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写活了党史——荐《正是天塌地陷时:八七会议全景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北京日报 石仲泉 参加讨论

    今年是八七会议召开90周年,方城等同志的这本《正是天塌地陷时:八七会议全景录》,同方城同志六年前与另外几位同志撰写的《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堪称姊妹篇。那本书也是我写的序。这两本书描述的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是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期间发生的两起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正值党在大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从大革命失败转入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过程中。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探索的时期。在大革命全面失败的危急时刻,八七会议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使全党没有因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而惊慌失措,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从而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七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也是仅次于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转折。这次历史转折实际上是由中共五大没能在严重危急关头作出正确决策所引发的。
    长期以来,对中共五大研究比较薄弱。《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填补了空白。八七会议研究成果不少,但没有一部全景式反映八七会议的学术著作,《正是天塌地陷时:八七会议全景录》又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两部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首先是“全”。这个“全”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事件本身进行全景式反映,二是将主体事件放在大历史的链条中进行全景式展示。这两部著作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活”。这个“活”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进行描述,二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文学描述予以表现。
    正是这一“全”一“活”,将学术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而这一“全”一“活”,就是方城同志多年前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举办的全国新任省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培训班讲课时提出的党史研究须历史把握、整体把握、人文把握、审美把握的具体体现。听说《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干部欢迎,现在已经脱销,我想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正是天塌地陷时:八七会议全景录》中所说,90年前,在大革命全面失败的“天塌地陷之际,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这座坚固的柱石,顶起塌下来的天,托起陷下去的地,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绝处逢生,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八七会议在天塌地陷之际顶天托地的壮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魄力、危机处理的能力、自正自净的活力、坚持探索的毅力,而这些力量的根本,均在于信仰信念的定力。这种超乎寻常的主体力量,为当今治党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资源。”八七会议彰显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主体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作者对八七会议所作的全景录和上述概括,则活脱脱地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想,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曾经“走过的路”、“走过的过去”,帮助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正是天塌地陷时:八七会议全景录》的时代价值所在。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