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
    

    
● 周有光

     了解过去、开创未来
     人类历史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中间经过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为文艺复兴,后一阶段称为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西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意大利,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西欧经济和政治发展较快的英国,后来传播开来成为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历史前进运动。
     文艺复兴导致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导致社会改革,西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迷信到理智,从奴役到自由,从特权到平等,从幻想到科学。今天世界最发达的西方七国(英美加法德意日)都是在这个历史前进运动中先后成长起来的。
     1971年俄罗斯掀起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创造没有阶级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苏联贬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认为这不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资本主义已经到了没落的、腐朽的、垂死的时期,即将被全新的社会主义所代替。1991年苏联瓦解,理想没有实现。
     历史学家于是重新研究历史,认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没有结束,而是在继续前进,在民主和发达的国家需要进一步解放和改革,在封建和发展中的国家需要补上这一历史课。社会发展不可能不打基础而先造高楼。在今天世纪之交,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是知识青年的时代需要。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原义“再生”)是14-16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学和艺术的创新运动,逐渐传播到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内容从文艺创新扩大到宗教改革、科技探索、地理大发现。主导思想是反抗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提倡尊重人格尊严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反对神权和神性,宣扬人权和人性;反对蒙昧和神秘,发展理性和科学;反对来世和禁欲,重视现世和幸福;反对封建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友爱。
     (1)希腊学术的复兴
     中世纪的西欧不学习希腊文,古希腊的学术已经遗忘。后来住在西班牙和西西里岛懂得阿拉伯文的犹太人,把希腊的学术着作从阿拉伯文译本转译成为拉丁文。1260年有亚里斯多德的着作译本,不久又有欧几里得、加伦、托勒密等着作译本。但是一直没有柏拉图的着作译本,因为阿拉伯文中也没有。
     13世纪中期,通晓希腊文的英国学者格罗西特斯特(1168-1253),把亚里斯多德的《伦理学》译成拉丁文,并介绍了其他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着作。1423年,一位从君士坦丁堡回到意大利的旅行家带来238册手抄本,其中有柏拉图以及古希腊戏剧家和历史家的着作。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的学者们纷纷逃往意大利,带去西欧失传已久的古希腊典籍。希腊学术在意大利开始复兴,首先在文艺方面出现活跃景象。
     希腊学术复兴的主要收获是,思惟方法从迷信教条变为按照逻辑进行独立思考。
     (2)民族文字的诞生和民族文学的勃兴
     创造民族文字是唤醒民族文化的前提条件。在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西欧各民族学习跟本民族语言完全不同的拉丁文而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到9世纪加洛林时期开始了民族文字的最初萌芽,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民族文字才成熟起来。他们在拉丁文之外,采用本民族的主要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用拉丁字母写成本民族的文字,主要有罗曼语族的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日耳曼语族的英文、德文等。
     民族文学的勃兴开始于意大利。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民族文字和民族文学的开创人。他的《神曲》(“神的喜剧”)以寓言方式叙说自己被逐出故乡佛罗伦萨,经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磨难,借宗教神话控诉天国的荒唐。彼特拉克(1304-1374)着《我的秘密》,提倡人文主义,颂扬现世生活。他说“我是凡人,只求凡人的幸福。”薄伽丘(1313-1375)着《十日谈》,讽刺教会贵族,赞扬市民群众;反对压制情欲,揭露不结婚的传教士们的七情颠倒。
     英国的乔叟(1340-1400)着《坎特伯雷故事集》,描绘14世纪英国社会生活,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品。莫尔(1478-1535)着《乌托邦》,虚构一个岛屿上的理想社会,居民未受基督教启示而能把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反照现实社会的不合理。他拒绝承认亨利8世为英格兰教会首领,1535年被处死刑。莎士比亚(1564-1616)创作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多种不朽作品,谴责封建暴政,提倡婚姻自由。
     法国的蒙田(1533-1592)着《随笔录》,强调自由思考,反对禁欲主义。拉伯雷(1494-1553)着《巨人传》,提倡人性教育,批斥封建思想。他说“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
     西班牙的塞万提斯(1547-1616)着《堂吉诃德》(“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描写一个绅士,学习剑客,出马游侠,成为可笑而又可怜的悲剧英雄。故事滑稽而荒唐,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使读者笑出眼泪,在眼泪中领悟人生。
     民族文字诞生的主要收获是以活的白话文代替死的拉丁文;民族文学勃兴的主要收获是文学摆脱教会和教条的束缚。
     (3)艺术的创新
     意大利的乔托(1276-1337)跟但丁齐名,都是文艺复兴的开创人。他的壁画人物,呈现空间效果,有鲜明的立体感,成为后世的艺术楷模。达·芬奇(1452-1519)的肖像画《蒙娜丽莎》表现女性的内心活动,被誉为世界美术杰作之冠。他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描绘典型人物的不同性格,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典范。米开朗琪罗(1475-1564)在建筑、雕刻、绘画、诗歌等方面都留下不朽杰作。他在罗马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巨幅屋顶壁画,被称为世界最宏伟的艺术作品。他也是伟大的雕刻家,他说“雕刻家可以像上帝一样再现人体形象,但是只有有灵感、有创见的天才才能赋于雕刻的人物形象以生命感。”看到罗马雕刻家把坚硬的大理石雕成肌肤柔软的裸体女像,人人都说,叹观止矣!
