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巴比伦尼亚地区的民族冲突和民族战争(20040906)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李 海 峰 参加讨论
在《圣经》的记载中,巴比伦人(Babylonians)想要建造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耶和华因嫉妒而降罪,变乱了巴比伦的语言,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 通天塔是否真的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却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代西亚是一个众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不仅有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Akkadians)、阿摩利人(Amorites)、腓尼基人(Phoenicians)、希伯来人(Hebrews)、亚述人(Assyrians)、迦勒底人(Chaldaeans),印欧语系的赫梯人(Hitties)、加喜特人(Kassites,又译作喀西特人)、米底人(Medes )、波斯人(Persians),此外还有和上述语系皆无关系的苏美尔人(Sumerians)、库提人(Gutians)、埃兰人(Elamites)、胡里安人(Hurrians)等等。一个个民族相继登上历史的舞台,然后又匆匆地离去。接连不断的民族冲突和民族战争,构成了伟大的西亚古文明的一条主线。现就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巴比伦尼亚地区的民族冲突和民族更替做一简要的叙述,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貌”,使我们对整个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Mesopotamia”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河流之间的土地”,是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地区的称呼。 这一地区包括现代伊拉克的全境以及叙利亚和土耳其与伊拉克相连的部分,我国学术界一般译为“两河流域”或直译为“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两河流域的南部地区幼发拉底河岸上的城邦巴比鲁姆(Bab-ilum)曾统一了南部而建立了“巴比鲁姆国”。北方底格里斯河岸上的城邦阿淑尔(Ashur)统一了北方而建立了“阿淑尔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起,古典文明的希腊、罗马作家和《旧约圣经》把巴比鲁姆城读写为“巴比伦”(Babylon),把巴比伦国或两河南部地区称为“巴比伦尼亚” (Babylonia)。古希腊人并不知道巴比伦尼亚按其人文地理曾分为南北二部分——“苏美尔”(Sumer)和“阿卡德”(Akkad)。巴比伦尼亚的南部濒临波斯湾,古称为苏美尔。—支非塞姆语的外来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首先创造了两河流域文明,他们被本地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称为“苏美尔人”。巴比伦尼亚北部和迪亚拉河下流地区在古代被称为阿卡德,这是因为第一个统一两河流域的城邦阿卡德位于这里。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分界约在中部圣城尼普尔(Nippur)。
    一、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的交锋,巴比伦尼亚地区第一次统一
    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是何种人,现在尚不清楚。公元前5000纪下半叶,苏美尔人 来到了两河流域的南部。苏美尔人逐渐融合了当地居民,成为苏美尔地区的主要居民,并且创造了伟大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在创造了埃利都•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捷姆迭特•那色文化之后,进入了它的早王朝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城邦争霸的混乱的时期。这时苏美尔地区的城邦不下几十个,乌尔(Ur)、乌鲁克(Uruk)、拉伽什(Lagash)、基什(Kish)、温马(Umma)、尼普尔、拉尔萨(Larsa)等是其中较有实力的几个。