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金字塔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论金字塔与《山海经》有何关系(感谢张箭教授惠予本网首发)(上)(20031025)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作者赐稿 张箭 参加讨论

    提要:本文探讨金字塔文化的起源,金字塔的主人和用途;研究金字塔的建筑用材和用工量,司芬克斯的建造者、模特儿和身躯;批评金字塔文化源于中国,《山海经》记载了金字塔情况的“新”观点。
    关键词:金字塔、司芬克斯、中国、《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K124,231.4 文献标识码:A
    On Several Problems about Study of Pyramid
    —On What Relation between Pyramid and the Chinese Classics Shanhaijing Concurrently
    Zhang Jian
    Abstrac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origin of the pyramidal culture and Pyramid’s master and usage; It also researches th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ve working quantity of Pyramids as well as the builder, model and body of Sphinx; In addition, the paper criticizes the so-called new viewpoints that pyramidal culture originated from China and Shanhaijing (Record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recorded something about it.
    Key words: Pyramid, Sphinx, China, Shanhaijing
    滔滔的尼罗河,巍巍的金字塔,不朽的木乃伊,传神的象形文,得天独厚的纸草,宏伟的阿蒙神庙,栩栩如生的狮身人面雕像……,这一切构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文明之一——埃及文明,留下了无数司芬克斯之谜,吸引了古往今来各民族的无数文人学者去研究、去探讨、去猜测。宫玉海先生近年来根据他“几年来的探索”,对古埃及文明中最有魅力、最神奇、最有特色、保存最好的金字塔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看法、新结论[1]。宫先生的论文曾被复印,专著的印数也达6000册,新说 又得到一些学者的赞赏[2],故其观点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本人觉得宫先生的那些新观点新结论难以成立。故本着求是和争鸣的宗旨,与宫先生切磋,向方家请教。
    一、金字塔文化的起源
    宫先生认为,世界闻名的金学塔文化,本起源于中国。作为古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央帝国(中国)来说,这也是很自然的(文3页下;书页10-11、131、267)。
    据我所知,最早的金字塔起源于埃及,古埃及语称金字塔为“庇拉穆斯”,是“高”的意思[3]。希腊文写成 ,意为“角锥体”。英语、俄语、日语分别为pyramid、пирамида、ヒ ラミツト”,均由庇拉穆斯转写而来。它们皆既指金字塔,又指几何上的角锥体。而成熟期的金字塔就是庞大的四棱角锥体。中国最初也音译为皮拉米[4],后因其外形像汉字的“金”字而称其为金字塔。古埃及人自古就有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在人的肉体死去的时候,人的灵魂便进入恰好此时生下来的其他生物体内。这样的转世在经过陆、海、空三界的各种生物之后,灵魂便再一次投生到人体里。整个的一次循环需要三千年的时间[5]。故而古埃及制干尸、修坟墓之风盛行。人们先掏出死者内脏,再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物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mummy、мумия 、ミイラ) 。这种干尸倘置于不透风的墓中可经久不坏。大约从古王国第二王朝起(约前2890-前2686[6]),官僚贵族已建成一种高出地面的长方梯形的陵墓,古埃及语称为马斯塔巴(Mastaba),意为“石凳”。到第三王朝的法老约塞时(前2667-前2648[7]),他已将自己的陵墓建成57米高的梯形金字塔,即由六层马斯塔巴逐层缩小重叠而成。到了第四王朝时(前2650-前2500),先有斯奈夫鲁王在迈杜姆把第三王朝末代王胡尼的阶梯金字塔用石块添补,形成底边方形,立面三角形的金字塔[8],接着便出现了齐阿普斯(又称胡福,约前26世纪初)、哈佛勒等巨大的典型的金字塔。哈佛勒金字塔前还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巨型雕像。齐阿普斯金字塔原高145.5米,用230余万块平均重约2.5吨的石材叠压干砌而成,底边各长230米。因地基下沉和塔顶风蚀,现高137米。它在19世纪末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4400多年间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以后到了中王国时代,从第11到17王朝(前2133-前1570[9]),又流行用土坯砖建筑金字塔。再以后,埃及的金字塔建筑即被岩窟墓所取代[10]。
