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基督教作家以及后来的历史学家和道德主义者一直坚定的断言:“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1](P173)腐败当然不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原因,正如凯茨在《世界文明史中的争论》中所指出的那样,罗马帝国的衰亡“关键是罗马帝国的内部因素导致了罗马的国力和抵抗力的衰落,这就是皇帝和贵族对帝国的控制、膨胀的官僚集团、强迫性的法律规范、对中产阶级和自由民的过分的税收、用大部分的国力去支撑漫长国境线的防御、中央权威的不断削弱、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2](P101),但透视导致罗马衰亡的每一个因素,无不与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腐败使后期罗马帝国公德丧失、风化败坏,政局不稳、行政乏力,赋税日苛、经济瘫痪,民怨沸腾、军队靡散。腐败使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 一、腐败摧毁了罗马人传统、优良的道德精神 许多论述罗马文明史的现代著作中都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早期的罗马人“健康、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荣誉是罗马共和国的宗旨,有抱负的公民都竭尽努力以求无愧于一次胜利所带来的庄严的荣誉。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国效力,这是罗马之所以能够历经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俭朴而著称于世的罗马人,是辛勤的农夫和坚强的战士。即使是像西庇阿这样的将军,也亲自耕作,居所简陋:“这位令迦太基人闻风丧胆、把入侵者永远赶出罗马的人物,在田间干活干累了就来这么一个角落洗澡。干活对他来说就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都亲自耕作,他也不例外。他住的房子屋顶简陋,路面低劣,凹凸不平。”[1](P176)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太平盛世的来临,世风日坏,腐败堕落的现象到处可见。正如尼采在他的《善恶之彼岸》一书中所说:“他们(罗马人)终于获得了幸福,排除了过度紧张。周边大概没有敌人了,而且生活资料丰富,从而可以享乐了。于是旧的行为准则所强加给人的镣铐一下子被砸碎,因为那些行为准则看来不再是种群生存的必要条件,只能作为奢侈品和老古董残存下来……他们在力求得到荣耀和知识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从前的道德观所具有的约束、限制和宽容……以前的那种道德观正在迅速成为过时的东西。”道德精神的堕落弥漫了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的各个社会阶层。罗马贵族将伊壁鸠鲁派的伦理学曲解为一种享乐主义道德,崇尚奢华、狂欢纵欲,并以此理论辩护他们穷奢极侈生活的正当性。仅就淋浴这件日常琐事,就足以体现罗马人的铺张。“谁家室内的墙壁要是没有金壁辉煌的饰板,没有亚历山大的大理石、衬以努米底亚的贴花饰物,没有房屋挑檐下那一整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美如画卷的饰带,拱顶表面没有玻璃天花板,浴池四周砌的不是萨索斯石板,水龙头不是白银做的;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时不能在这种豪华浴室享受一番,就会觉得自己寒酸……说到自由民的浴室,有多少尊雕像,多少根石柱啊!那些石柱什么也不支撑,仅仅是一种奢华的装饰。哗哗的流水奔泻而下,何等壮观!我们已经奢侈到地面非装饰不可的地步了。”[1](P176-177)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全年假日公元1世纪时为66天,4世纪时竟达175天[3](P203),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在这种崇尚奢侈享受的世风中,朴实勤勉的罗马人不见了,即使是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十分鄙视劳动,认为劳动是一种耻辱,竞相追逐富裕和安逸,其中有不少败家者成为流氓无产者。仅罗马城的流氓无产者就多达80万[4](P233)。他们终日游手好闲,靠国家和社会施舍生存度日,成为寄生并毒害社会肌体的赘瘤。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既然精神的贫弱成了整个民族的特色,那么在事业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5](P124)在罗马,当奢侈之风销蚀了罗马人的传统道德时,它也扼杀了自由、团结、爱心和创造力。安逸享乐磨灭了罗马人的进取心,曾经铸造了一个伟大罗马的那些因素渐渐消失,精神文化的没落成为罗马帝国走向衰亡的起点。 【本文摘自】《齐鲁学刊》(曲阜)2005年04期第52~5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