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武则天的用人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将近半个世纪。对武则天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但她无疑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注重吏治
    吏治对社会状况至关重要,武则天知道,对官吏光用法律的形式来约束是不行的,要使他们“称职”必须加强教育,使其懂得为臣之道。为此,她亲自撰写《臣轨》一书,从十个方面对臣下提出要求: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
    显然,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子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国的人物。由于此书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要求严而不苛,因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武周时期官员较为廉洁奉公。
     亲理朝政
    改唐为周时,武则天67岁。已近古稀之年的她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史载,“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① “临御天下,忧劳兆庶。宵衣伫旦,望调东户之风;旰食忘眠,希缉南熏之化。”② 为了使各项政令有益于民,武则天十分注意了解民情。早在参与朝政之前,她就认识到上下蒙蔽的坏处。称帝后除继续利用铜匦等手段外,还常常派遣使节至民间调查,有时会亲自过问民间之事。圣历元年(698),武则天曾问群臣:“比在外有何好事?”③ 久视元年(700),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陆元方因说:“人间细事,不足以烦圣听”,而被武则天免去了宰相职务。④
        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大臣意见后,再采用相应的政策,是武则天的一贯做法。为了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武则天除每日早朝以外,还特令宰相轮流宿值。她深知掌握实权的重要,因而总是紧握权柄,防止大权旁落。
     贤才控中枢
        (一)求贤
        武则天特别注意人才的擢拔。早在即位前,她就多次颁发《求贤制》,大力搜罗人才。登基后,在这方面做得更加突出。
         1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注重通过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
    科举制是继九品中正制后的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起于隋而兴于唐。它包括制举和常举两种形式。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因为它可以摆脱士族门阀的垄断地位,给统治机构增添一些新鲜血液。但是,这种比较进步的选官制度在隋代刚刚诞生,唐初仍然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里。据粗略统计,唐高祖武德年间由科举入仕者仅32人,每年平均不到3人;所用宰相12人,出身科举者只有1人。太宗在位23年,由科举入仕者224人,每年平均不过10人;所用宰相29人,出身科举者不过3人。除此之外,考试制度不够健全,“不贡举”的情况时有发生。制举偶尔举行,常举也只有秀才、进士、明经。
    高宗时,由于高宗和武则天的重视,科举制有了较大发展。在唐高宗在位的34年中,通过科举入仕者约630人;所用宰相47人,出身科举者11人。而且,科目也有所变化,“秀才”被取消,“进士”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制度仍不够完善,有时“不贡举”,有时科目少。这对于网罗人才是不利的。
    针对这种情况,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后,采取有力措施,对科举制进行了一番改革:
       (1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
       (2扩大制举。主要表现在:
    ①缩短制举间隔。以前数年一次,自此基本每年一次。
    ②扩大录取人数。以前每次只有1至2人,自此人数增多。
    ③增加制举科目。以前每次不过1至2科,自此增至7到8科。
       (3调整取士科目。重点发展进士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如分神都、京师两处举进士;增加明法科及第人数,垂拱四年至30人。⑤
        (4武则天令贡举人停习《道德经》,学习所撰《臣轨》一书,更新了考试内容。
       (5创立殿试。
        这些改革无疑具有进步意义,这从发展进士科和扩大制举两项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不同,不以背经为要,而以写策为主,因而易于招揽关心时政、富有远见的人才。制科亦为搜罗才俊的重要途径之一,“宏材伟论非常人亦时出于其间,不为无得也”。⑥
    通过这些改革,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张文成曾说过:“乾封以前,选人每年不过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⑦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柬之、张说、裴耀卿等人,就是此时及第的。
        2 要求臣下自荐并推荐人才。
    对官员大力提倡自荐,此外,确有才能,愿意进仕者平时可以投匦自荐。鉴于许多名士不愿意自荐的情况,武则天特别强调推荐,把荐举人才作为官僚的一项任务。有时还特别要求某些大臣荐举有关人才。如圣历元年,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
    当然,武则天是要求推荐真贤的。范履冰因推举犯逆者而被杀。狄仁杰荐其子光嗣为地官员外郎,很称职,赢得了武则天的夸奖。⑧
    由于通过各种渠道、命令、鼓励荐举人才,又不限门第高低、富贵贫贱,也不限种族、离京远近等,因而,选司空前忙碌。对此,今人谓之“太滥”。其实,这正是武则天超越其他帝王的地方。她敢于冲破以往狭窄的选官范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而谋臣猛将和文苑俊杰涌现,这不仅是治理大周所需要的,而且也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准备了一个重要条件。
        (二)赏善罚恶
    武则天坚持对众多的官员进行筛选,对于从各地搜求来的人才,武则天皆予厚待,“量才授职”。⑨
    天授二年(691)创立的试官制度,即让搜求来的人才担任一定职务而锻炼他们的政治才干,则又是一大胆创举。武则天在他们赴任时,往往赐袍训诫。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加强了左右肃政台的力量,常常派使者对官吏进行督查。检查的项目很多,达30余项,全面衡量,以确定升降。对情况比较突出的,武则天皆亲自予以处理。史载,她的堂姐的儿子宗秦客兄弟居官贪浊,“奸脏事发”,武则天毫不留情,将他们“配流岭外”。⑩对于智能之士,武则天往往破格提拔。如殷仲容精通书法,知名当时,武则天爱其才,官至申州刺史。11
