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桀骜不驯的教廷敌手0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德国史论文集》 李隆庆 参加讨论

    驰骋意大利  统一现端倪
    十三世纪前期,教皇权势如日中天。奉行世界主义神权政治的罗马教廷,在西欧到处打击“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马恩全集》第21卷p453,人民出版社,1965年)的各国王权。在教廷淫威下,欧洲多数君主被迫称臣纳贡。然而,作为世俗君主“同列之首”的皇帝腓特烈二世,以其桀骜不驯的鲜明特性,同盛期教廷的五任教皇进行了周旋。他初则貌似恭顺,继而针锋相对,终致兵戎相见,展开了霍亨斯陶芬王朝与罗马教廷最后一轮的残酷决战。尽管他的事业最终化为泡影,但他同时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嚣张气焰,使之由盛而衰,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欧各国王权的伸张。
    腓特烈二世于罗马教廷的矛盾,最初是围绕德意志皇权与西西里王权,是结合还是分离这一要害问题。当英诺森三世将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扶上神圣罗马皇帝的宝座时,就曾担心过“皇帝的权杖和西西里王的权杖……同操于一人之手”(波特金主编《外交史》第一卷(上)p205,三联书店,1979年)可能给教皇国带来的危险。因而,英诺森三世曾以要求腓特烈二世放弃西西里王位,立即进行十字军东征为先决条件,以便将他的力量引向东方,避免对教皇国的危害。然而,腓特烈二世却以种种借口避不践约。英诺森三世只得以拒绝为之正式加冕相报复,并带着他的忧虑而升入“天国”(扎波洛夫《十字军东征》p240,三联书店,1959年)。
    随后,继任教皇霍诺里厄斯三世,原是腓特烈二世的老师钦奇奥·萨维利,为人宽厚,易于相处。腓特烈二世采用牺牲自己对德意志教会的控制权的方法,不仅换取了教皇老师对自己皇位的正式加冕,而且保留了西西里王位,并且还摆脱了教廷附庸的身份,开始了对西西里王国的真正统治。但由于他忙于西西里政务,仍然避不东征,致使第五次十字军在埃及因孤立无援而失败,引起教廷不满。1221年,性格随和的教皇老师也指责他犯下了玩忽“神圣事务”的罪过。
    腓特烈二世不知疲倦的天性,使他在对西西里王国大胆改组、初见成效的同时,又沉迷于其先辈们未曾实现的席卷近东的“超级帝国”的构想之中。1225年,作为将其势力伸张到近东的重要步骤,腓特烈二世娶耶路撒冷王国公主约兰妲为妻,成为耶路撒冷国王。为了在圣城耶路撒冷加冕,腓特烈二世一反常态,1227年组织大军启程东征,但因军中疫病流行而被迫折回。
    恰在这时,英诺森三世的侄子格雷戈里九世(Gregorius IX,1227-1241在位),入主教廷。格雷戈里九世声称,他早已洞悉腓特烈二世的计划对教廷的威胁。因此,他一登上教皇宝座,就将教廷与皇帝的矛盾公开化。他宣布,腓特烈二世此次东征是“为了窃取在圣地的王国”(扎波洛夫《十字军东征》p241,三联书店,1959年),并立即颁布破门令,开除其教籍,取消其东征资格。然而,腓特烈二世“毫不在乎”(马克思语)。1228年夏,腓特烈二世以“绝罚”之身,率军进行了一次近乎荒诞的“和平十字军东征”。“由于他善于外交计谋,他同埃及苏丹缔结了反对大马士革总督的盟约,同时他得到了耶路撒冷和其他一些巴勒斯坦城市”(科列斯尼茨基《中世纪史》p190,莫斯科,1986年)。前此,欧洲十字军尽管曾多次以极端残忍的暴力手段夺取圣城,但耶路撒冷仍然得而复失。此次,腓特烈二世兵不血刃,用谈判方法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耶路撒冷,因而使他成为圣墓的和平解放者。
    但是,心胸偏狭的教皇格雷戈里九世,将圣墓的解放置诸脑后,继续责令耶路撒冷总主教不准给腓特烈二世加冕,并鼓动在近东的欧洲骑士团反抗腓特烈。与此同时,教皇在意大利也不顾什么“上帝的和平”,打破惯例,首次组成教皇国的武装“钥匙军”,攻入南意,蹂躏阿普里亚,企图摧毁腓特烈二世初具规模的改革成果,史称“教皇战争”。
