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一本名为《窃明》的小说出版上市,书中对袁崇焕是汉奸的历史评价,引起网上大争论,该书作者灰熊猫更是将矛头直指曾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明清史而一炮走红的著名学者、袁崇焕的权威研究者阎崇年,称:“阎崇年你错了,袁崇焕不是爱国英雄,明朝灭亡就是他害的!” 在图书界久经风雨的阎崇年当然知道这是灰熊猫对自己新书的炒作,对此颇为不屑一顾,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只淡淡地回答:“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也不认识这位作者,不加评论。研究袁崇焕的人我差不多都认识,就是没见过这个人。” 阎崇年的这个态度激怒了更多的网友。许多草根历史爱好者纷纷批评阎崇年的大腕态度和回避历史问题的做法。更有独立出版人叶匡政跳出来在其博客中大骂:“袁崇焕和阎崇年,谁才是汉奸?”,昨天,本报记者在与他连线时,叶匡政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灰熊猫叫板阎崇年 最近,阎崇年继百家讲坛讲学后,再次热了起来,《窃明》一书矛头直指阎崇年,对其学术观点进行反驳。这场风波因阎崇年及其所力挺的袁崇焕,再加上崇祯帝,都有一个崇字而被称为了“三崇现象”。 阎崇年早在1984年就出版了《袁崇焕研究论集》,这部书也是他十年的心血。今年开始,阎崇年还在各地的历史讲坛巡回进行了以《崇焕精神薪火永传》为主题的讲演。《窃明》的作者灰熊猫选择这样一个人物叫板,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 阎崇年遭网友围攻 早在《窃明》未出版的2007年,该书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时,就因“袁崇焕是汉奸而导致明朝灭亡”的尖锐观点而在网上引发潮水般的争议。 争议的观点针锋相对,辩论激烈,动辄封楼;网友则成立各种党派,攻奸不断,一时间党争不断;加上很多网友都具备深厚的历史、军事知识,因此辩论极富深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式的考据横行;参与辩论的不乏很多知名作者,《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的作者伽罗雪儿发表质疑,被无数窃明迷围攻,并且是很有见地、有理有据的围攻,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这种“罕见”的现象使得每天有很多人把追书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看评论上。这种网上效应对网友的影响力不亚于百家讲坛对观众的影响力。 而当灰熊猫向阎崇年叫板时,网上网下所有人立刻把眼光都放在了阎崇年的身上,对阎崇年的反应异常地关心,一心就等着听权威历史学家、研究袁崇焕近三十年的阎崇年对此案发表高见。 但阎崇年的反应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不知道这个人”所以“不加评论”,这一回答让所有网友大为失望,甚至质疑起阎崇年的人品。 阎崇年继续挺“袁” 而对于《窃明》作者灰熊猫的“倒袁”,阎崇年先是语出讥讽,但后来还是作了比较理性的回应:“小说不可以对历史学进行挑战,只有历史学向历史学挑战,小说构不成对历史的挑战,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认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那是他的看法。所有在历史学刊物上,对我进行历史学讨论的,我该回答的就回答,该反驳的就反驳。用小说等文艺形式,那不是历史学的讨论,不是学术讨论。我回答的是学术问题,不是学术问题我不回答。” 对于袁崇焕的定性,阎崇年一直认为袁崇焕是众多中国历史人物当中能够真正震撼心灵的人物,有人格力量和浩然正气。“袁崇焕心中有股‘气’,用孟子的话讲是‘浩然正气’,有一种精神,就是爱国精神。明清三次大战,袁崇焕亲自参加指挥,直接影响和关系到明清的兴旺。” 阎崇年指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海外华人,都应身怀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勇敢精神、求新精神、清廉精神,并将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如今的中国,尽管缺外资、缺矿藏、缺能源、缺环境,但最不能缺的就是精神,《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种精神就是袁崇焕“大仁、大智、大勇、大廉”一生的真实写照,同样也是作者于谦的精神写照。我们一定要把散发万世光华的崇焕精神薪火永传,如果13亿中国人都具有“浩然正气、爱国精神”,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蒸蒸日上,走在世界的前列。 阎崇年没有评史资格 “阎崇年说到底,不过是个口才不错的历史说书人,至于他的学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诗人出身,如今为资深出版人叶匡政对记者称,并质疑阎崇年的史学家身份。 “人家很认真地和你讨论历史问题,你就以一句‘不认识’打发了。倘若是个普通读者想请教你个问题,岂不是比登天还难?”叶匡政颇为不愤。 为什么要质疑阎崇年的历史学家身份。叶匡政说:“他是研究满学出身,近年主讲清史。他的说书违背了一个历史学者的基本底线,就是客观、公正,他喜欢下一些似是而非、大而化之的结论,常常让史学界感到啼笑皆非。什么‘康熙大帝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第一帝’、什么‘袁崇焕是个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民族大英雄’等等,这怎能是学者讲述历史的态度呢,说评书的也不敢这么乱讲呵。历史学家大多认为他不过是为了娱人耳目,说的不是什么学术问题,也懒得与他争论。哪知这几年,书说得多了,出场费越来越高了,他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史学泰斗,大有颠覆一切的野心。尤其是他对明清史的发言,近年来越发随意,借由他的说书,传导给公众大量有失公允的历史观,着实让人震惊。”叶匡政认为:一言以蔽之,阎崇年说历史,就是带着明显偏见的历史思维观。一个史学者,讲述历史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要尽量客观、公允。西方史学叫不能有意识形态的偏见。中国传统史学要求的是史事“实录”原则、不好偏私的“素心”态度。“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都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史学精神。因为古人不能站出来与你辩白,所以我们在讲述历史时,就一定要秉承公正的态度。这是一个史家的底线,一旦越过这个底线,再新的观点也被视作无稽之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