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由点到面、由面到片最终形成整体发展的轨迹中,有许多的要素在起作用。这些要素与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或是相伴而行,或是互为因果。形成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阶段的大企业在历史的发展中,曾是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同时它又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某种规律和趋势,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关系十分紧密。本文选择大企业为考察的对象,探讨它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企业经营机制的转轨,进一步搞好、搞活我国的大、中、小型企业有所裨益。 一、大企业是世界历史进入到整体发展阶段的产物 本文所界定的大企业,一般说来, 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它是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形成的,规模大(职工数量多,产值高,资产雄厚),技术先进,人才济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它将大量的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结合于单一的企业之内,拥有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这些单位通常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3 )企业内部尽管有众多的生产经营单位,但是这些单位的活动和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主要是由各级领薪的行政人员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因而具有内部化的特点。(4)企业生产经营的策略具有全球性,活动方式多样,运转灵活。 由于以上条件所限定,大企业不可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同产生的,它只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来,这个历史的一定阶段指的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史,即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以后,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这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并有所发展以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以下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大企业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越来越臻于成熟。 其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1〕, 这使得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生产集中,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追逐利润和竞争,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由为数众多的企业分散地掌握而逐渐聚集到少数大企业的一种自发过程。这个过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表现得极为突出。例如:1907年,德国拥有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586个,1925年增加为1122个。 这些大企业虽只占德国企业总数的0.032%,但它们却集中了德国工人总数的13.4%, 全部发动机马力的41.2%和电动机马力的41.6%。1901年,美国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公司只有1家,1906年增加到96家。这96 家大公司在美国公司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远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它们的资产却达到了3057亿美元,占全国公司资产总额的25.3%。其中,资产10亿美元以上的大工矿企业29家,占工矿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而拥有的资产则占工矿企业总数的26%。到1960年,美国还出现了10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在英、法、 日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中,这种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的情况同样严重,大企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其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规模巨大的企业兼并和合并浪潮,从而大大加速了大企业的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空前加深、加剧,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仅19世纪末20 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就爆发了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5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加速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强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因而,经济危机之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并随之出现了一批现代化大企业。以英国为例:1890年经济危机之后,1893年英国新创设的公司即为2515家,1895年布鲁诺.蒙德公司(著名的帝国化学公司的前身之一)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吞并活动后, 控制了大部分的苏打生产〔2〕。美国1895年公司合并数为26家,合并公司资产额为22.4 亿美元〔3〕。经济危机对大企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其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40、5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大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大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强有力杠杆。两次科技革命给世界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使大企业的发展也如虎添翼。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大企业赖以建立的基础。在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电和内燃机取代了蒸汽动力和蒸汽机,钢铁的大批量生产已成为现实,再加上各种新兴工业的出现,使得一系列新的世界大工业中心崛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实现了本国的工业化,大企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美国,大多数大企业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随着新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大规模生产体系的建立,美国大企业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德国、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如此。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大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力。亨利.福特(1863—1947)并不是美国汽车制造的创始人,在他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在制造汽车。然而,福特依靠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使他的公司迅速崛起,在汽车行业中后来居上,独占鳌头。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的工程师们通过设计先进的传送装置、滚筒滑道、重力滑道等流水作业线,使工厂内的材料能够有规则地持续流动,并用传送带把零件送到工人面前,每个工人只做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1913年,制造一部老式汽车的时间从12小时零8分减少到2小时35分;1914年春,又从2小时减为1小时33分。汽车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数量却直线上升,福特汽车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4〕, 公司也由此获得了巨大发展。1903年,福特公司名义资本只有10万美元,1927年仅净剩余就达7亿美元。此外,1873年初创、只有资金75 万美元的卡内基钢铁厂,1901年发展成为拥有15亿美元的巨型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柯达公司等也都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得以腾达至今的。 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为大企业的发展也创造了机遇。大企业的发展,离不了信息,离不了市场与贸易。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得以实现,这就为大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发生了。这次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涉及电子、宇航、合成材料、原子能等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并使这些部门的自动化程序日益提高。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企业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多更为惊人。例如:曾居于世界第一位的通用汽车公司1937年资产额为15亿美元,1947年为24 亿美元, 1955年更增为63亿美元。1955年,资本10 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美国有22个,英国4个;1960年美国增为28个,英国为5个;1965年,美国为47个,英国为6个。此外,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从1960年起已开始在美国出现,目前这种超巨大型的企业在其它国家也有出现,且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为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会如此强烈地刺激了大企业、超大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呢?这是因为,这次科技革命使生产经营的手段现代化和大型化,它客观上要求同类生产企业集中,并扩大企业规模,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新兴高技术的发展,要求巨额投资联合生产,如海底石油的开发,超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生产等,这也促使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社会需要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需求的批量大,这使得企业的规模也相应扩大。 其四,两次世界大战对大企业发展的促进。1914—1918年、1939—1945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一方面破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它又通过种种方式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体,从而大大加快了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步伐。在世界越来越联成一体的情况下,大企业发展的天地更为广阔。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1968~1969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达7276家,在国外的子公司27300家〔5〕,大企业(跨国公司)成为了战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重要力量。 其五,国家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助长了大企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国家主要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守夜人”而发挥作用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出现,但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作用、影响尚微不足道。当时,在整个生产领域里,在以电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人垄断资本占绝对优势。私人垄断通过对单个资本占有关系的否定使资本社会化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那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是与战争和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的,故它时而发展,时而收缩,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也更高了,再加上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私人垄断资本形式难以适应,于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据需要,对私人垄断资本或是联合、或是扶植、或是抑制。在国家的干预下,一些大的私人垄断资本、大企业也更加发展起来了。 【本文摘自】《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02期第91~9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