为了开拓疆土,争夺奴隶和财富,这些城邦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战争,整个苏美尔地区迷漫在战争的硝烟之中。据《苏美尔王表》记载,最先称霸的是基什。 基什王麦西里姆(Mesilim)曾以霸主的身份调停了拉伽什和温马的疆界之争,为两邦立石划界。 后来拉伽什开始强大,安纳吐姆(Eanna-tum,拉伽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成为一时的霸主。著名的“安纳吐姆鹫碑”图刻和铭文描述了战争的场面和安纳吐姆的大捷。不久之后温马开始崛起,温马王卢伽尔扎吉西(Lugal-zagesi) 打败了拉伽什,侵入了乌鲁克,一时之间成了苏美尔的主人。然而,卢伽尔扎吉西的命运却是那么的悲惨。一则尼普尔铭文以幸灾乐祸的笔调记述了卢伽尔扎吉西的命运:“阿卡德的君主、这个国家的军王萨尔贡将乌尔城变成废墟,毁坏了它的城墙。他与乌尔人作战,征服了他们;他与乌鲁克的国王卢伽尔扎吉西 作战,俘虏了他,并给他套上颈枷带往尼普尔。” 阿卡德人的入侵和萨尔贡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小国争霸的局面。
    阿卡德人是讲塞姆语的民族,公元前3000年来到两河流域,居住在苏美尔以北的平原上。当苏美尔地区各城邦混战之时,阿卡德人抓住了这天赐的良机,在他们的领袖萨尔贡的率领下,不失时机的踏上了历史的舞台,创造了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大帝国。萨尔贡出生卑贱,其母是个低能人, 不知其父, 然而他却智慧超人,曾做过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持杯者”, 并在战乱中篡夺了基什的王位。萨尔贡即位之后,便开始了征讨苏美尔地区的战争。他挥师乌鲁克,发动了一场闪电战,消灭了卢伽尔扎吉西的军队并摧毁了乌鲁克的城墙。萨尔贡俘虏并羞辱了苏美尔从前的霸主,又开始对付苏美尔地区的其他几个大城邦——乌尔、温马和拉伽什,拆毁它们的城墙。他率领自己的胜利之师从拉伽什行军150英里抵达波斯湾,让士兵用海水洗刷他们的武器。 萨尔贡在征服了苏美尔地区之后,又远征叙利亚,连陷马里(Mari)、亚尔穆提(Yarmiti)、埃波拉(Ebla)和图图勒(Tutul)等城;东征伊朗地区,攻克埃兰(Elam)、阿万(Awan)、巴腊赫西(Barahši)等国。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萨尔贡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使用楔形文字的帝国,开创了一个辉煌然而又是那么短暂的阿卡德王朝。
    二、阿摩利人入侵,苏美尔人退出历史舞台
    阿卡德人的辉煌很短暂,当萨尔贡死去以后,全国各地的暴乱彼此起伏,帝国已经左支右绌,大约在公元前2193年,帝国崩溃,到处是一片无政府状态。《苏美尔王表》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谁是国王,谁不是国王”。 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给其最后的一击,成为苏美尔和阿卡德的临时主人。但是库提人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其统治也比较薄弱。苏美尔人抓住了政治动乱带给他们的机会,于公元前21世纪享受了一段短暂的霸权复兴期,这就是乌尔那姆(Ur-Nammu)创建的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经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重新统一了阿卡德地区和苏美尔地区,建立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根据《苏美尔王表》记载,乌尔第三王朝前后共有5个王,累计统治了108年。 在此期间古老的苏美尔城市乌尔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但破坏的力量很快便开始显示。居住在叙利亚沙漠的游牧民族阿摩利人开始大规模入侵两河流域。他们以放羊和养驴为生,有一则铭文这样描述他们:“阿摩利人不知道谷物……他们既不不知道房子也不知道城镇”。 乌尔第三王朝的危机不仅仅是来自西方的阿摩利人的入侵,东方高地的埃兰人(Elamites)也加入了进来,并且成为乌尔第三王朝的终结者。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攻陷了乌尔城,可怜的乌尔第三王朝末代君主伊比辛作了俘虏,被押往伊朗,并死在那里。 在《乌尔覆灭哀歌》中这样描述了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在城市中,妻子被抛弃,儿子被遗弃,财产被丢弃。噢,南那, 乌尔被毁灭,它的人民被驱逐!”
