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廣場漢簡第22號木簡有地名“漢丘”,上下語境爲“尼、晨、除,漢丘。戇,上辱丘。”《選釋》註釋“尼、晨、除、戇”皆爲人名,“漢、上辱”爲丘名[1]。“漢丘”上下語境清晰,釋爲地名沒有問題,但是“漢”字原爲“”,細察字形,可知該形體並非“漢”字。 五一廣場漢簡中所見“漢”字,形體如下:
從上表所列“漢”字形體可知,“”與“漢”形體結構差距很大,並非“漢”字,我們認爲該字應爲“澕”。 五一廣場漢簡第10號簡出現“華”字,形體如下:
由上表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字右偏旁即“華”字,但是“”字“右偏旁”與上表“華”字形稍有不同,“”構件“𠌶 ”有“四橫”而單字“華”看似有“五橫”或“四橫+點”,但是這種差異屬於異寫而非異構層面,不影響“澕”字釋讀。我們對該“華”字進行構件分析,按照《說文》,“華”由“艹”和“𠌶”兩構件構成,但是細察上面“華”字就會發現該字並非常見“華”字的形體結構。 五一廣場漢簡出現很多“年”字,我們按照異寫情況對其進行分類,大體如下:
五一廣場漢簡共出現76個“年”字,形體大都爲A類,B、C類僅僅出現幾例。可以看出,“”字和第10號簡單字“華”字構件“𠌶”與“年”字草化形體皆相同。而且我們發現“華”字下部件與“年”字混同的現象並非孤例,在漢印和漢碑中也常見。 如漢印[2]:
其中“華”字A類基本與“年”字結構基本相同,但是還保留“華”字形線條特點,“年”字“橫劃”彎曲,類似“華”字橫筆,而B類則完全與“年”字形體結構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漢印文字徵》(第一·二十一)有一未釋字“”,結構正是“艸+年”,施謝捷先生已經指出即“華”字[3]。 東漢碑刻中“華”與“年”[4]:
由上表可知,同碑出現“年”和“華”字,“華”的構件“𠌶”與“年”形體結構皆相同。 由上可知,五一廣場漢簡第22號木簡中地名原爲“漢丘”實爲“澕丘”,並且“澕”字右偏旁“華”下構件“𠌶”與“年”字混同。關於“澕”的意義,《漢語大字典》引《集韻·戈韻》:“澕,水深皃”。由於地名意義的特殊性難以確定“澕丘”之“澕”是否就是“水深皃”還是兩字只是同形字關係,待考。 [1]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編:《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中西書局,2015,第140頁。文中所見五一廣場釋文圖版皆來源於《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一書。 [2]圖版釋文來源於羅福頤:《漢印文字徵》,文物出版社,1978,卷六·十四;卷七·十。 [3]施謝捷:《<漢印文字徵>及其<補遺>校讀記(一)》,《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第302頁。 [4]圖版皆來源於徐玉立:《漢碑全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 (編者: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12月15日21: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