     艺术创新的主要收获是,只用手不用脑的艺术,变为既用手又用脑的艺术。
     (4)宗教改革
     基督教宣称,人人有罪,婴儿出生就有原罪,必须向上帝做出奉献祈求赎罪,否则死后不得进入天堂,还要到炼狱去受罪。罗马教皇出卖赎罪券,从西欧各国搜刮钱财。1517年,德国的马丁·路德(1483-1546)发表《95条论纲》,揭露教皇出卖赎罪券的荒谬,认为教徒自己阅读《圣经》,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教会作中介,不承认教会对《圣经》解释有垄断权。1536年,法国的加尔文(1509-1564)发表《基督教原理》,认为人们得救与否全由上帝决定,教会无权过问。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8世(1491-1547)宣布脱离罗马教廷自立英国圣公会,北欧各国相继效法。基督教于是分成三部分: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希腊正教)、新教。
     宗教改革不是否定宗教而是反对罗马教廷的专横和腐败。宗教改革的主要收获是,信教自由,信教不妨碍科技探索。
     (5)科技探索
     哥白尼(1473-1543)在1539年完成《天体运行论》,违反《圣经》所说耶和华命令太阳静止不动。后世把这一发现称为“哥白尼革命’。布鲁诺(1548-1600)研究日心说,提出无限宇宙论,1600年被教皇判为异端,在罗马广场上被烧死。开普勒(1571-1630)提出地球和其他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使行星沿其轨道运转,预示了万有引力原理。伽利略(1564-1642)为日心说辩护,用自制的放大30倍的望远镜发现木星的卫星,土星的光环,太阳的黑子;1616年,罗马异端裁判所指斥他的日心说“愚蠢、荒谬”,逼迫他公开认错,判他终身监禁。他喃喃自语,“不论发生了什么事,地球仍在旋转。”
     塞维图斯(1511-1553)发现血液的肺循环。维萨里(1514-1564)发表《人体结构论》,开创解剖学和生理学。
     15世纪中叶,西欧改进了大炮,炮兵成为重要的作战兵种。1500年后,火枪改成滑膛枪,结束了骑士和长矛的时代。
     科技探索的主要收获是开辟了通向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道路。
     (6)地理大发现
     中世纪时候,地中海经红海通往印度洋的航路,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地中海区域的中介贸易被切断,引起西欧经济恐慌。西欧急于找寻不经过地中海而直接通往东方的航路。
     文艺复兴时期,造船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积累,地圆说的传播,加上发明了钟表,改进了罗盘针,造出了多帆的航海大船,使远洋航海成为可能。
     1488年迪亚士(约1450-1500)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8年达·伽马(1460-1521)经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年哥伦布(1451-1506)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1480-1521)和他的伙伴环航地球。1642-1643年,塔斯曼(1603-16S9)到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地理大发现的主要收获是改变了宇宙观天人合一变为天人无关。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原义“发光”)是17-18世纪西欧在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推进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开创于英国,蓬勃于法国,实践于美国,扩大到整个世界。康德(1724-1804)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
     启蒙运动不是简单地继续文艺复兴,而是发展和提高了文艺复兴。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关于宗教神学,文艺复兴只求去除教廷的贪婪腐败和教仪的繁缛虚伪,摆脱精神枷锁,争取信教自由;宗教改革没有触及宗教的基本原理和教会的存在价值。启蒙运动开门见山,怀疑人格神的存在,提出自然神论、乃至无神论,动摇了宗教和教会的根本。
     关于封建专制,文艺复兴只想减轻帝王的横征暴敛给人民以喘息的空间,甚至希望加强君权,约束地方割据,借以保护市民的经济活动。启蒙运动不再卑躬屈膝而是直截了当进行夺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启蒙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
     (1)启蒙运动在英国
     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改革最早的国家。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英国是孤悬海外的岛屿国家,封建势力比欧洲大陆薄弱。君主被迫把权力一步一步交出来,最后只保留礼仪性的权力。形式是君主立宪,实质是虚君民主。
     a.英国的启蒙思想
     地理的发现,经济的上升,神权的破灭,王权的削弱,人民群众的思想活跃起来了。人人都发生一些跟过去大不相同的想法。出现了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群众的要求和思想,把时代思潮组织成系统的启蒙理论。
     弗·培根(1561-1626),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知识就是力量”。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以便征服自然。科学是运用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的理性方法来整理感觉的材料。他对归纳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反对教条和权威,因为它阻碍人们获得真正的知识。
     霍布斯(1588-1679),主张用力学和数学说明一切现象,建立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民。开创功利学派和利己主义心理学。国家起源于人民通过契约把权力交给政府,换来政府对人民幸福的保障。反对君权神授,抨击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