    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在古代伊拉克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仅标志着一个帝国的灭亡,更重要的是它标志苏美尔人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阿摩利人开始了对巴比伦尼亚的统治,并且建立了一个辉煌的古巴比伦帝国。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以后,其统治下的各个城邦纷纷独立,巴比伦尼亚地区又进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阿摩利人的伊辛(Isin)和拉尔萨相继崛起,然而重新统一巴比伦尼亚的却是汉穆拉比(Hammurabi)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年,西亚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君王汉穆拉比登上了王位。起初的巴比伦王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邦国家,然而雄才大略的汉穆拉比经过自己的努力,一统天下。他一登上王位便开始了对周边地区的征讨:他于在位的第六年战胜了已臣服瑞姆辛(Rim-Sin,瑞姆辛是拉尔萨的国王)的旧国乌鲁克和伊辛;第九年,击败了东部强国马勒库(Malgum);第十年,吞并了位于巴比伦北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重镇腊皮苦(Rapiqum);第三十一年,灭掉了拉尔萨;第三十五年,征服了马里;第三十七年,征服了底格里斯河中游的图如库(Turukku)和卡克木(Kakmu)等山区部落;第三十八年,毁灭了埃什努那城(Eshnunna);第三十九年,征服了亚述首都卡拉赫。 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汉穆拉比终于建立起了一个疆域空前的大帝国,他也成为西亚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然而,辉煌的外衣里面所包含的却是尖锐的矛盾,当一代君王汉穆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迅速土崩瓦解。苏美尔和阿卡德地区的一些城邦纷纷独立,其四周的游牧部落又风起云涌般地侵入两河流域。结果在巴比伦末王叁苏迪塔那(Samsu-ditana)第31年,赫梯王穆尔西里什(Mursilis)一世顺河而下,突袭巴比伦。 结果巴比伦军队被击败,首都被攻陷,赫梯人把大批俘虏和财宝(包括马尔都克的神像)掠往小亚细亚,古巴比伦王国寿终正寝。巴比伦尼亚进入了一个新民族统治的时期。
    三、印欧人的入侵——加喜特巴比伦
    如果赫梯人能长久的留在巴比伦,那么东方的历史可能将改写。但是赫梯人就像先前灭亡乌尔第三王朝的埃兰人一样,没作停留便匆匆地离去。穆尔西里什一世离去的原因是王室正在酝酿着一场阴谋,所以他必须回去,并且再也没有回来。赫梯人离去所造成的真空被加喜特人(得名于神名Kaššû) 迅速填充。
    加喜特人属于印欧语系。他们原住在伊朗西部的扎格罗斯山,即美索不达米亚的普什提库(Pusht-i-kuh)山麓,大概在公元前2000纪开始进入巴比伦尼亚地区,公元前18世纪后期,曾被汉穆拉比的儿子萨姆苏伊鲁那所击败。按《加喜特王表》记载,在古巴比伦后期几个王的时代,加喜特人逐渐占领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595年左右,赫梯人侵入,古巴比伦王朝灭亡。赫梯人撤退后,加喜特人收拾局面,建立起加喜特巴比伦。加喜特巴比伦北有亚述,东南有埃兰,都是强敌,巴比伦经常被它们侵袭。亚述国王图库尔提•尼努尔达(Tukulti-Ninurta)一世(公元前1244—前1208年)曾攻入巴比伦,俘走加喜特王卡什提里亚什(Kashtiliash)四世。在亚述出土的刻在一个建筑物上的铭文,形象地描述了这次战争:“我(亚述王)打败了他的军队,我征服了他的战士。在那次战斗中,我俘虏了加喜特的国王卡什提里亚什,我用脚踩着他的脖子,就像踩着一条凳子。在我的主人阿淑尔神的面前,我把他捆绑用鞭子抽打。” 随后七年巴比伦一直处于亚述的统治之下。后来加喜特王朝恢复独立,但埃兰人不断来攻。最后,加喜特王恩利尔纳丁阿基(Enlil-nadin-ahhe)被埃兰人抓去,死于敌国,加喜特王朝的历史也就终结了。残余的加喜特力量退居扎格罗斯山地,直到公元前1000年亚历山大侵入时还存在。据《巴比伦王表》A,加喜特王朝先后共有36个王,统治了约576年(约在公元前1732—前1157年), 但其在巴比伦尼亚的实际统治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
    加喜特巴比伦灭亡之后,巴比伦尼亚地区又处于小国纷立的格局,先后建立了伊新第二王朝、海国(被巴比伦驱逐到南部沿海地区的苏美尔人建立的王朝,在巴比伦国王叁苏伊鲁那时开始兴起)第二王朝和巴兰王朝,这几个王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公元前11世纪至前8世纪,阿拉米人(Aramaeans,又译作阿拉美亚人)大批流入两河流域。大约到公元前9世纪,巴比伦尼亚全部地区都落如阿拉米人手中。约公元前8世纪中期,曾有一个阿拉米人在巴比伦尼亚称王。约公元前721年,又有一个阿拉米人夺取了王位,统治巴比伦尼亚约10年。新亚述崛起后,公元前729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 III)在击败阿拉米人之后,便自称为巴比伦之王。 此后直到新巴比伦兴起,巴比伦尼亚事实上成为亚述帝国的一部分。
