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女真民俗文化(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中国民俗学网 彭栓红 参加讨论

    元杂剧中神灵崇拜以汉族神系为主,女真神灵的资料极少。马致远《黄粱梦》有“九天女鼓风驱造化,六丁神挥剑斩长蛟”的唱词。那么《黄粱梦》中“九天女”是女真神灵,还是汉族“九天玄女”的简称?众所周知,汉族神系中有专职风神(如风伯),九天玄女与风似乎没关系,见于文献的多与战事有关。《艺文类聚》记载黄帝蚩尤大战,“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中华神秘文化辞典》解释九天玄女“是位熟诸兵法战事的女神”。由此可知,汉族神话中九天玄女是主兵法、战事之神。《女真谱评》中“九天女”为女真完颜部的始祖母,原本是天神之第九个女儿,私自下凡,与猎渔青年相遇相爱,婚后天帝派风神去捉拿,被黑龙从(长白山)天池救下,后在粟末水(即松花江)边安家繁衍后代。“九天女斩蛇追渔郎”故事中野女人抢走猎鱼青年后,九天女带着孩子,手拿石刀、斧一路追赶,路遇长蛇而不惧,用石斧砍蛇,慑服野女人找回丈夫。女真神话有九天女与风神发生冲突战斗的故事,另外《女真谱评》叙述九天女不仅勇于斗争,而且发现了火、会筑屋、制石器、捕鱼、狩猎、缝制兽衣等,更是一位女真文化英雄,有造化育人之功。可见,从神职、神事、造化育人,以及与“风”发生的关系上看,九天女主要是女真文化英雄,而九天玄女为汉族战事之神,此剧若把“九天玄女”当做“九天女”简称似有不妥。因而“九天女鼓风驱造化”,更接近女真神话,“九天女”就是指传说中的完颜部的始祖母。但是,也存在杂剧作家把女真族的九天女与汉族的九天玄女弄混淆了的可能。因为,九天玄女为道教九天玄母天尊、六丁神为道教护法神,二者均为道教神并列出现不奇怪,但元杂剧却出现“九天女鼓风驱造化,六丁神挥剑斩长蛟”把女真“九天女”与汉族道教“六丁神”并列叙述,不能不让人怀疑这种混淆。甚至也有“六丁神挥剑斩长蛟”是“九天女斩蛇追渔郎”故事偷梁换柱的可能。民族融合使得民众对各族神话传说的了解、民族心灵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元杂剧出现对于名称相近的神灵、神迹的混淆,正说明宋元民族交流是现实的大趋势,而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女真崇拜太阳,在其族源神话中也有体现,《女真谱评》讲述九天女与函普结合,三足金乌贺喜,九天女又梦金乌入怀,后生男孩起名“乌鲁”。太阳崇拜本是女真、契丹、蒙古族共同的民俗信仰。女真百官在朔望日于宫外面朝太阳行膜拜礼。《大金集礼》云:“朔旦拜日,朝参日。”《大金国志》载女真人“元旦则拜日相庆”。女真不仅特殊时段拜日,而且这种太阳崇拜已经扩展到日常生活时段,如《虎头牌》金住马、银住马兄弟相聚,喝酒前唱“待我望着那碧天边太阳浇奠,则俺这穷人家又不会别咒愿,则愿的俺兄弟每刻便早能勾相见”,这种对着太阳浇奠并祈愿的行为,真实地表现了久别重逢的兄弟深情,杂剧很好地借助女真太阳崇拜心理达成了剧情内容和表演舞台性的水乳交融。《多桑蒙古史》也记述成吉思汗“崇拜太阳,而遵从珊蛮教之陋仪”。连蒙元统治者成吉思汗都崇拜太阳,那么《虎头牌》有关太阳崇拜的描写在体现女真信仰的同时,无意中也迎合了蒙元统治阶级思想,易于广大观众接受。
    总之,从元杂剧大量涉及女真民俗的作品来看,女真民俗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元杂剧的思想内容。元代多民族共存融合,一面是文化接触交流中的同化(汉化与蒙化)选择,一面是怀旧情绪、民族意识的彰显和历史反思;一面是女真族个性民俗文化,一面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民俗文化的共性特征,体现多民族统一大元朝背景下的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趋势、女真人生存智慧和女真题材元杂剧的发展策略,所有这些心灵的密码恰恰通过女真民俗文化得以彰显。女真题材的元杂剧,无疑是女真民族心灵史。
    (文章刊于:《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注释参见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