    中国约在4100年前进入了文明时代,形成了阶级社会和国家。中国最早的国家为夏朝,存在于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在夏以前,便是原始社会了。古埃及在5500年前便进入了文明时代,形成了国家和阶级社会。说文明发生得相对晚一些的国家、地区是文化之源,文明发生得更早一些的国家、地区反而是文化之流,这在时间上成什么逻辑。埃及金字塔兴起于4700多年前,最大的胡福金字塔兴建于近4600年前[11]。那时的中国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连部落的生存都还有问题,又怎么可能修建巨大的帝王陵墓(当时中国地区还没有形成国家,也没有帝王)金字塔,又怎么向外传播金字塔文化。据希罗多德记载的埃及传说,基萨附近不盛产石料,建筑金字塔的许多石料都须从远方的阿拉伯山中开采搬运。齐阿普斯为了给自己建造冥宫,长年役使十万人,三个月轮挨一批。修筑运石料的道路就用了十年,修建金字塔本身又用了二十年[12]。当时中国的黄河流域正是龙山文化兴盛时期,全流域恐怕也没有这么多的壮劳动力。希罗多德还说,胡福金字塔上面有用埃及象形文刻写的铭文,记载给民工们买食品买菜花了多少钱(今已风蚀)[13]。而当时的中国地区还没有文字。
    宫先生指出,禹修了金字塔,共四对,台是四方形的(文3页下,书页11、18、154)。
    第一,禹乃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或戎禹。大禹治水便是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他去世后,其子启夺伯益位自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即使禹确有其人的话,也生活在前21世纪的黄河流域,距今约4100年。他怎么可能修建前27世纪以来便已巍然耸立在非洲尼罗河流域的金字塔。这样的事只能够在时空隧道、时光倒流类的科学幻想中发生。
    第二,也许宫先生是想说,禹修的是“用黄土夯成的”,“四方形”的金字塔(文3页下;书页11、131、197、205)。但金字塔已是一个在史学界、考古学界、语言学界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宫先生怎么能调换概念呢。退一步说,即使有禹,即使禹修建了用黄土夯成的四方形的土台,即积木式的立方体的土台,那也只能叫做“口字台”什么的,而不能叫作金字塔。因为金字塔是因其外形为四面的角锥体,远看像汉字的“金”字而意译如此,而得其名。另外,汉语的“塔”也来自梵语stūpa(窣堵坡),原指佛教的宝塔,顶上是尖的。其原来的繁体字为“墖”,也是比较形像的。所以,平顶的四方台不应叫做角锥体的金字塔。
    第三,《山海经》有两处提到禹建台或禹与建台有关的事。“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禹厥(掘也)之,三仞(满也)三沮(陷坏也),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14]。据此,禹只建了一座土台。经又云:“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15]。即使把这些台都理解为大禹所建,也只有八座,形状为积木式的立方体。其原因经文也说得很清楚,是杀相柳后,其血腥臭,不能生谷,于是建台压妖镇邪[16]。而埃及的金字塔是石砌或土砖筑的,形状为角锥体,用作法老的陵墓。现存的金字塔也有八十多座[17]。所以,说世界闻名的金字塔文化源于中国,禹建了金字塔属无稽之谈。
    二、金字塔的主人和用途
    金字塔是古埃及专制君主法老的陵墓,法老是金字塔的主人,是生前下令建造金字塔死后享用安卧于金字塔的统治者。后妃等死后也享用小金字塔。但宫先生考出,《山海经》中之相柳也叫相繇,指埃及法老(文3页下;书页11、18、205)。
    相柳或相繇在《山海经》中是传说中的神怪人物。经文曰:“共工之臣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掘也)为泽谿 。禹杀相柳,不可以树五谷种。……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18]。又曰:“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山。其所歍(呕吐也)所尼(止也),即为源泽。不辛乃苦,而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19]。而埃及法老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是古埃及奴隶制帝国专制帝王的尊称。古埃及语法老意为“宫殿”,其英语、俄语、日语分为pharaoh、фараон 、フアラオ。法老一语在古王国(前22纪中至前16纪)时期夹杂于对君主的颂词中,新王国(前16纪中-前11纪)时期则成为埃及国王的同义语,并逐渐演变成对埃及所有国王的尊称[20]。