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因此,这五大文化圈互动,影响整个世界文化。史继忠认为,这五个文化圈,每一个都有其稳定独立的中心,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又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吸收,互相补充,因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使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构成了我们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比如中国文化就吸收了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就是证明,其他民族也莫不如此。 史继忠的观点,其开拓性和创新性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新华文摘》2001年第8期转载了史继忠的《汉字文化圈》一文。在研究中华文化时,史继忠强烈地意识到中华文化并非孤立地存在,于是他将眼光越过长城(有人将中华文化定位为黄土文化,界定于长城之内)、越过茫茫沙漠一直向西,定格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地中海。经过四五年的艰难求证,2004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史继忠的著作《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涡》。他关于世界文化流变的研究终有所成。 我想引用该书中的一些文字,算是沿着史继忠的研究轨迹,做一次世界文化演变的时空之旅吧。 平静的地中海从来不平静,它牵动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政治冲突、民族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从未平息。在当今世界,地中海是诸种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特别是中近东、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亚,经常引起国际争端。 地中海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很难从地域上把它定格为“东”或者“西”。 从横向上考察——地中海文明应当包括埃及、巴比伦、希伯来、腓尼基、渡斯、阿拉伯、希腊、罗马诸种文明在内,还吸收了印度和中国的文明,中亚游牧民族又不断带来“异质文化”,是一个百川汇集的海。时间坐标显示: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4世纪是以东方文化为主,波希战争以后希腊罗马文化上升为主旋律。从7世纪开始伊斯兰文化勃然兴起,自“文艺复兴”之后地中海首先进入了近代文明的主流圈。 按照文化兴起的先后次序,可以明晰地看出一个沿逆时针方向运转的环形文化带,它与从东到西的环海航线是一致的。最先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接着是希伯来、腓尼基和波斯,然后是希腊,进而是罗马,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阿拉伯,最终在意大利半岛上引起了改变人类文明命运的“文艺复兴”。时间的流逝与空间位置的转换,动态地反映地中海文明形成的过程——形象地说明地中海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漩涡。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是地中海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其古老文明直接注入了地中海,成为最初的源头。 地中海是一个巨大的漩涡,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多种文化又在这里分流。中亚游牧民族纷纷南下,在地中海激起轩然大波。邻近地中海的印度不断被卷入历史漩涡,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与伊朗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度侵入印度,贵霜王朝、莫卧儿王朝都与地中海有许多牵连。远离地中海的中国也深受过这一“文化强极”的影响,无论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都以地中海为终端,在文化交流上形成一条绵延不断的流水线。令人惊讶的是,同是一个地中海,既是基督教的发源地又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由于社会基础和文化取向不同,它们分别形成了两个庞大的文化圈。阿拉伯人进行了两个世纪的翻译活动,对地中海文明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并成为希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