        后来促成“开元盛世”的许多著名大臣,都经受过武则天的赏识和提拔。姚崇、宋璟、张说就是如此。
        武则天选拔人才时没有成见,主要看其是否称职:
         1 即使是敌人的后代,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能改变政治态度的,她都尽量擢为己用。
        上官婉儿,是李唐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至宰相。高宗李治后期因不满武则天执政,便秘令上官仪代他起草废后诏书。后被武则天发觉,便以“大逆之罪”使上官仪惨死狱中,同时抄家灭籍。时年一岁的上官婉儿及其生母被充做宫婢,发配东京洛阳宫廷为奴。上官婉儿14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上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上官婉儿以为自己也将被处死,但结果却完全相反:竟被武则天破例收为机要秘书。原因何在?主要是上官婉儿有才,而武则天又尤为爱才。
    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名为《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竟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作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和《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就很快写出:“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的诗句。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所以后来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此后,武则天又一直对婉儿悉心指导,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服、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武则天此举,表现了一种容人的大度,也反映了一种待人的风格。人是社会中最复杂、最具智慧的生灵,用人一定从心开始,赢得人心必赢得人才,这是以宽容而待人的谋略,也是用人的高超艺术。
    契丹将领李楷固善用飞索,马上功夫超群,曾擒官军将领麻仁节、张玄遇等人。被俘后,武则天“惜其才不杀,用以为将”。12
         2 尊重并注重保护谏臣。
        如狄仁杰在汝南任职时,有人上表说狄仁杰的坏话,武则天不为所惑,更以狄仁杰为相。后来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武承嗣亦请诛之,武则天坚决不许。
         (三)虚心纳谏
        在《臣轨》一书中,武则天就提出,臣子应“外扬君之善,内匡君之恶”。
        改朝换代之初,武则天为稳固政权,继续重用酷吏,独断专行,似乎不能纳谏,但这是由当时的环境决定的 。政权稳固后,武则天一方面打击酷吏,把他们一一杀掉;另一方面,健全谏官制度,越到后来越为突出。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有作为的皇帝,统治前期颇能纳谏,但到晚年却往往刚愎自用,如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这里可拿武则天与唐太宗比较。唐太宗于贞观初中期素以纳谏著称,但到了暮年,“虑人致谏”或“杜谏者之口”;而武则天则不然,晚年愈能纳谏,对于臣下的批评意见,她也能虚心接受。如,延载元年九月,武则天出梨花一枝以试宰相。宰相皆以为瑞,杜景俭独不以为然。武则天说:“卿真宰相也”。13由此可见武则天的用人原则,她并不是有些人指责的喜欢溜须拍马臣子的皇帝。
     相权能者掌
    许多人说武则天时期是酷吏、外戚、男宠的天下,说武则天最重用的就是这些人。皇帝最重用臣子的表现应该是让其掌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现在就来看看这些酷吏、外戚、男宠的掌权情况。
           (一)酷吏
    从大量材料来看,酷吏并没有掌握朝廷要职。武则天时期最有名的酷吏是索元礼、周兴和来俊臣。索元礼官止游击将军(从五品上);周兴止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来俊臣止殿中丞(从五品上),司仆少卿(从四品上)。酷吏中当上宰相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傅游艺,一个是吉顼。前者为相一年,后入狱自杀。后者为相不足一年,并且史家对于他是否应列为酷吏争论激烈,因为《新唐书》并没有把他列入《酷吏传》。
    酷吏只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建立和巩固武周政权的工具。事实上,酷吏也大都是按照武则天的旨意办事的。
        但是,酷吏毕竟是残暴的,滥用刑法的官吏。当政局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趋于缓和后,武则天毫不犹豫,先后杀掉索元礼、周兴等人,为了消除酷吏造成的恐怖气氛,甚至下令禁止天下屠杀。后来,又相继平反昭雪了酷吏制造的冤假错案,给死者家属恢复了名誉。所以,夸大酷吏的影响,说武周是酷吏的天下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这也反映出武则天应时用人的特点。
          (二)外戚
        武周时期的外戚,很少担任军国重任,至宰相者也只有武承嗣,武攸宁,武三思三人。《新唐书》和《旧唐书》中也多次记载了一些大臣在武则天面前批评外戚的过失,甚至作诗嘲弄的事,这从侧面反映出外戚并未专权,否则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
          (三)男宠
    武则天的男宠,前有薛怀义,沈南谬,后有张易之、张昌宗。这些人确实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也正因为如此,武则天落了个“淫荡之君”的丑名。需要注意的是,薛怀义受宠时,武则天已有60余岁;二张入宫之时,武则天已年逾古稀。
    笔者总结了一下武则天宠幸面首的主要原因:
          1 这些人除了相貌英俊外,本身具有一定的才能,如薛怀义精明能干,沈南谬通晓医术,二张善歌舞音律。
         2 保护自己,监视大臣,牵制外戚。
    武则天对男宠比较信任,男宠对武则天也确实比较忠心,充当她的护卫并照顾她的生活。
        虽然武则天对男宠比较信任,但并不让他们掌握朝廷大权。量才而用是武则天的用人风格。“苏良嗣遇憎怀义于朝堂,怀义偃蹇不为礼;良嗣大怒,命左右摔曳。批其颊数十。怀义诉于太后,太后曰:‘阿师当于北门出入,南牙宰相所往来,勿犯也’”14这件事说明,武则天是不许男宠染指相权的。
    武则天对男宠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薛怀义被杀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说武周是男宠的天下也是站不住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