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讳言君主名,犹如中国古代称皇帝、皇后为陛下,称太子、亲王为殿下。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的黄河流域,距今两千二百至两千四百多年前。经中所载的神怪人物,九首人面蛇身的相柳或相繇,不知怎么就被考证为是三千多年至四千多年前的尼罗河流域的专制君主法老,不知宫先生发现了他们之间有什么些微的联系。即使只从发音看,即使如宫先生所说上古语音有“四通”现象(文2页上,书3-4页等),法老(英文pharaoh)与相繇(拼音xiang yao)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再说,历史上的埃及法老有几百位,其陵墓金字塔保存下来的也有好几十座。一位神化人物相柳或相繇也不可能是几百位法老,是几十座金字塔的主人。宫文也没说明也无法说明相柳或相繇究竟是哪一位法老。先出现的“法老”一词也更不可能起源于后起的“相繇”一词。
    埃及金字塔用于专制君主法老(包括后妃等)的陵墓,这已为史乘记载,出土(塔)文物证实,也为学界公认。但宫书认为,各主要金字塔不是用于法老陵墓,而是用于祈天,祭祖,祀神,礼圣(人),镇妖(书页18、132、203)。其理由是没有墓碑。虽然如此,但各主要金字塔里发现的木乃伊、棺椁、殡室、墓志铭、随葬品等,还不能证明金字塔是用于法老的陵墓吗。没有墓碑只能说明古埃及的丧葬文化陵寝制度不同于古代中国,进一步证明金字塔文化不是源于中国。当然,也有很少数金字塔塔内没发现墓葬的遗迹,如利比亚高地代赫舒尔南北两金字塔[21]。我想可能是修好后因废立夺位等宫廷斗争或起义所致。但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西方学者对各主要金字塔的用途有许多猜想推测,如确定年、季、日的日晷历书,丈量土地的经纬仪,指示方向的指针,永久的测绘标杆、天文观象台,计算长度和时间的量具等[22],以及尼罗河(等腰)三角洲顶点的标识物,与猎户座的坐标和位置对应等[23],但也都不否认它首先是法老的陵墓。当代的研究还表明,最大的胡福金字塔内既有法老的又有皇后的殡室,是法老和皇后的合葬墓[24]。总之,金字塔的主人是埃及法老,金字塔的用途首先是陵墓,这是不争的史实。
    三、金字塔的建筑用材和用工量
    宫先生指出,事实证明,金字塔并非天然石块结构,而是混凝土加海水所浇注成的(文3页下;书页11、131、193、200、204)。并强调,这已由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的化验所证明(书页132、193、200、204)。宫先生没说明用混凝土浇注而成的金字塔是指全部呢,或指一部分呢,还是指胡福等主要大金字塔,但从字里行间判断他至少是指各主要大金字塔,戴维杜维斯称其化验所用的石头样品也是来自胡福大金字塔的[25]。
    我接触到的所有中外文(英、俄、日语)文献都说现存的几座大金字塔(如胡福、哈佛勒等)是用经过修整的琢磨平的大石块(也可称为大石板、大石条等)压叠、堆砌而成,石块之间未用或用了一点粘合材料,如粘泥、石灰、三合土(用石灰、黏土和砂加水混合而成)等。希罗多德也说齐阿普斯大金字塔“全是用磨光而且雕刻有图案的石头修筑而成” [26]。只不过胡福等大金字塔塔身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石)贴面,今已全部剥落[27]。但这也与用混凝土浇注不沾边。前已说过,埃及后期的金字塔是用土砖砌成的。希罗多德也记载了一位叫阿苏启司的法老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土砖砌的金字塔。他还讲制砖的成本也很高,因为当地没有适合的泥土。“人们把竿子戳到湖里去,把附着在竿子上的泥土收集到一起制成砖” [28]。又如中王国第十二王朝(前1991-前1786)在各地的金字塔,除了阿门尼米斯的那座之外,都是用充满碎石的蜂窝状的预制件或土砖建成的,塔身表面再包上一层石灰石(岩)贴面[29]。再如此前第五第六王朝时(约前2494-前2181),由于国势的衰微和资源人力的匮乏,曾流行在金字塔内部中心用碎石外部表层用石材来修建[30]。我们当然不敢说所有的古埃及金字塔都是用碎石垒成、大石块叠成或用土砖砌成,因为学术研究上有一条经验,说有易说无难。但要说它们是用混凝土浇注而成,或用泥土夯成,就得举出例证,就得指出它们究竟是哪几座,在什么地方,建于何时,是兼用还是全用,可是宫先生并未举例,也无法指明。
    其二,混凝土便是指“用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 [31]。其中关键成分是水泥。水泥又叫水门汀,即英语cement的译音。水泥是一种粉状矿物质建筑胶凝材料。一般认为近代才发明水泥。1756年,英国工程师丁斯米顿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796年,英国的丁•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第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用石灰和火山灰混合制成的建筑胶凝材料。因此,将它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故又名天然水泥[32]。1824年,英国工人丁•阿斯普丁首先取得波兰特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兰特一带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阿斯普丁便把它命各为波兰特水泥[33]。波兰特水泥的发明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水泥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说四五千年前便有了用水泥等制成的混凝土与史太扦格不入。
