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N-US"> ANG="EN-US"> ANG="EN-US"> ANG="EN-US"> 2.理想城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引述了大量史实,考察了各种政体变化,总结历史变迁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理想城邦的基本原则: 第一,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掌权的共和政体,是贫富两要素混合的政体。 第二,反对过分的贫富差距,主张产业私有而财务合用。财产的活的目的在于觅取适当的生活资料,因此必须对过度的财富追求作出限制。 第三,法律中道的权衡,可免于情欲的影响。法律一经制定,人人应当遵守,做到有法必依。 第四,实行民主政治,公民轮流掌权。亚里士多德提出:“在一个同样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中,根据平等和一致原则,实行轮番为治的制度,却是合乎正义而值得称颂”。 第五,城邦不宜过大,人口不宜太多,疆域必须适当。 第六,通过教育去启导人们的理性和培养人们的善德,并使公民能够适应本城邦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 3、稳定城邦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政治学的理念基石。亚里士多德断言:一个优秀的政体,不应凭借外力的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内在的均势就是“中庸之道”,怎样去实现内在的均势呢?亚里士多德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探讨: 首先,应平衡财富,反对过分的贫富悬殊。亚里士多德认为,过分的贫富悬殊时政治动乱和政体变革的重要原因。他指出,“过富,过贵”的人和“过穷,过贱”的人好走极端,都不符合中庸的原则,都有悖于正义,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让公民拥有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避免大贫大富,这样就既无物质匮乏之忧,也无财产过多之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其次,要缓和阶级、阶级对立,协调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寻求一个两极之间的平衡力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个力量就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就是中庸之道的化身。 再次,须从制度上确保社会的均势。在经济上,亚里士多德主张实行产业私有而财物共有的德财产制度,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妥善”的经济制度。在政治上,亚里士多德主张最为中庸的政治乃是混合政体,因为,这种政体兼顾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从而减少政治冲突和动荡的可能性,同时,混合政体也克服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局限性,并汲取了各自的优点,从而使“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在城邦政治生活中都能有所反映。 最后,法制是“中庸之道”的权衡,可免于情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批判了其师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政治家篇》中设计的“哲学王”和“政治家”的人治模式,明确提出:“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有所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见,法律恰恰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和理智的体现”。 三、对城邦理论的评价 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把他的力量限于城邦,他致力于政治思想的研究,目的就是挽救和维护希腊的城邦奴隶制,使其成为永恒的制度,城邦本身的局限性就注定了他的目的只能是一种幻想。 1、城邦不能使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稳定,这不仅仅是某个专门的行政部门的过失。在城邦中,对外事务和国内事务始终是不可能分开的,因为在国内政治活动中,属于寡头政体的各个城邦的阶级利益和属于民主(平民)政体的各城邦的阶级利益或总是相同,阶级利益相同的城邦总是相互联合,互相支持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希腊人的独立发展对希腊的政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城邦无法解决希腊世界的种种社会和政治问题。城邦的政治家甚至从没有阐述过这些问题,马其顿的星期才迫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早已存在但总的来说一直未亚里士多德所忽视的两个问题,一是城邦太小又太好斗争,使它不能对希腊世界实行统治,而且根本无法加以改善使之能够和它生活于其中、正在发生变化的这个世界的经济相称;二是鉴于希腊城邦和亚洲腹地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和文化关系,那种号称希腊队野蛮人有政治优势的观念在东地中海世界是站不住脚的。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思想,虽然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的束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错误,然而,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必须承认,他的城邦政治思想有许多积极的进步因素,值得我们今天加以重视和研究,由于学识和能力有限,不能一一论述,恳切希望老师予以指教。 ANG="EN-US"> ANG="EN-US"> 参考文献 《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启示》 《西方政治思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