    然而,腓特烈二世在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支持下,于1229年3月顺利进入圣城。他从圣坛上取下耶路撒冷王冠,带在自己头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世俗加冕礼。然后,他回师南意,一举击败教皇军。随后,腓特烈二世乘胜以入侵“圣彼得的世业”(罗马)相要挟,迫使教皇格雷戈里九世与之签订和约,恢复其教籍,并承认了他对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权。这样,腓特烈二世与罗马教廷的公开武装冲突,首战告捷。
    此后数年之内,政教双方各忙己务,似乎相安无事。但在实际上,各自都在为下一个回合更为激烈的较量进行准备,特别是双方都在伦巴底积蓄力量,寻求同盟者。早在1226年,腓特烈二世在克里莫纳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就重申了皇帝在伦巴底的宗主权(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12卷p439,台北幼狮翻译公司,1974年),意在使它与西西里王权结合起来,以图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政权。
    与此同时,伦巴底同盟在教皇鼓动下重又恢复。这一同盟的成员多半是意大利北部工商发达、实力较强的大城市,如:米兰、布里西亚、曼都亚、维罗纳、维钦查、帕多瓦和特雷维佐等。在托斯坎纳地区,由于佛罗伦萨在亲教皇的韦尔夫派统治下,亦投入教皇的怀抱。但是,皇帝腓特烈二世在伦巴底和托斯坎纳两大地区,并非是孤立无援的。他得到伦巴底的克里莫纳、贝加莫、帕尔马、勒佐、特伦托,托斯坎纳的比萨、锡耶纳的支持。这些城市或因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天生倾向于中世纪皇权;但多数却因力量不足,处于弱势状态,无法抵抗米兰的侵略和佛罗伦萨的排挤,因而依附皇权,寻求庇护。
    十三世纪30年代中叶以后,腓特烈二世以德意志诸侯武装力量和强大的西西里王国为后盾,为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政权,同罗马教皇和伦巴底同盟展开了殊死决战。
    1237年,腓特烈二世镇压了亨利在德意志的起义以后,率大军突然袭击伦巴底,得到意大利大贵族奥波尔多·佩拉维奇诺和皇室驸马埃兹利诺的积极配合。腓特烈二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米兰东北部数十公里处的科尔泰努瓦战役中,一举歼灭伦巴底同盟军队(参见: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p123,三联书店,1982年)。继而,夺取维罗纳和曼都亚,复又摧毁维钦查,占领帕多瓦,迫使伦巴底同盟军队无条件投降。然后,他兵分三路,分头出击。1238年,皇室驸马埃兹利诺率军驰骋于伦巴底东部,征服特雷维佐边区,兵临教皇国边境城市菲拉拉,与教皇军队对峙。与此同时,佩拉维奇诺借助于皇帝军队的威势,纵横于伦巴底西部,攻占布里西亚,并使米兰再一次遭到了屈辱。
    这时,腓特烈二世则率领帝国主力挺进托斯坎纳地区,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达比萨。不久,他又从比萨派遣舰队攻入教皇领地萨丁尼亚,采用缔结婚姻手段立其子恩齐奥为萨丁尼亚国王。至此,伦巴底和托斯坎纳合为一体,置于皇帝的统治之下。腓特烈二世在占领区移植了西西里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分为五个行政辖区,下属若干城市,分别由皇帝任命其亲信担任辖区或市政长官。其中,与皇帝友好结盟的城市仍然保有自治权利(H·赫德、D·P·韦利《意大利简史》上册p96,商务印书馆,1975年)。这样,腓特烈二世便以咄咄逼人之势,从四面八方对教皇国形成包围态势,使它龟缩于亚平宁半岛中部一隅,使中世纪的意大利第一次出现政治统一的端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