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 李笙清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瓷器家族中,海螺是其中极具特色的成员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时期,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酒诫》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述:“夫琉璃海螺之器,并用满酌,罚余之令遂急,醉而不止。”北宋名臣、文学家范仲淹《酬李光化见寄》诗中有“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之句,北宋另一位诗人王禹偁的诗中亦有“公余处处携山屐,宫酝时时泛海螺”,可见海螺作为历代瓷窑烧造的工艺品,已兼具斟酒、陈设作用,已广泛用作宴前行酒的器皿了。 这件清代紫金釉海螺(见图),长12厘米。器物按海螺实际大小、模样制作,造型别致,呈螺旋形拳头状,上粗下尖,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壳大而坚厚,螺层五级,一圈圈螺纹凹凸有致,螺口阔大,壳内面光滑呈酱釉色,侧生枝节,壳面有斑点,以突出海螺壳身的粗糙而更显形态的逼真,亦是紫金釉斑点窑变变化特色的体现。螺体浑然自成,螺肋细沟深浅分明,富于层次感,可见雕刻和灼烧配合得非常好。包浆自然,通体施紫金釉,釉厚而浓淡均匀,色深沉而澄润,泛着金属般的光泽。瓷质细腻,造型优美,莹洁透亮,怡心悦目,展示出清代御窑厂精湛绝伦的烧造技艺。 紫金釉属于酱釉瓷器,又称“酱釉”和“芝麻釉”,是一种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颜色釉,以紫金石为主要呈色剂,烧造的瓷器釉面润亮,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好似紫金包裹一般,故称“紫金釉”。酱釉早在商代后期原始青瓷上就有出现,东汉时期流行,宋代定窑、耀州窑、吉州窑都有生产。酱釉瓷器是景德镇官窑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明初景德镇御窑紫金釉烧造已臻上乘,清代更是紫金釉的盛行期,据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陶成纪事碑》载:“一仿紫金釉,有红、黄二种。”红紫金釉是指呈色较深的泛红色的酱釉,黄紫金釉是指呈色较浅的泛黄色的酱釉。唐英任职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以仿古、创烧最具特色,仿古、创新的品种达57种之多,其中不乏精美绝世的作品。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乾隆记事记载,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紫金釉小缸,并传旨交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可见乾隆时期,紫金釉已成为景德镇御窑厂的一个仿古釉色的专门品种。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由于帝王用瓷必出自景德镇所产,王公大臣、富商绅士也纷纷在景德镇定烧家用瓷器,促进了景德镇窑业的发展,形成景德镇瓷业“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长盛不衰的大好局面。 这件清代紫金釉海螺器型完整,塑造惟妙惟肖,釉面滋润,色泽纯正如紫金,光洁照人,盈盈一握,高雅自具,把玩之间,令人爱不释手。观之良久,我的脑海中不禁响起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小螺号》轻快活泼的旋律:“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一缕童年的快乐记忆,顿时止不住地涌上心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