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在帕特农神庙前) 当飞机开始降低高度穿落云层时,晶莹闪烁的爱琴海和星罗棋布的绿色小岛已在机翼下了。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悸动,调整了一下因长途飞行疲倦的身体,把脸紧紧地贴在舷窗上,眼睛越过机翼往下览视着离海岸线越来越近的海面。我感到那些从小在书中读到的希腊神话故事,在心中复活了起来。 我是参加一项人权活动而来到雅典的。曾经几度到欧洲,想到雅典来一了心愿,但都因路途和时间问题而未能如愿。去年上半年我已到了一海峡之隔的意大利,本想领略了罗马 住宿按排停当后,我们就按着旅馆服务台的指引去进晚餐,这时天已完全黑了,我们所在的那个小街道上灯光如豆,在橄榄树下不时地能撞到揣着小矮橙坐在街头纳凉的雅典人,这样的风情使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杭州,摇扇卧榻于街头巷尾的夏夜,二个东西方的城市竟然因纳凉的这样一种风情在我心头连结了起来,我感觉到我是在想家了。随着远处飘来的音乐,在街头的一角我们找到了一家饭店。在露天桌椅上我们坐了下来。饭店的风格似有土尔其情调,带着伊斯兰风格的音乐在夜空中飘动,几个世纪前土尔其人占领希腊入主雅典城的历史竟然如许地保存在这个城市,使我不觉有些诧异。在白布铺就的餐桌上,热情的待者摆上我们所点的鱼和炸土豆,其风味和我们吃惯了的英国式鱼和土豆条回然不同。 雅典城是一个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但是它先后被外族入侵,被马其顿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土尔其人占领和统治,直到1834年才成为全希腊的首都。因此,雅典城也浸透了各个时期各民族的文化和所遗留下来的 雅典城是一个完整的古城,几千年来,它的历史一代接着一代从无间断,从房屋到街道,从马车哒哒嗒嗒的石块路,到叮叮当当有规电车路。在雅典旧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美,怀旧是一种境界和享受,雅典城的维修即使是普通民宅也都是以保持其旧为最高原则,不象中国城市不破不立,还常常把文物翻修一新,有报导中国曲阜的孔庙管理者厌其太旧,把孔庙冲刷一新,让人哭笑不得。当今中国的城市已经是一个和过去无关,历史被斩断的城市,仍然它也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但它只呈现在书本和博物馆的收藏中。相比雅典我们是欲哭无泪。雅典作为一个古城的同时,又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它的现代化是那样地不露痕迹,而有无处不在。就拿雅典的地铁来说,雅典的地铁可以说是欧洲最方便的地铁。它几乎每条大街小巷的头尾都有地铁的出入口,在雅典的一个星期,我虽然无法摸清城内地面的交通和方向,但是一进入地铁站反到是十分地清楚明了。雅典的地铁还有一个于其它各国地铁很不同的方面:多少个世纪下来,雅典城内的地底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宝库,这给将历史文物看作生命的城市建造地铁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一个历史遗迹往往要饶一个很大的圈,或更改线路。但是为此也使雅典的地铁又成为一个历史的博物馆。我在雅典共和广场站所看到的一壁巨大的石刻,就是建造地铁时掘出来的遗物。雅典的地铁不但没有破坏雅典的历史和文物,而是更好地呈现了雅典的历史。在IT时代雅典依然没有落后,互联网不露痕迹地遍布整个城市,为了不打洞穿线,雅典的网络就都为 雅典城的中心,是建筑在阿克罗波利斯山上的雅典的卫城帕特农神庙,这个建筑在山丘上的城邦是雅典的的灵魂。在雅典城的任何一角都可以看到它巍峨的身影,特别在黄昏时分,当夕阳打在它身上时整个建筑熠熠生辉,连同它峻峭的山崖都被烧成红色。到雅典如果不到卫城不到帕特农神庙可以说没有到达雅典。我是离开雅典最后的一天去崇拜神庙的。雅典的卫城,东,南,北都是悬崖峭壁,西边是它的入口处,我们乘座大巴穿过古城区狭窄的街道来到它的山脚下。