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随笔 >

如何读好资政第一书——撰写《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之纵横捭阖》的心得体会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光明日报 丁万明 参加讨论

    《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神宗皇帝因此书“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据《诗经》“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之资于治道之意,特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以来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十六个王朝共1362年的历史。作为一部通史,《资治通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史学巨著,被誉为资政第一书。
    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他写史的视角聚焦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一部《资治通鉴》,处处以“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为归依指向,因而对后人参政为官甚至为人处世都极其重要。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对《资治通鉴》深研细读,其从政治角度的评价最为详细而又中肯,他说:“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为之忧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为之斟酌,而今之兴利以除害者在矣。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四库全书》甚至给了《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八个字的高度评价。
    《资治通鉴》是承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是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必读书。然而由于编写体例的缘故,《资治通鉴》自古以来“号为难读”。在其问世的头十七年里,只有一个叫王胜之的人通读了一遍。尽管难读,历代政治家和学者对其都精研细读。一代名臣曾国藩一生深受《资治通鉴》的影响,他曾以过来人的口吻对后学谈读通鉴的体会: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阁下若能读此书,而参稽三通、两衍义请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八字可谓深得《资治通鉴》个中三昧。曾国藩认为“六经之外有七书,能通其一者七,即为成学”,通鉴即为此七中之一。
    阅读并研究《资治通鉴》不仅是我个人的嗜好,也是工作的需要。二十多年来,在党校工作的三尺讲坛上,我讲授了无数次有关《资治通鉴》的专题课。怎么讲授才能让更多的人容易理解《资治通鉴》中蕴含的政治文化理念?从什么角度讲授可以让更多的受众从《资治通鉴》中有所受益?这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古人对这个问题也有同感,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南宋的袁枢通过改变记述历史的方式,把编年体的《资治通鉴》改编为以纪事为中心,把书中记载的十六个王朝1362年的历史归纳为239件大事66件小事,“不著一字,自成其书”,由此开创了纪事本末体这种史书体裁。受《资治通鉴》的影响与启发,南宋的儒家亚圣朱熹对《资治通鉴》等书进一步简化内容,编为纲目,开创了纲目体史书的写作方式。所谓“纲”就是记述一条史实,有如我们常说的提纲一样;所谓“目”,就是在每一条纲后,用非常简练概括的话阐述纲中的历史事件。《通鉴纲目》既是初级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科书。清代学者吴乘权等人还编写出纲目体的集大成之作《纲鉴易知录》,这部书上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下迄明王朝灭亡,洋洋洒洒180多万字。这部书年经事纬,纪事简明,有一编在手,诸史尽收于胸之效。《纲鉴易知录》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历史启蒙读物,深得毛泽东一生的推重。
    唐代诗人张若虚有诗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时移世易,不变的是人心人性。知人论世、否臧人物、嘉善矜恶,这是史学的重要职能。基于这样的思路,我决定以人为主线评说《资治通鉴》,窃以为,这种方式是今人阅读《资治通鉴》的相对捷径。
    至于怎么评说,个人以为要特别注意三个维度:历史意识,学者眼光,现代视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