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史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大多数研究成果,还只是停留在本学科内部甚至更小范围内的“专业性”知识交流,还没有出现足以跨越学科、上升为普遍性知识、参与时代知识 创新的一般性理论,存在着研究题目过于琐碎分散而缺乏整体联系性的“细碎化”、及偏于具体描述而缺乏理论阐释的“描述性”两大缺陷,成为制约社会史学科深入发展的瓶颈。 近年出现了一个新的探索取径,即“新整体史”的综合性研究。这一取径以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行龙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近些年来开展山西整体史研究为突出代表。行龙的新著《走向田野与社会》(三联书店),就记录了他进行这一探索的轨迹。 早在1992年,乔志强先生率领他的弟子们合作编写的《中国近代社会史》一书,成为新时期中国近代社会史领域的开山之作。行龙即是该书的作者之一,后来他不断探索创新,基于对社会史研究细碎化等症结的反思,提出了深化研究的努力方向,即重提整体观、长时段及现实感,也就是超越狭隘的专题史畛域,从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眼光,从贯通近代至现当代的长时段的历史视界,以现实感的反思为视角,关照区域社会整体性的时代变迁。这也就是“新整体史”的综合性研究方法。 这种“新整体史”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超越以往社会史专题细分化、时段切割化研究的新研究范式。它不再把社会历史现象视为单方面的琐碎、孤立现象,而是放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多面联系之中进行考察,从而彰显其丰富深刻的内涵与意义。超越时段分割而从近代延伸到现当代的“长时段”,使得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不再被人为斩断,在历史与今天之间建立起延续性,使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的历史源流与积淀,从而使历史研究更具现实价值。 行龙提出这种思路,基于他同时在进行的研究实践的探索与总结。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率领研究团队,以山西为基地,开展区域社会史研究,并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走向田野,深入山西乡村,搜集散落于村边街巷和院落老屋里的碑刻、文书、档案、实物等各种乡土资料。从对水利社会的研究、晋商的研究,直至近年大规模展开的集体化时代的研究,都是沿着这一方向的持续探索。特别是对集体化时代的研究,是近年来他们的研究团队全力投入的一个新辟领域。他们从各处偏远乡村里搜集到了大量的集体化时代留下的社队档案、文书、账册等,进行分类整理,从中拈出研究题目,分头进行相关研究。他们还利用这些在各处搜罗来的旧档案、文书及实物等资料,举办了一个集体化时代的展览。资料之丰富、具体令人惊奇。这种对集体化时代基层农村文献资料的大规模搜集、整理和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创举,是对那些即将湮灭的宝贵历史资料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堪称是在建造和挖掘一座历史文献宝库。 农村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改革开放前持续几十年的集体化时代,是我党进行农村改革的一段重要探索阶段,对于今天的农村及农民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而对那个阶段的反省和总结,就是我们今天推进农村改革的一个必要前提。而对于这样一段大时代、大变动的反省,如果只是囿于传统的分科化、琐碎化的社会史研究模式,显然是不可能达成的。因而,行龙等研究团队以“新整体史”的研究方法,开辟了集体化时代研究这一新领域。他们已经作出的一批研究成果,也显示了这种研究取径的创新。如行龙对于劳模李顺达在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个人生活史的研究,展现了“劳模”个人与村庄、国家三者关系的生成过程,三者之间的复杂多面的互动关系。他的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以“新整体史”的综合方法进行的研究实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由此可见,“新整体史”的研究方法,是突破社会史研究瓶颈的一个大有希望的新取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