    四、迦勒底巴比伦,最后的辉煌
    迦勒底人是塞姆人的一支,他们步随着阿卡德人、亚述人和阿摩利人的后尘,于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迁移到巴比伦尼亚南部,逐渐强盛起来。当亚述人囊括两河流域时,迦勒底人并没有被征服;嗣后亚述帝国的势力日益衰落,他们便得到了崛起的机会。公元前626年10月23日迦勒底人的首领那波帕拉沙尔(Nabopolassar)成为巴比伦之王。 之后那波帕拉沙尔和亚述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不久,那波帕拉沙尔就占领了尼普尔,征服了整个巴比伦尼亚地区。在那波帕拉沙尔和亚述人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伊朗高原兴起的米底王国也加入到和亚述的战争中来。那波帕拉沙尔的儿子娶了米底国王的女儿,巴比伦和米底通过联姻结成了反亚述同盟。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联合米底人兴兵与亚述人进行决战,直捣其首都尼尼微(Nineveh,新亚述帝国的首都),将之焚掠一空, 最后推翻了亚述帝国。
    迦勒底巴比伦最著名的君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然而他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国王。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为新巴比伦国王, 登基以后便开始了南征北战。尼布甲尼撒在其元年(前604年)西征腓利斯丁城邦阿什克龙(Ashkelon),俘其王。随后,他连年在西方用兵,在他统治的头三年(前604—前602年),他每年都率军与不肯屈服的小国家作战,并且连连得手;第四年(前601年),他企图南下埃及,但未能击败埃及;第六年(前599年),巴比伦军队进入阿拉伯地区进行掠夺;第七年(前597年)9月至12月巴比伦王攻陷了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俘其王,将犹太王国的近万名臣民带往巴比伦,这就是犹太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一个犹太王族被任命为巴比伦的藩王;第九年(前596年),尼布甲尼撒首次进军底格里斯河地区;第十年(前595年)9月,巴比伦国内发生一次内乱,尼布甲尼撒果断地镇压了叛军。尼布甲尼撒的征战成功地建立了巴比伦在叙利亚的统治。
    尼布甲尼撒二世通过南征北战建立起了一个地域广大的大帝国,但它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国内的阶级矛盾汹涌澎湃,以至于在公元前539年当居鲁士的大军兵临巴比伦城下时,巴比伦城内的祭司们竟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巴比伦城不战而降,国王那波尼都(Nabonidus)成了波斯人的俘虏。 居鲁士进入巴比伦,向全城人保证尊重巴比伦的传统。第二年,波斯王太子被任命为巴比伦王,使巴比伦在波斯帝国各省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波斯帝国继承了巴比伦的文明遗产,利用楔形符号创造波斯语楔文。辉煌的两河流域文明开始衰落。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明的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新的希腊化文明开始在西亚和北非取代旧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文明。希腊语文成为近东的官方语文,讲塞姆语的民众则使用阿拉米字母文字,两河流域古老的楔形文字逐渐失传。同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巴比伦和亚述的古老城市被陆续放弃,两河流域文明完全灭亡了。
    地球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地方像两河流域地区那样屡遭战争的蹂躏,波斯帝国灭亡之后它又经历了希腊人的马其顿帝国和塞琉古帝国、伊朗的帕提亚帝国、拉丁语的罗马帝国、希腊语的拜占庭帝国、塞姆语的阿拉伯帝国、阿尔泰-通古斯语的蒙古伊利汉帝国、突厥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方的不列颠帝国的多次易手,最终建立起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独立国家。
    (李海峰,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长春,130024)
    原载《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