王和为数不多的封建诸侯分地而治的局面。王权的增强始自法王路易六世,他首先平服了王室领地内的不顺从的城堡主,开始扩大王室领地。但诺曼底公爵领一直是法国国王眼中钉。自征服者诺曼取得了英国王位后,英国的国王就兼领了英国与法国境内的大片领土,并且依靠英国的实力将法国部分的领地治理成为了法国境内最强大和最出色的领地,于是,英国的国王就有个了一个非常有趣的 地位,他在英国是一国之主,而在法国,却是法王名义上的附庸臣属。法王非力二世为了达到削弱他们的势力,先是挑唆英王亨利二世与他的儿子狮心里查与无地王约翰之间的矛盾,狮心里查死后,做为小儿子的约翰无权在继承诺曼第的封地,非力又宣称约翰拒绝出席法国王室法庭审判,违反附庸义务。从而趁机剥夺了他在法国境内的大部分的领地。在布汶一战,又击败了英德联军,从而最后巩固了法王的地位。 非力四世在位期间,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联姻与武力震服逐渐的完善起中央集权统治。1294年,非力四世占领了英王爱德华一世在法国的封地基恩,双方发动战争。为筹措战争经费,非力下令向教会财产征收战争捐,遭到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坚决反对。颁发“教俗赦喻”宣布未经教皇允许,禁止教士向国王纳税。法王也针风相对的宣布禁止一切的贵重金属输往国外,掐断了教会 的财源。教皇无力反抗,只得委屈求全,实际上是默许了教士纳税的行为。1301年,又因为一个主教被法王监禁的事情,教皇与法王再起龌龊,教皇颁布“神圣一体赦喻”提出教会只能有一个元首,教皇的权威高于一切的帝王主张。 非力为达到全国一致的反对教皇,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三级会议,公开的与教皇决裂。教皇派出代表到法国宣布开除非力的教籍,结果使者反倒被法王监禁,非力还秘密派出心腹潜入意大利,与当地贵族勾结,袭击了教皇住处,将教皇逮捕,并大肆的凌辱,强迫其退位。虽在三日后就将教皇释放,但教皇本人也因不堪折磨和屈辱兼惊惧过度而死。 后来即位的教皇为波尔图大主教,是在非力的授意扶植下登位的。此人一生从没到过意大利本土,并且将教廷设立在阿维农(法国境内),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阿维农之囚”。 自此,教会的权势日益走向衰落,再也达不到从前的威势了。随着罗马教廷势力的衰落,民族教会的思想日见强大。教皇对各国的主教任免与控制日见流于形式。 13世纪下半叶,教皇再次试图运用开除教籍等手段来控制世俗君主的时候,便以几乎没有任何的效力了。随着阿维农教廷的建立,教会就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各国的君主依据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支持不同的阵营。法王坚决的支持阿维农教廷和教皇,而德国的大部分地区和意大利则支持意大利的罗马教皇。 西方的基督教教会的势力,便这样在两个敌对的阵营对峙中渐渐的削弱,再也无法对世俗政权起到过多的影响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