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2月,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使命开始在这座城市展开。 “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率先成立于上海,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先后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这里开始。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共产党人积极培育青年干部,即时推进青年团的创建工作。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就诞生于上海,上海同时也是青年团的发源地。回顾建党建团史,有助于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光辉历史倍增我们奋进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成立 1920年2月,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使命开始在这座城市展开。就在法租界环龙路的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陈独秀和他的朋友们接待俄共(布)派来的使者维经斯基等人,由此进一步了解俄国革命以及布尔什维克党的理论与政策,并共同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 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五人在老渔阳里2号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当时命名为社会共产党。这次会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起草了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确定通过劳工专政(或劳农专政)、生产合作来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8月,陈独秀写信给李大钊征求他对于党的名称的意见,李大钊表示应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就此产生。这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非上海地方性的党组织,因其在党的创建中发挥着组织发起的作用,中央党史权威著作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在中共发起组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共早期地方组织在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城市纷纷成立,在日本和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了统一各地党员思想,中共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在宣传方面,中共发起组将《新青年》杂志改组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出版了《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创办了理论性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等等,并激流勇进,反击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两次进攻。在组织工人方面,中共发起组也迈出了第一步,创办了面向工人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读物《劳动界》,组织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等,在沪西小沙渡创办了第一所工人半日学校,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