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从来就有“以史为鉴”的优秀传统。在这一点上,当代中国世界史学科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我们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史学科的进展时,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时代脉动。比如,在近现代史领域,许多研究围绕各国现代化进程探讨其成败得失,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照。在上古、中古史领域,学者们开始探讨人类过去的种种制度和活动与所谓的“现代性”有何关系。哪怕是讨论纯古代的文化包括宗教、哲学等,也都包含着对现实的关怀,因为当代许多现象是和文化传统相关的。而有关当代社会、政治、经济课题的研究,当然更具有现实感。比如,美国的霸权是如何形成的?这无疑是一个历史课题,但没有人会认为它仅仅是历史。有关福利制度的研究更具现实性了。而对经济思想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迁、资本形成的过程等的研究,虽说都属于经济史,但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总之,“世界史”眼界中的世界历史,绝不仅仅是世界史,而是像人们常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与以往相比,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史学科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选题范围极大扩展,研究内容已涵盖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除了上面所举的一些课题,还包括了家庭、环境、性别、心态等方面。在地域方面也扩大为世界各地区,不再限于欧美少数几个国家,像巴西、加纳、瑙鲁这些国家的历史都会有人涉足。在古代史领域,人们不再 “言必称希腊罗马”,也出现了拜占庭、波斯甚至赫梯学研究,这些学问哪怕在世界学术界也都是“绝学”。30多年来世界史的研究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飞跃,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改革开放后真正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保证了学术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史学科的人员梯队也不断壮大,从“文革”结束时的青黄不接发展为现在的初具规模,其中研究生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世界史学科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在20多所大学有博士或博士后培养点,可以保证学科的后继有人和持续成长。 学科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也是这一时期世界史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像世界史这样的学科,没有国际交流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世界史研究也日渐深入地融入国际学术界。从“文革”刚结束时几乎完全的封闭状态到开始了解国外动态,再到可以和国际学术界对话、争取自己的话语权,中国学者走过了一条艰难奋争的路。当然,路还刚刚开始,要想在国际讲台上锵然有力,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还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 世界史学科学术成果丰硕,是这一时期又一个应大书特书的亮点。改革开放之初,很少有中国人自己写的世界史著作,当时最知名的世界史书籍应该是从苏联教科书脱胎而来的《世界通史》。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永远过去了,由研究而成的世界史专著接连不断出版,有些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开始被国际学术界关注。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史学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相比其他学科,世界史学科小、人数少,受到的重视不够,这与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符的。二是世界史学科还比较年轻,积累不丰,基础不厚,而它的研究难度又相对较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