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http://www.newdu.com 2017-11-19 解放日报 邢建榕 参加讨论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迅速成为我国最大的多功能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最大的工业城市,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础。尽管以轻纺工业为主,却集中了约50%的全国民族资本企业、约40%的全部资本额、约50%的全部年产值,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但在上海史研究中,近代上海工业研究仍属于薄弱板块。我们不妨从这一角度切入,探讨近代工业在上海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
    满足工业发展的三个条件
    近代上海不仅是一个商业性消费城市,也是一个工业性生产城市。
    经验表明,一个落后地区从农业化一步步发展为工业化,要研究现代化,要了解工业化。某种程度上说,上海的近代化首先是工业化。近代工业的发展,至少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便利的交通运输线、丰富的水源和足够的能源、大量的劳动力集聚。此外,还要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在近代中国,上海最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重要的交通运输线。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大体沿着河流展开,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浦江水阔江深,可以承担国际航运功能,故大中企业、码头、货栈多集中在黄浦江两岸。风平浪静的苏州河,是上海连接苏浙各地并经大运河连接广袤内地的通道,沿岸中小企业居多。
    全市近大部分面粉企业、将近一半的纺织企业,都聚集在苏州河沿岸。一是因为苏州河离城近,蜿蜒穿过城区,租界及周边有便利的基础设施、安定的生产环境。二是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许多通过苏州河水道来到上海。三是因为具备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更便捷地输送原料和生产品。不过,等到企业规模扩大、原材料需从国外进口以及苏州河逐渐遭受污染,一些企业就将目光转向黄浦江。
    劳动力优势在上海同样明显。19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战争频仍、自然灾害等原因,内地大量人口进入上海。他们在苏州河西部的两岸搭棚而居,为附近的纺织厂、面粉厂等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其实,上海很早以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据统计,1930年上海人口突破300万,其中80%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业化的召唤下,农村人口包括女性人口大量离开农村,这是城镇化开始的一种表征。上海的纺织女工人数可观,她们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了一定水准的生活,奠定了女工在上海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开埠以来,尤其是洋务运动之后,从政府到民间都掀起了一股办工厂的热潮。“领头羊”是印刷、船舶、机器修造等企业,为从事贸易的洋行提供急需的服务。接下来是缫丝、轧花、面粉等工厂,这种新兴机器作业更加有利可图。此外,丝茶是出口大宗。上海离原料产区比较近,在上海设厂,可以就近采购蚕丝等原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上海民族工业再次获得迅速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在棉纺织、缫丝、毛纺织、面粉、卷烟、造纸、火柴、制约、船舶修造和电业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诞生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这一时期,上海以纺织、面粉和卷烟为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区则集中在杨树浦、沪西、闸北和南市高昌庙地区。
    但也要看到,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污染的恶果。在小说《子夜》中,茅盾讲述了城市的繁华和凋敝,以及在金融危机冲击与外国资本挤压下民族工业的艰难、实业家的奋斗和失败。小说的主角、丝厂老板吴荪甫憧憬着这样的现代化社会:“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可见,汽笛声声、大烟囱冒着黑烟在当时被视为现代化的象征。
    事实上,20世纪20年代后,苏州河河水水质严重恶化。当中的原因,既有河水流量不足、泥沙沉积之故,但更主要的还是工业污染问题。例如,外商开办的江苏药水厂实为化学厂,生产硫酸、硝酸和盐酸,每天有大量废水排入苏州河,导致附近的空气里飘荡着刺鼻的怪味。厂门口的一条小路,因此被人称为药水弄。
    生活污染同样不可小觑。叶灵风在散文《煤烟河》中描写了这一时期苏州河区域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情形——“你若不是为了衣食问题咬了牙在那里做牛马的人,你简直连一分钟也不能停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