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方素梅11日在《中国民族报》发表长篇学术文章谈辛亥革命。她指出,辛亥革命不仅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更为中华民国建立奠定基础,开创中国历史上的民主共和政治,实现了中国由王朝体制向民族国家体制的重大转变。 《中国民族报》是在当天“理论周刊”版面刊登这篇《辛亥革命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章。编者按指出,将以“民族视野下的辛亥革命百年”带来学者对辛亥革命之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意义与作用的思考。 方素梅在文章中提出,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位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概念20世纪初出现时只指代汉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高举“排满”旗帜,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革命时期,他们及时提出“五族共和”口号,对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维护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例如,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通电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 方素梅说,辛亥革命成功和中华民国建立,对于推动中国各民族的现代国家认同,同样产生积极影响。 她指出,新生的共和政权还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在一系列的文告、电报、批示及演说中多次号召“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 人们开始认识到各民族要携手建设新国家,各民族的团结是振兴中华的途径。她引述了当时康有为的论述:“凡满、蒙、回、藏同为国民,无多立彼疆此界之分,则内能结合,足以永靖乱源,外之宏大,益以巩固邦基矣。” 方素梅还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后,他们所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也得到了少数民族进步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她说,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如安健(彝族)、赵钟奇(回族)等少数民族青年都是在日本入会;武昌起义爆发,新军中回族的马骥云、沙金海参与了酝酿过程和战斗;陕西是西北地区最先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西安地区有一两千名回族民众直接参加光复之役。 文章末尾写道,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苦又充满希望和成就的道路。当前,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也都面对着主权、领土、民生、民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方素梅指出,章开沅先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说:“孙中山晚年对世界主义,特别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思考,经过百年世界风云变幻的映照,在全球化浪潮已经席卷世界各地的今天,仍然可以发人深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启迪是无限的。 当日,《中国民族报》还为该文配以“中南银行在1927年发行的‘五族共和’系列钞票的一元银元纸币”等资料图片。(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