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八十八岁的太上皇帝弘历无疾而终。第一宠臣(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和珅的好日子也随之走到尽头:先是被软禁于殡殿,然后有旨抄家逮治,以亲王、大学士领衔会审,并命各督抚将军作政治表态,赐令自缢。和珅的结局当会有明眼人早有预见,但怕是没有人能想到,其第一条罪状,竟与一枚如意相关。十五日,嘉庆帝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 朕于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清仁宗实录》,嘉庆四年正月甲戌 ) 如果说和珅的其他罪名多为会审大员拟定,则这“大罪一”必由皇帝亲口说出。那是发生于三年前的一件真事,是储君与和珅之间的秘密,曾也是和中堂至为得意的政治投资,没想到翻成大罪之首。 如意,是一个寓意美好的词汇,一个携带着希望、祝福与祈愿的吉词,武则天当政时曾以之为年号。本文主要指以此命名的一种制作精美、价值不菲的工艺品,乾隆间极为流行,大臣进贡,皇上赏赐,臣僚之间馈赠,下属孝敬上司,多以如意为首选。在宫中与官场需求的强劲刺激下,如意市场产销两旺,嵌珠镶金、紫檀镶玉、整玉全金者开始出现,花样翻新,价格奇昂。一部如意的专史,早也汇入华夏文化长河,由日用之物(痒痒挠)渐染富贵吉祥之义,附丽于威权与商机,流变为奢华夸饰和贿送之媒,实乃清王朝由盛而衰的一项物证。至于和珅向永琰暗中递上的那柄如意,当是精品中的精品,重要的却也不在材质价值,而是它所负载的象征与隐喻。 一、递过来一枚如意和珅向未来的皇帝递呈如意之举,发生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推测应是当天夜晚,地点则在圆明园。当年的木兰秋狝照例举行,圣驾五日前才由热河返回京师,未入紫禁城,直接住进了该园。八十五岁高龄的老皇帝精神矍铄,牵念亦多:苗疆的战争仍在艰难绞杀中,台湾天地会又聚众攻陷彰化和鹿仔港,闽浙洋面海盗猖獗,福建则发生了督抚藩臬全伙陷入的贪腐大案……而最让弘历挂心的大事,还是皇位之授受。 那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夜。次日上午,乾隆帝将出御勤政亲贤殿,召见皇子皇孙与一众王公大臣,册立永琰为皇太子,宣布明年元旦举行禅让大典,为嘉庆元年。而就在当晚,皇十五子永琰还是一名普通皇子,此事还是皇朝的最高机密。乾隆帝选定继位者的密诏早已写就,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无旨意谁也不敢开启;圣上属意永琰虽能见出一些苗头,但皇次孙定亲王绵恩也是坊间传闻的主要人选,一日不宣示储位于天下,则一日猜测不停。因为要拟写册立诏书、筹办相关仪注,乾隆帝在当天谕知阿桂、和珅、王杰等枢阁近臣,而想到跑去传递信息的,只有一个和珅。 当日之具体情形,早已付诸烟尘。皇子皇孙在圆明园集中居住于勤政亲贤殿以东的“洞天深处”,称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比邻而居,各有一帮子太监杂役。清朝律法严禁外臣与皇子私下交结,和珅怎样从军机处到的那里?怎样避开别的皇子及众多耳目?是一人独往还是带了随员?那柄如意什么材质?究竟藏在怀内还是袖中?现在均无从知晓了。所有这些难题,都难不住和大人。我们知道的是:他在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秘密会见了嘉亲王永琰,快速(或缓缓)地掣出一柄如意,郑重奉上。那一刻的和珅与永琰应无交谈,四目一对视,彼此点点头,也就你知我知了。 