现代的旅游大巴体积都非常高大,要穿过这些古老狭窄的街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坐在车上两旁屋子伸手可及,转弯时摇摇摆摆的车身几乎已擦在墙角上了,但雅典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它,虽然每天有几万游客进出,但仍不图一时之便拆建这些街道。带领我们上山参观的 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原为是奴隶主统治者和宗教圣地,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事务和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从卫城脚下西面的山坡上去,游客要走一段不短的山道,这段山道既没有台阶也没有路面,所谓的路就是由路人脚下走出来的,走多了土下面的残墙断臂就露出地面,游客踏在上面有一种历史的真实感。 整个卫城除出售票室和一个小卖部以外没有任何现代建筑。我们跟随导游经从阿迪库克斯半圆型的露天剧场,到达多利克式和爱奥尼亚式并列的山门进入卫城。在站山门巨石垒成的台阶上,可以一览无余雅典城,时值正午,阳光下雅典城泛着白色的光芒。 到了卫城我们从左边依瑞克提翁神殿开始赞仰,这座建于公元407年和神庙有着著名的六尊少女雕像组成的门廊 ,由于少女的头部须支撑沉重的殿顶,设计者巧夺天工从少女颈部垂下一缕秀发,增大了受力面而不失其美,又用花环放在头顶作为柱托,形成了建筑和美学的最完美结合而闻名于世。由于六尊少女像过于珍贵而移放到博物馆由仿制品代替。在这少女立柱门廊前有一棵巨大的橄榄树,它细碎的枝叶给山丘的卫城有了一席清凉之地。雅典是太阳神 ![]() ![]() (卫城山丘上的橄榄树) ![]() ![]() (六尊少女雕像组成的门廊 ) 从依瑞克提翁神殿往前走就来到雅典娜尼基神庙。这个神庙只剩下四五根爱奥尼石柱和散落在它周围的基石廊椽,有些边上竖着牌子,画着图示,告诉你这块残石原来是在庙的那一个位置上的。有的已将它修补完整。但又让你完全看得出什么地方是补上去的。这种修补的方式,表达出希腊人对文物的一种美学观念和对历史的尊重。我们穿过嶙峋乱石和断柱残垣来到帕特农神庙。面对这座历经三千年苍桑和人类建筑之魂的神庙除出仰面赞叹以外还是赞叹。神庙主体建筑是长方形的白色 沉浸在雅典民主的历史文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我们来到筑在山丘断崖处的观景台上,遮阳远眺可以看到前方的爱琴海和它点点的岛屿。爱琴海是和希腊女诗人萨福的名字联在一起的。萨福这位公元前的女诗人就出生在爱琴海的一个叫勒斯波斯的岛上,虽然她给世人留下的是只是残章断篇,但它却是西方的第一位爱情诗圣。中国三十年代湖畔派诗人周作人曾译有萨福诗“爱摇吾心,如山风降于栎树”之佳句。此时此景我仿佛看到萨福在暮色中面对大海裙袂飘动,埋首抚琴相思着她的情人而低呤浅唱。我不知道爱琴海的名字和萨福抚琴唱爱有无关联,但有一点萨福作为同性恋女诗人,她所出生的勒斯波斯却成了英文女同性恋者的代名词,由着萨福的诗,女人间的缠绵绯恻竟胜了异性之爱。然而爱琴海给我更多的联想是我的同乡,诗人力虹与他的网站“爱琴海”。爱琴海自由的海,但是它却不见容于中国这个号称崛起的大国,诗人入狱网站被封。在诗人入狱前他写下了:“在三月,爱琴海无边的蔚蓝/已成为空气与阳光/抚慰着人类的伤痛/而我将在无言的感念之中/告别杭城/。望着前方蔚蓝色的爱琴海,我想诗人总有一天会来到这里看一看他所深爱的爱琴海,爱琴海自由的波涛也总会有一天,拍打中国这块渴望民主自由已久的土地。观景台上游人如织,可又谁会明白一个中国人看到爱琴海,从爱琴海上的诗人想到中国的诗人所构起的涟涟乡思。 从阿克罗波利斯的卫城下来,我仿佛进过了一次西方文化和民主政治的洗礼,我想由着我们的对民主的虔诚,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都会来帮助我们,帮助深受专制制度之苦的中国普罗大众。因为普罗米修士从天庭盗取的火种,是给人类,给天下所有苍生的。在我即将登机离开雅典之际我想到了希腊神话中的另一个故事:安泰俄斯是 ![]() ![]() (卫城上远眺爱琴海) 2007年10月草2008年1月完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