     洛克(1632-1704),继承和发展培根和霍布斯的学说。建立唯物主义经验伦和知识起源于感觉的学说。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反对君权神授说,拥护君主立宪。提出政府分权学说,主张立法机关应当是一个经选举产生的机构,而执行机关则是单个人或君主,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两权分立)。政府是人民对统治者的一种信任,统治者的权力是有条件的而非绝对的,人民是最终的主权归属;如果政府失去人民的信任,人民有权撤回他们的支持,推翻这个政府。人民最初享有自然自由,后来订立契约进入社会,享有社会自由,社会自由须受法律约束。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牛顿(1643-1727),建立经典物理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规律,解释潮汐现象,预言地球非正球体,说明岁差现象。采取观察、实验和推理方法,用精确的机械观点解释整个自然界,使上帝失去指引星辰的能力,不再能命令太阳静止不动。
     b.英国的社会改革
     在启蒙运动期间,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涉及阶级、政治和政府各个方面。英国的宪法内容是逐步积累起来的,没有写成综合文件,称为不成文宪法。
     1215年《大宪章》(“英国人民自由大宪章”)。这是英王被迫签订保障贵族和平民的权利的文件,人类历史上绝对皇权受到限制的开始,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反对专制的战斗旗帜。共有63条款,包括:保障教会、贵族、骑士的各种权利;保障城镇、贸易和商人的各种权利;关于法律和司法改革的许多条款;关于限制皇家官吏行动的条款;规定国王必须遵守宪章,未经合法裁判,对任何人不得施行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放逐出境。在当时,这是破天荒的革命。后来英国的“权利请愿书”(1628)直接来源于大宪章;美国的“联邦宪法”含有大宪章的思想、袭用了大宪章的词句。今天大宪章仍旧是英国宪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1640年“英国革命”。历史学家把1640这一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因为它开辟了一个民主化的新时代。这次革命又称“英国内战”或“清教徒革命”。清教徒,英国新教的一派,只信奉《圣经》,不服从教会,主要由中下层受压迫的人民所组成,是1640年英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当时,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土地占有、行会控制、贸易垄断、苛捐杂税等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英王查理1世不同意,下令解散议会。1640年,查理1世被迫重开议会。1642年,查理l世挑起第一次内战,议会胜利,查理l世被囚禁。当时,议会中一派坚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提出《人权公约》,主张废止国王,成立共和国。1648年,发生第二次内战,次年查理1世被杀,议会正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后来,1688年发生政变,国会中的保皇党派联合起来重新建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国王,但是缩小了王权。
     1688年“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企图扩大王权的英王詹姆斯2世,历史学家称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议会迎接詹姆斯2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1688年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议会宣布威廉为英王。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经正式通过成为1689年《权利法案》(“宣布臣民权利和自由与确定王位继承办法的法案”)。内容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赋税,国王不得干预议会事务,议会必须自由选举,议员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这个进一步限制王权的法案,成为英国宪法的基本文件之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1263年,国王和贵族发生战争,贵族获胜,1265年召集会议,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14世纪以后,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君主是世袭国家元首,实际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上院不经选举,由各类贵族组成。下院经选举产生。议会有立法权、财政权、对行政的监督权,主要由下院行使。议案程序是:议会辩论,三读通过,送交上院,英王批准。英王从未否决。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英国首先掀起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
     (2)启蒙运动在法国
     法国的启蒙思想,深受英国影响。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
     a.法国的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1689-1755),曾游历英国,研究洛克等人的着作,赞美英国议会制度。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认为兴盛由于实行共和制,衰败由于专制暴政。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论法律和各国政府体制、风尚、气候、宗教、商业等的关系”)(严复译作《法意》),彻底否定神学史观,指出国家的目的在于保护政治自由,每个公民有权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情。批判封建专制暴政,痛责宗教迷信和奴隶贸易,宣扬人权、政治自由和信仰自由。他把政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分,彼此分立,相互约束(补充了两权分立),立法权必须操在人民代表手中,行政权则归属世袭君主,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常任法官掌握。
