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学术研究的一点体会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对于学术研究,自己仍是一个门外汉,谈体会总有些可笑。但有些想法,说出来,也算是一种责任和解脱,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虽已过不惑之年,但对于学术研究,自己仍是一个门外汉,谈体会总有些可笑。但有些想法,说出来,也算是一种责任和解脱,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学术研究的阶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时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里王国维先生曾借用三句宋词来概括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笔者认为,学术研究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新。这一阶段主要表现是思想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但创新未必就是深刻和全面的,创新仅仅表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第二阶段是创新、深刻。深刻就意味着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就意味着创新有了现实意义。若创新没有深刻,创新就产生不了对事物的实际作用,创新的现实意义就不大。第三阶段是创新、深刻、全面。深刻并不一定全面,深刻仅仅表示在某一方面的深入。普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之一。深刻只有符合全面原则,深刻才能成为一种自恰的体系,深刻才更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青年阶段;创新、深刻是学术研究的中年阶段;创新、深刻、全面是学术研究的老年阶段。到了学术研究的老年阶段,就意味着思想已具有体系性,就意味着对世界的解释已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和逻辑。这里学术研究的年龄阶段与一个人的生理年龄阶段未必就完全重合,但二者的演进方向是一致的。学术研究与一个人的悟性有很大关系。对于悟性高的人,学术增长的年龄要快于生理年龄的增长,是谓人年轻而思想不年轻。对于悟性不高的人,学术增长的年龄就要慢于生理年龄的增长。有些人就是这样,我自己就算一个,年龄已是老不老、小不小,过了不惑,但仍是困惑无穷,处在学术研究的儿童期,仍充满许多天真无邪的幻想。
    论文就是艺术品
    做论文就像雕刻艺术品。有了学术研究成果,最好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成果表达的方式无非一种是口头的,一种是书面的。其中借助网络等媒体进行表达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书面表达。这里论文是书面表达学术成果的一种精致形式。既然是表达,就需注重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就像雕刻艺术品,既要注重思想本身,也要注重表达效果。若只顾了思想不顾表达,思想就失去了思想的力量。因为思想没有人理解,思想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仅具有摆设的价值。若只顾了表达而忘记了思想,表达就只有形式没有了实质。对于表达,笔者的观点是:要注重复杂问题简单表述,简单问题深刻论述。复杂问题简单表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思想,这样也能更好体现思想的作用。有些人总是习惯于复杂表述,这样做是十分不好的。至于有些人故弄玄虚,实质是借华丽的形式来掩盖思想的不足,我想是这样的,否则,就没有这个必要。另外,简单问题深刻论述,这也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一些简单的问题,往往蕴涵深刻的道理。深刻论述不是复杂表述。深刻论述要与简单表述结合起来,深刻论述才能更有效力,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作用。如何使论文表达做到复杂问题简单表述,简单问题深刻论述,就需要一种境界,就需学术人发扬一种锲而不舍和精雕细琢的执着精神。
    真理是学术的命
    要敢于坚持真理。求真是学术人的基本品格。但在现实社会,求真有时是与个人利益冲突的。若顾了个人利益,求真就无法实现;若顾了求真,个人利益有时就泡了汤。鱼与熊掌有时不能兼得。一方面,学术人也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学术人也是人,合理追求自身利益也是无可厚非的,并且学术人获取优厚报酬对社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但另一方面,学术人面对的现实并不总是理想的,学术研究的本性与追求利益的现实有时也是冲突的。如何选择,这对学术人就是一个艰难的考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创新社会生产和分配制度,但社会生产和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创新也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促而蹴。虽然社会制度总是在不断进步,但进步并不意味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有位哲人说,科学之门就是地狱之门,科学的入口也就是地狱的入口。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另外,学术人大多属于社会的中间阶层,学术人的批判人格总是使学术人与社会权力阶层有一种对立的倾向。有一种说法是:学术喜欢政治,但政治不喜欢学术。这句话也是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所以,学术研究求真的特性决定了学术人是社会天然的批判者和奉献者。学术人只有不怕批判,才能最终为学术研究开辟广阔的道路,才能为学术人赢得真正的自我发展空间。古人云:读书乃为养正气,位卑未敢忘国忧。如果一个人想立志学术,就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献身,就要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就要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若没有这种精神,就最好离学术远点,免得引火烧身和产生自我失落感,也免得玷污了学术神圣的殿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