和珅有更复杂的目的么?怕也没有,就一个报喜讯,表忠心。永琰则必然心情复杂:欣喜应是主要成分,毕竟多年期盼即成现实,脸上虽会尽量保持庄重平和,心中能不狂跳狂喜!然欣喜之后,当也浮想联翩:授受大事由这位名声不佳的仁兄潜地来告,父皇的钦定似乎变成和珅的拥戴,本来的正大光明演为一路鬼祟,又让永琰心中愤懑。而和珅日后益加恃宠揽权,排斥正人,营私舞弊,皆让颙琰(永琰成为皇太子后,父皇所赐之名)默记在心。“不怕你现在闹得欢,就怕我将来拉清单”,起于草莽的清廷很喜欢抄家,每次抄检治罪必有清单。和珅生性有几分恃才轻妄,喜欢吹嘘卖弄,喜欢戏谑调侃,却把此一事深藏心底。未想到颙琰一旦亲政,即将此公诸天下,义正词严,定为大罪之第一款。 嘉庆帝对和珅的深恶痛绝,三年禅让期间隐忍克制,主政后雷霆一击,我们已然很清楚。然和珅对嘉庆帝如何?他真的想要离间上皇与皇上,真的敢处处狙击、阻挠和挟制新帝吗?清代有不少笔记野史、今日有不少研究者皆如此论列,似乎训政期间和珅对子皇帝处处为难,甚至欲行颠覆。他会吗?他敢吗! 和珅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是绝顶聪明的人。靠侍奉乾隆帝起家的他,最不缺乏的能力,就是机警乖巧、察言观色、趋利避害。举行禅让大典后,太上皇仍是他的第一靠山,而如何与子皇帝搭上关系,取得其信任依赖,则关乎未来,是他新的首要课题。其实,这份功课,和珅早在禅让之前已认真做起。以如意为媒,传达皇位已定的信息,真是妥帖精妙,或只有和珅能想得出。而递过去一枚如意,不独传递了一个最高机密,同时也表达一份忠诚与投靠。 至于数年后居然成为大罪,和珅也是始料不及。“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突越有糊突富”,描述世事人情之颠倒错杂,是元曲中发出的人生喟叹。然聪明真的不宜绝顶,绝顶聪明翻会演为小聪明,本来的如意也将会变得不如意,此时此刻的和珅就是这样。 二、第一贡品与最高赐赏作为器物,如意为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即爪杖,以竹木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用以搔抓脊背之痒,舒爽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据说此物是随佛教的东渐入华的,亦有僧人讲法时记经文于柄上,于是又有了备忘和指划的功能。传衍后世,便有了角、骨、玉、铜等不同材质,有了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的典故,也有了唐人李颀“指挥如意天花落”的诗句。其也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演绎南朝梁名将韦叡临阵以竹如意(一曰白角如意)从容指挥,大胜对手。弘历的如意诗曾不止一次提到李颀,很享受韦叡那不语而威、“指挥如意”的感觉,而不太理会原诗中浓浓的禅意,常也略去下句“坐卧闲房草木深”。 草莱未开与崛起之初,满洲人是顾不上欣赏如意之类物件的。随着清廷统治者的汉化日深,族人开始用福禄寿喜等字命名,“如意”一词也渐渐进入视野,应用甚广,如金锞银锭、窗格围屏、衣饰巾帕,甚至糕点菜肴等常可见如意图案。康熙帝设馆延揽中西科技与绘画人才,题名曰“如意馆”。在皇太后六旬圣寿到来之前,皇四子胤禛受命准备进献的寿礼,列在礼单前面几项中,就有“御制万寿如意太平花一枝”。太平花产于京畿,紫禁城御花园养植数本,姿致淑婉,开放时洁白如雪。推测这枝御制太平花以白玉雕琢而成,约略可见玉如意的影子。 乾隆帝曾说过,王公大臣等年节间呈进如意,是自雍正朝沿承下来的一个传统。