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包括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古公亶(dan3胆音,实在,诚然)父曾在此处营筑城郭、宫殿、宗庙、房屋,成为周人的早期都邑。后来,周文王、周武王虽然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周原考古在70年代后期屡有重大发现。 1976年在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西周建筑基址。考古界把它命名为凤雏甲组宫殿遗址。因为在70年代发掘,受好多原因制约,乙组、丙组...... 都没有发掘。一直就拖到现在。它坐落在一个夯土台基之上。面积1469平方米。建筑物的布局以门道、前堂、过廊、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一个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式院落。1977年秋,在清理西厢房南头第二间房屋时,在一个窖穴中发现大量卜甲和卜骨,共有17000多片。有刻辞的卜甲有290 多片,共600多字。周原甲骨刻辞的内容记载商周关系和周初历史,是一批宝贵资料。在扶风县召陈村,与发现凤雏遗址同时,也发现了一处西周建筑基址群,共有十几处基址。其中一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22.5米,南北宽约10.4米,台基周围还有半米多宽的用卵石铺筑的散水。台基上由南到北有四排柱础,间距3 米,由东到西有八排柱础,间距大都是3米。台基上有两道南北向的宽0.8米的夯土墙。这些情况表明台基上原来的建筑应当是宽敞高大的建筑。除了凤雏和召陈的大型建筑基址以外,在扶风云塘还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骨器作坊遗址,扶风齐家村等地也发现有居住遗址。 毛公鼎 它就是19世纪出土于周原的青铜器之一,现在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鼎内,铸有497字铭文,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所有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铭文的内容是说,国王的大臣毛公为了赞颂国王的美德而铸了这件鼎。 这个村庄叫任家村,在1890年,一个叫任致远的农民在村南的土壕里挖出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达120多件。 大克鼎 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铭文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铭文用笔厚重质朴,笔势遒劲雄伟,形体舒展、挺拔,虽用圆笔,也有其伟岸与雍容之态度。“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故其铭文书法在当时倍受推崇。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