    另外,宫文讲的混凝土 是经过“三仞三沮”的当地含有丰富贝壳石灰矿的土壤,加上海水并搅拌而制成的(文3页下;书页11、131、200、201、204)。这种说法要么是不符合土木工程学界、建筑建材学界、语言学界对混凝土的定义界定,要么是因缺乏建筑建材知识所致,要么是有意调换概念。因为混凝土已是土木工程学界、建筑建材学界、语言学界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宫先生说的那种东西不是混凝土,也不能叫作混凝土。
    1983年,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是提出了金字塔的用材新说,认为主要是由石灰石(岩)和贝壳混凝并加海水,用木模子浇灌出类似于今混凝土预制块的人造石,再堆砌而成[34]。但此说遭到埃及学者的反驳。他们指出新说是违背逻辑的不正确的。砌成胡福等大金字塔的石块是当地和尼罗河东岸的石灰石(岩),现在还用这种石块修葺和更新金字塔上剥落的石块。在上古时代怎么可能舍弃不用这些天然的石块,而采用复杂的工艺去制作几百万块人造石呢[35]?曾任中国驻埃及亚历山大总领事馆领事,多次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过各主要金字塔的吴德成先生也确认,各大金字塔的用材主要是天然的石灰岩石块,少数是花岗岩石块[36],有的在一些地方(如殡室)还使用了一些大理石石块。我们在影视中(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也可看出各大金字塔的用材是开采出来的天然石块,当然也有半用土坯砖的,如基萨金字塔群中的孟卡乌拉金字塔[37]。
    与用材直接相关的还有个用工量的大问题。前面提到,希罗多德根据他听到的传说和自己的估算,总结出用工量是10万人(不断轮换)干了30年才建成胡福(齐阿普斯)大金字塔。这个用工量历来被认为比较准确而被普遍接受了。据此我们还可以粗略估算出其他稍小的金字塔的用工量为稍少(即用这个用工量除以胡福金字塔的体积,得出每立方米[石方]耗工多少,再乘以其他金字塔的体积)。但宫先生算出,胡福金字塔的用工量为工地上仅需集中1500人,只需干三个月至一年便可完工。其理由在于,第一,用材不是石块是混凝土浇注件;第二,上古时期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智力、体力、耐力的实际情况大大超出了今天的想象。他因此断言10万劳工30年工期的用工量是凭空臆想,过于夸张(书页193、204)。
    我们退一步说,就算用材主要是混凝土预制块(准确地说应是土坯砖),就算修建金字塔的工人不是被强迫征调来押解来而是出于宗教信仰和志愿,那用工量也比希罗多德的估算少不了多少,而比宫先生的估算多出天文数字般的倍数。试想,那230多万块平均重2.5吨的石材(或混凝土预制块、土坏砖)还不是要一块一块地开采、打磨(或搅拌、浇灌、制坯、晾晒)、搬运。建材备好开始建塔后还不是要先勘测确定方位,再平整塔基开凿地下建筑部分,然后按设计图纸将石块(预制块)一块一块地一层一层地往上垒砌,同时修筑甬道、墓室等内部建筑。最困难的工作是把数以百万计两吨多重最重15吨的石块(预制块)搬运上去[38]。清末文人也诧异,称“细阅其坟巨石,古人何以能取此高置坟巅,是必有器具以成之也”[39]。结合考古、文献和试验,现在一般认为是修筑上坡路,用人力畜力往上拽拉建材。上坡路围绕金字塔盘旋而上直至塔顶,类似今日之盘山公路。待金字塔建成,才将四周的坡道高墙(类似脚手架)拆除,展现出金字塔的雄姿[40]。笔者多年来也在思索,设想可能是一边建塔一边在四周用沙、土、石等堆山。山坡很斜很平,工人、建材、器械等经斜坡上下。待金字塔建到顶时,也就堆成了一座高一百几十米的浅丘。最后从上到下把山挖去搬走。我的设想与外国学者的研究在原理和思路上是相通的,只不过我的想法要笨拙些但也简单些。当然不敢说所有的金字塔都是用这种方法修建的。如同我们四川古僰人的悬棺葬的安置法那样。不管是修上坡路还是堆山,这本身就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那么大的工作量,那么遥远的古代,那么巨大的工程,那么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主要使用铜器、石器、木器,没有铁器,约前14世纪才从赫梯输入铁[41],但直到前6世纪铁仍很稀罕[42]),靠1500人干三个月至一年能完成吗?而不论他们有多么虔诚,有多么强健的体力,用什么建材。再拿采石和搬运来说,先得用青铜钻凿锥等在巨岩上打孔,然后把木楔打入孔中,再注水,利用木楔膨胀的张力把石材切割开[43]。今天在阿斯旺地区仍可看到残留有人工凿孔的巨岩(尚未切割)[44]。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还收藏着一块古埃及当时的陶片画,上面画着一个工匠一手握凿一手挥锤在开采或修整石料[45]。采出石坯后在陆上又得用爬犁-陆橇(sledge)和滚杠—滚柱(roller)将其运到建筑工地[46]。当时还无车辆,前15世纪时车辆才传入[47]。在水上则用船筏运输。金字塔工程的艰巨浩大由此又可见一斑。自然,金字塔也有大中小之分,但宫说是针对胡福大金字塔的。所以,凭空臆想过于夸张的不是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