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宫中进单》,可见广东官员于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进奉“万福如意五尊”,材质为珊瑚、蜜蜡、鹤顶红等,同年还有礼部侍郎留保所进“天然如意一件”,大约树根竹根所制。宫中已可见如意流行,如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胤禛、弘历父子身后小桌上,就有一枚木根如意,灵芝首,曲柄,形制简约。雍正间宫廷绘制的《美人图》中,也有两幅出现如意,一插瓶中,一为女子手持,皆为木雕芝形,——后世的嵌珠雕玉和穷极工巧,应还没有出现。 弘历继位后,连颁两诏禁止大臣贡献,话语恳切,却也留了一个口子,那就是进呈父皇的可送来,以供奉大行皇帝几筵,进献自己的不可以。自古人情物理都难免有特殊性,可只要留下小小一个口子,就会被渐次扩大。臣下稍作观察,该送的依然送来,乾隆帝很快也就习惯了。后来又不断就进贡发出训示,尤其是在一些时间节点(如皇太后六十、七十岁寿诞,自己的四十、五十岁万寿节)重申严禁,作用都有限,禁者,进也,进贡之风在整个乾隆朝愈演愈烈。 如意是贡单上的常见物件,也是王公豪门和大臣之间互相馈送的大礼。但在继位后的较长时间内,乾隆帝并未对如意有特别的关注,《清高宗御制诗初集》未见有关如意的诗章,应是一个证明。“二集”中偶有题咏,也多是树根竹节之类,如《木如意》《木根如意》,并有“何须贵犀玉,雅足尚檀筠”的诗句。他也写过两首《玉如意》,但更多的吟咏为普通物件,重在其美好意蕴。直到二十四年平定回疆,和阗玉开始源源入京,内务府玉作琢制出各种器物与画屏,弘历颇多题咏。可所作如意诗仍是《天然树根如意》《竹根如意》《木根如意》之类。如作于二十九年甲申的《竹如意》,曾比较各类如意之材质,“木根太朴玉金奢,斟酌秾纤伴静嘉”,赞颂的是那份贞静嘉美。 自三十二年元旦起,弘历开始在新岁第一天撰作如意诗,通常列于贺岁、开笔诗之后,几成定式。这年所作《题檀玉如意》,强调的却是竹的劲节与清操,“檀写渭川竹……恒留节负霜”。三十三年与三十五年元旦,乾隆帝所咏都是《木根如意》,那是乾清宫西暖阁所藏康熙帝遗物,“曾经皇祖手握”,故尔一题再题,以示尊崇。与之同时,是如意制作的贵重和繁复趋向,大臣贡单中大多将如意列于首位,竹木易为紫檀,整玉或镶玉嵌珠者也较多出现。董建中教授对此做了系统研究,指出三十五年届乾隆帝六十大寿,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贡单即以“紫檀嵌珠万年如意一柄”打头。在皇上眼中,李侍尧被视为能臣,办贡亦常常得到谕旨夸奖,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进贡的方向。 三十六年元旦,弘历的诗题为《咏白玉如意》。此年为圣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福建布政使钱琦借母亲顾氏名义进贡,贡单上首列如意九件: 九芝献瑞镶嵌金如意一柄 华封三祝镶嵌金如意一柄 海鹤蟠桃镶嵌金如意一柄 万福来朝镶嵌金如意一柄 云龙焕彩镶玉如意一柄 凤凰来仪镶玉如意一柄 万寿无疆镶金如意一柄 万年寿菊金如意一柄 万灵翔舞金如意一柄…… 钱琦出身翰林,以诗名,曾任巡台御史,在皇上那儿留有较好印象。但一个三品藩司本无进贡资格,却要借母亲之名奏请,所贡如意刻意命名,且一看即知贵重,真不知如何筹资备办?乾隆帝本已特批钱琦代母进贡,见所呈进者非金即玉,价值过昂,仅令收下几件丝织品,将如意等悉数退回,并加申饬。 那时的大臣,在人品德性、办事能力上会有千差万别,对于领悟旨意几乎个个是天才,颇能读懂上谕的弦外之音。于是,申饬成了广而告之,心存几分真诚的钱琦成为马屁精仿效的榜样。今知云南布政使钱度也请求“代母恭进”,得到皇上俞允,“准留如意、藏香等五件,以备慈览”。