     伏尔泰(1694-1778),曾用讽刺诗抨击封建统治,触犯王室贵族,两次入巴士底狱。旅居英国,深受牛顿和洛克的影响,归国后宣传英国社会制度和自由思想。揭露天主教会黑暗残酷,号召粉碎这种无耻罪恶。主张改造法庭,建立陪审制度,禁止任意逮捕,废除酷刑。着作涉及自然科学、哲学、历史、戏剧、诗歌等方面。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文。他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词,但是我愿意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狄德罗(1713-1784),认为自然是一个永远流动的统一系统,其中存在时间、空间和物质。提倡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肯定知识来源于感觉,而感觉是外界事物刺激人们感官的结果。宣传“社会契约论”,君主的权威来自政治契约,君主的职责是保卫公民不受他人欺凌;抨击封建社会中神权和政权的干扰。大力提倡自由,包括政治自由、贸易自由以及学术研究自由。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在他周围聚集了伏尔泰、达兰贝尔、霍尔巴赫、格里姆、卢梭等一批卓越思想家,宣传理性主义,反对宗教愚昧。《百科全书》多次被禁,他克服重重阻力,坚持达20年之久,毕生为真理和正义而奋斗。
     卢梭(1712-1778),从自然神论者发展为无神论者。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富人获得合法奴役穷人的自由,穷人失去自由的权利,只有消灭暴君才能获得新的自由。既反对无政府主义又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着《社会契约论》(旧译《民约论》),提出人民主权学说,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所组成,国家主权来自人民,不能分割或转让,人民有任命、罢免和监督行政首领之权,有决定国家统治形式之权,有推翻专制制度的起义之权。设计民主共和国的具体方案。又着教育小说《爱弥尔》(1762),主张保护儿童的自然本性,听其身心自由发展,开创近代的启发式教育。着作被取缔,本人被迫害,不得已流亡瑞士和美国。
     b.法国的社会改革
     18世纪法国经济向上发展,但是受到封建行会、工业法规、赋税关卡等的束缚。资产阶级处于无权地位,联合城市平民、手工业工人和农民,组成革命力量。启蒙运动之前,法国是欧洲的封建堡垒,改革特别困难,斗争特别勐烈。
     1789年“法国大革命”。国王路易16代表第1等级(僧吕)和第2等级(贵族),跟广大人民的第3等级(农民、城市平民、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开已经175年没有召开的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囚禁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后来这一天定为法国的国庆日。同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制定君主立宪的《1791年宪法》,召开立法议会。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逮捕秘密政变的路易16,次年送上断头台。9月21日,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废除国王。1973年5月31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执政的吉伦特派,由罗伯斯比尔的雅各宾派实行革命专政,颁布共和国的《1793年宪法》。
     1789年《人权宣言》(“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国民议会通过,1793年法国宪法用作序言。受英国《人民公约》和美国《独立宣言》的启示,以洛克和卢梭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为哲学基础。要点:人民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人民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自由;主权来自国民,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法律规定,不按法律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一切公民都有言论、着作、出版的自由;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93年《法国宪法》。法国从1792年到1958年,建立了5个共和国(从第1共和国到第5共和国),制订了13部宪法。其中,从封建专制变为民主共和的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果实:1793年《法国宪法》。这是法国第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利益的宪法。全文分为人权宣言(序言)和宪法正文。主要内容: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公民有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受教育和受社会救济的权利;有选举立法会议议员和复决法律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不受非法控告、逮捕和拘禁;承认财产私有制;确立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制度;取消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由于内外动乱,这部宪法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它的民主原则被后来的法国宪法慎重遵守,并对许多国家的宪法发生影响。
     (3)启蒙运动在美国
     美国的启蒙思想来自英国和法国。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美国的反英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结束于1783年的巴黎条约。
     a.美国的启蒙思想
