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互联网+”让文物活起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中国文物信息网 王海峰等 参加讨论

    在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期间,国家文物局与百度、腾讯、网易等三家互联网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发挥合作各方优势,开放共享、互利共赢,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盘活用活文物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期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百度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王海峰等三家企业负责人。
    建设文物百科网络平台 拓展中华文明传播渠道
    记者:即将建设的“文物百科网络平台”非常值得期待,尤其是通过和国家文物局的直接对接,可以为网民提供更加权威可靠的知识信息。“度娘”怎么锻造活的文物词典,营造新的品牌?
    百度:百度将搭载文物百科网络平台,以百度百科为载体,以词条、问答、图片、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为公众提供权威可靠的知识信息。计划3年内完成首批100万文物信息词条。还将针对可移动文物数据制作专题页面,对文物词条做特型页处理,用全景、VR、AR等更生动的方式,在PC端和移动端展示可移动文物普查内容,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知识。
    记者:百度数字化博物馆将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建设?与百度地图打通后将是怎样的?
    百度:早在2012年,百度百科就已经上线了数字化博物馆专题。数字化博物馆专题是百度百科的大型公益科普项目,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足不出户逛博物馆。
    百度百科数字化博物馆专题不仅集合了传统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更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百度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三年内集合全国2000家博物馆,以及上百家海外精品博物馆,形成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博物馆知识分享平台,并打通百度地图,引导用户从线上游览到线下参观。
    记者:请谈谈对“互联网+”文物融合发展的认识。
    百度:互联网改变的是用户的成本问题,获取信息的成本低了,购物的成本低了,沟通的成本低了。而目前百度的“互联网+文物”,则是基于获取信息的最核心融合形式。这个融合是必然,用户更愿意以低成本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去了解历史,去回溯历史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
    以前,公众了解文物只能去博物馆,或者去书店、图书馆翻阅专业书籍,这样既不方便,时间上也不连贯,而且知识的吸纳方式很单一。通过互联网、AR、VR等各种新传播渠道和手段,把远离我们几百几千年的事情和人物变得更加生动,便于理解,而且能通过电脑、手机这样人人能利用的信息化工具来传播。这是很有价值的科普手段。
    科普文物和历史文化,过去都是文物工作者的事情。现在,百度和其他一些有技术手段的企业和群体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本身就是扩大了传播和了解历史文化的渠道。“互联网+”又丰富了用户体验,从根本上拉近文物与群众的距离。这是有利于帮助国民建立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好事。
    构建多元传媒矩阵 丰富文化供给
    记者:腾讯在“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中,将怎样系统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文物传媒矩阵?
    腾讯:腾讯一直致力于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2016年9月,腾讯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用于长城保护与长城文化的传播,并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了长城专项公益基金。2017年7月31日,在以“长城你造不造”为主题的发布会上,腾讯宣布正式发起“长城你造不造”计划,结合自身业务与平台优势,运用科技保护与传承长城的文化,激活这块文化瑰宝在青年群体心中的魅力。
    继2016年7月开启和故宫博物院的深度合作后,11月28日至29日,腾讯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2017年“文化+科技”国际论坛,论坛邀请了全球文化官员、学者、博物馆专家和科技文化企业,畅谈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关系,探讨如何推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共同探索以技术力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式。
    另外,以“未来想象”为主题的NEXT IDEA数字文化艺术展在故宫开幕,分为“跨界·Mix or More”“新生·Next Idea”“开拓·New Era”三个展区,通过数字形式诠释古典文化与当代艺术,打造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盛宴。
    未来,腾讯将利用微信、QQ、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客户端等广泛的用户群体构成立体化、多元化媒体矩阵,将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博物馆的内容迅速触达目标用户,全面升级文物信息发布和分发能力,助推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
    记者:请扼要阐释文物资源创新性转化为当代的时尚文化创意产品的理念、经验。
    腾讯: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国家的“金色名片”。秉承对公众、历史负责的态度,腾讯公司与国家文物局将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内容、产品、渠道、消费全链条设计,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发挥文物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网聚”, 让文物课堂大众化
    记者:未来即将建设的“在线教育平台”会通过网易公开课等形式传播。请问怎样通过“网聚”的力量,让文物课堂延伸至千家万户?
    网易: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主要依赖线下活动,受经费、地域和技术等限制,用户了解成本很高,体验也较为单一。我们认为,要提高全民对文物的热情与了解,首先要让文物课堂大众化:一是呈现工具要加速互联网化。二是用户触角要优先利用影响力足够大、覆盖面足够广的教育平台,去生动地挖掘、呈现文物背后的价值。
    网易是在线教育行业最早、最强有力的入局者。在长达10年的知识传播历史中,网易的教育产品累计获得了近8亿用户的支持。网易同样是一家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通过自身教育平台的影响力,多触点、创新性地向我们的几亿用户普及艺术教育,让文物课堂走进大众生活。
    记者:互联网如何与博物馆互联互通?
    网易:博物馆互联网化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它首先会为博物馆在管理、购票、游览、传播营销等全链路环节带来明显的效率和价值提升,同时也会带给我们和古老文明对话的全新方式。
    好的艺术不是曲高和寡的,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通过网易等互联网力量的加入,大家眼中“沉闷”的博物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艺术消费的门槛会大幅降低,可参与感与互动性会大幅加强。通过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互联,可以更大限度地吸引普通人去了解博物馆的趣味和价值,让他们就像逛游乐园一样逛博物馆,这会是传统文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记者:文物中蕴含的智慧,对当代网络文化的传播、品牌的建设有何启迪作用?
    网易:文物是过去的文物,但文物的智慧属于现在和未来。3000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琢磨成器,这其中的工匠精神和历史含蕴仍值得我们现在和未来长久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