一年后钱度贪污案发,刑部侍郎袁守侗赶往云南主持审讯,奏报中不免提及办贡之事,使圣上大为不快,降谕责问:“不知该侍郎等沾沾以此为首务,是诚何心?着袁守侗、彰宝、李湖明白回奏。”(《清高宗实录》)办案者无法回避进贡与贪腐的联系,乾隆帝则是矢口否认,处置起来也是毫不留情,传谕对钱度严刑逼供,不久便将其在云南正法。 当进贡成为一种特权、一份荣耀,成为热衷者百计营求的资格,而比拼争竞之下,必也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意的材质越来越珍稀,制作越来越讲究,价格自然就会越来越昂贵。地方上已有了“如意银”一词,如江苏盐政、织造衙门中购置如意的专项开支,即以这一名目,使用公帑。此事发生在南巡期间,数年后才暴露出来,乾隆帝闻之大怒,不禁严惩了涉案官员,还将那些赐与供奉盐商的荣衔统统撸掉。 凡此插曲都不影响如意的声誉日隆,高官照送,皇上照收。没有资格进贡皇帝的,便进奉督抚等封疆大吏,逢年过节向上司敬奉如意成为一道风景线,武大员如将军、都统、提督等也是收礼大户。如意不独在宫中各殿堂随处陈设,遍布于圆明园、避暑山庄与离宫行宫,也出现在重要典礼仪式上,成为朝廷最贵重的赏赐之物。据《清高宗实录》,十一年三月,准噶尔使臣哈柳来贡,弘历出御紫光阁大幄次赐宴,“特赐玉如意一枝,谓哈柳曰:此名如意,乃克遂心愿之谓,特赐与尔新台吉者”。皇上见哈柳谦恭知礼,也赏给玉如意一枝。 十五年三月,大学士张廷玉因年老致仕回籍,陛辞之际,乾隆帝“特加异数,以宠其行……赐给御制诗篇手书二卷,并御用冠服数珠如意诸物”。所赏这位三朝老臣的宫中如意,乃乾隆御用之物,更属于一种特别的宠遇。 四十二年十二月,达赖喇嘛转世灵童进献佛像等物,皇上颁谕奖誉鼓励,“特赐玉如意一柄、珊瑚数珠一串、珐琅花瓶一对……”。六世班禅来朝,御赐之物也是以玉如意为首。 五十四年七月,正当乾隆帝在避暑山庄开宴行贺之际,安南使臣阮光显等恰好远道赶来,龙颜大喜,即令列于蒙古王公文武大臣后入座观剧,宣布册封阮光平为国王,“赏给阮光平玉观音、玉如意暨金丝缎、朝珠等物”。使臣与随员也赏给如意等物,自然材质上大有差异。 如意成了君臣和谐(即弘历多次说到的“上下连情”)的吉祥物。大臣年节进献如意,皇上在年节也会恩赏和回赐如意。五十年正月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王公大臣、藩部回部、朝鲜使臣暨士商兵民等三千人入席,“颁赏如意、寿杖、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物有差”,虽说不是每位与宴者都有如意,想必也是个大数目。嘉庆元年禅让大典后的千叟宴规模更为盛大,躬逢其盛的属国藩部贡使更多,共设八百余桌,三千多人出席了宁寿宫皇极殿的宴会(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五千人,另行款待),并命赏赐如意、寿杖、银牌等物。没有看到宫中发放如意的文档,推测当有数千枝,好在宫中存贮甚多,可谓取之不竭。 这种官场和社会风习也被写入小说。《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寿之前,“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四个,帑银五百两”。该书多用史笔,此其一例也。 作者简介 卜键,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文史馆馆员。已出版《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明世宗传》等著作十余种,主编《元曲百科大辞典》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