     富兰克林(1706-1790),早年编印《可怜的理查德历书》宣传新的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传播启蒙思想,畅销欧美各国。北美独立战争中,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8年,利用英法矛盾,签订《美法同盟条约》,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参战,加快独立战争的胜利。1787年参加制宪会议,主张废除黑奴制度,将人民权利列入宪法。
     潘恩(1737-1809),曾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的主编,发表《美洲的非洲奴隶制》痛斥奴隶贸易。1778年出版》《常识》一书,勐烈抨击英国政府对待殖民地的暴政和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北美殖民地独立,采用共和制。《常识》一书,通俗易懂,充满革命激情,深受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欢迎,成为独立战争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的民主思想在《独立宣言》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1791年发表《人权论》,表述天赋人权的思想,尖锐地批评专制制度和等级特权,论证被压迫者有权推翻专制统治。
     杰斐逊(1743-1826),美国第三届总统。1767年选入殖民地议会。1774年发表《英国美洲权利概述》,指出英国国会无权为殖民地制订法律。1775年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1776年主持起草《独立宣言》。他认为个人生来就有权得到维持生活的财产或职业,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有不可侵犯的自由。他制订宗教信仰自由的法案,取消宗教上的特权和歧视。他反对奴隶制度,1782年提出美国在1800年以后完全消灭奴隶制度,未获通过。他遵循华盛顿的民主先例,不连任三届总统。
     麦迪逊(1751-1836),美国第四届总统,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1776年选入弗吉尼亚代表会议,起草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文件。1787年在制宪会议上提出的方案,成为制订宪法的指导原则。在《联邦党人》发表论文多篇,对宪法作了权威性的阐述。在国会中提出宪法修正案,强调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华盛顿(1732-1799)担任两届美国总统(1789-1797)之后,群众推举他担任第三届。他说我不能树立连任三届的不良先例。这是华盛顿的启蒙思想。其后两百年间,除罗斯福在战争时期担任第三届之外,没有人担任第三届。这一优良传统影响到其他一些国家。
     b.美国的社会改革
     1776年《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发动独立战争之后,举行“大陆会议”,由杰斐逊主持起草《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通过这个文件,这一天后来规定为美国国庆日。主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理论,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任何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有权更换它,另立新政府。《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人权原则”,推动了后来欧洲各国的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和1789年《人权法案》。《美国宪法》,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民主共和的成文宪法。1789年国会又提出宪法的“10条修正案”,1791年成为宪法的一部分,称为《人权法案》;内容有,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如言论和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抗议政府的和平集会权利;享受正当的法律程序及公正的陪审团的审判的权利;不受残忍和不寻常的刑罚和扣压的权利;人身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压的权利;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基本原则。后来又补充:1865年废除奴隶;1920年妇女选举权;1971年选举年龄降为18岁;1972年男女权利平等。
     “三权分立”。这个原则,美国最先订入成文宪法。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职能的机关行使,相互制约和平衡。分权思想源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明确阐述分立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1748年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由议会行使,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行使,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后来民主国家普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历史进退、匹夫有责
     18世纪结束了。启蒙运动没有跟着结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历史前进运动的潜在规律。
     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不论从事哪一行专业,如果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就会增进人生的动力和人生的意义。一个社会中如果有适当的一部分人达到这样的境地,就能把社会建设成比较理想的状态。
     今天,世界上存在着差异极大的各种社会。从不知道穿衣服的部落到口袋里装着移动电话的人群,并立于同一个地球上。报纸刊登亚马逊雨林中的裸体部落照片和印度洋安达曼群岛上的裸体部落照片,提醒我们还有不少一向没有往来的邻居。人群之间的“文化时差”有一万年。只有历史能说,我们站在时间的什么地方,应当向什么方向前进。历史进退,匹夫有责。
     2000-12-24,时年95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