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古代的奴隶制和近现代人的诠释(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世界历史 郭小凌 参加讨论
近代规律崇拜是从物理学革命开始的,但也是被物理学革命所推翻的。20世纪初叶,以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进步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科学规律绝对性、普适性的迷信。牛
    顿力学认为空间、时间和位置是绝对的,能量是守恒的。而相对论则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相同的
    ,可以代换;能量和质量是等价的,可以互相转化。量子力学则证明电子是随机的,没有客观
    的时空,空间和时间原来是对人的标准而言的。牛顿力学现在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比如造汽
    车和飞机有效,但在接近光速范围内就无效了,因此对造原子弹氢弹来说就不够用了。而突破
    经典力学规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又是彼此矛盾的,众所周知,爱因斯坦至死都在批评量子论的
    基本解释方法几率论。但科学的实践表明几率解释同样行之有效,适用于一切物体,所谓精确
    的自然科学领域原来也是测不准的领域,欧几里德的几何公理只是在这一公理定义的空间才是
    正确的,而这个空间只是一个理论和模拟的空间。毕达哥拉斯定理也不是绝对的真。69生物学
    领域也同样如此。早期生物学家,如拉马克、达尔文等都把揭示生物规律作为自己的任务,但
    100多年过去,生物学发展为一个门类众多的庞大学科,而各生物学分支学科中却很少提到规
    律。生物进化专家迈尔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系各自长期进化的产物,都具有
    独特性,所以任何概括都会有例外。70 这种现象不限于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表现得更为
    突出。清华土木工程系刘西拉教授曾说:“任何工程一般不会有'唯一解',就是在一组'可行
    解'中选出'满意解',也要在工程实施中修改。”71 计算机的软件设计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
    比如垄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微软视窗95虽然经过众多编程人员的反复检测,但仍有近三千种错
    误。而且凡做软件的人都知道,每修正一次旧错误或添加一些新功能,总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一
    些新错误。72
    由于迄今为止诸如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之类科学理论同时拥有合理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都揭示了真理的一两个侧面,因而真理便不再是一个而是多个了,而原来认为的那种纯粹客
    观的规律于是便同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认识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主体
    性,并非完全是自在的东西。“科学家也像其他人一样,是自己的先入为主的理论的俘虏。如
    果他们牛顿力学学得好,这可能妨碍他们掌握更新的相对论。”73 作为对传统规律观的反动
    ,根本否定客观规律的思想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使坚持认为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人,也已经把规律理解为统计的、几率的必然性,而不是机械的、
    命定的必然性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对经济学规律的理解,可以看作是这种现代
    规律论持有者代表性的表述:“经济学的规律只是在平均的意义上才是对的,它们并不表现为
    准确的关系。”74
     行文至此,我们一直有意避免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理观或属于真理观范畴的规律论
    。而现在,我们可以用他们的论断来结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人不是神,当然不能脱离他们
    所处时代的精神,他们因此同样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自然的、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
    律支配的进程。然而,他们又不是时代精神的简单模仿者,而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思想家。
    他们将客观规律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真理认识)区别开来,把相对性赋予了人心中的真理,
    认为一切认识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历史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人们便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即是说,一定历史范围内人对真理或规律的认识始终是有限的,受着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因此任何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规律认识都不是绝对的、超时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譬如
    他们多次指出人类历史由于资料是永远不完善的,要用不变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它,
    将是无知荒谬的,科学永远不能通过对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认识的终点,因为“整个人类历
    史还多么年轻,硬说我们现在的观点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那是多么可笑……”75 应该说这
    种发展的、实践的真理观至少比现代科学哲学的同样看法早了几十年。正因为如此,马恩在陈
    述自己的见解时,从来都避免以客观规律的代言人自居,经常的表达方式是“我的观点是”、
    “按照我们的观点”等等。因此将马恩关于奴隶制社会普遍性的观点赋予绝对意义的做法是背
    离马恩原意的,是近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对马恩思想的错误诠释。但需要说明,这种将科学理论
    教条化、静止化的错误并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者才犯的错误,人类认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自
    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能够避免绝对化和教条化变形的、具有真理性的重大理论是不多的
    ,甚至是极为少见的,这其实是一种卓越的理论在取得累累成果之后所为此付出的代价。
     (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6期)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A Global History),新泽西,1988年版,第450、564-
    565页。作者
    估计仅供应美洲种植园经济的非洲黑奴便达4千万人,其中3千万在贩奴途中死亡。西班牙
    人和葡萄
    牙人对印第安人的奴役无以数计。
    2 参见多瓦杜尔:《公元前6-5世纪阿提卡的奴隶制》(Рабство в Аттике
    вVI-V
    вв.до н.э.),列宁格勒,1980年版,第106页以次对希腊思想家的相关认识有
    详细的论
    述。古罗马人,如瓦罗及一些法学家们也有与希腊人相似的论述。反观古代东方,一直缺
    少较为
    详细的讨论,以有最多文字史料的古代中国为例,日知先生考证《论语》只有一处提到奴
    隶字样
    (见胡庆钧、廖学盛主编:《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版,第11页)。
    3 98年风靡美国影坛并可能问鼎奥斯卡奖的优秀影片除《拯救大兵瑞恩》外,还有由著名电
    视主持人奥
    坡拉主演的反映美国黑奴血泪史的《珍爱》(Beloved)。这种奴隶制情结是非西方人所
    难以体会的。
    4 西方对古代和近代奴隶制的研究仍然在继续,参见拙文:《奴隶制:一个历久未衰的论题
    》,载
    《世界史研究年刊》第2期(1996年)。
    5 如赫希俄德的黄金时代到铁器时代的五段式,亚里斯多德家庭、村坊到城邦的三段式,卢
    克莱修
    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的三段式,波里比乌斯的君主制到极端民主制的六段式等等。
    6 沃格特:《古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Ancient slavery and the ideal of Man
    ),维德曼译,
    巴塞尔·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1974年版,第193页。
    7 沃格特:《古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第190-200页。
    8 当然同古代一样,也有很少数的反对蛮族人为天生的奴隶的人文主义者。参见沃格特《古
    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第198页。
    9 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十五章为奴隶
    制的专章。
    10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20页;洛克:《政
    府论》,瞿菊
    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页。
    11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和近代的思想意识》(Ancient slavery and modern ideology)
    ,企鹅书社,
    1980年版,第28页以次。
    12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和近代的思想意识》,第36页以次,第56页。另见法国史家伽兰:
    《古希腊的奴隶制》(Slavery in ancient Greece),勒伊德译,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3页。沃格特:《古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第170-171页。
    13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299-300页。
    14 马克思晚年读过雷特梅埃尔的著作,参见阿多拉茨基编:《马克思年表》,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22页。
    15 18世纪最优秀的史家吉本可以作为代表。见其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黄宜思
    、黄雨石译,
    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8-41页。
    16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和近代的思想意识》,第30页。
    17 威斯特曼:《古希腊与罗马的奴隶制》(The slave systems of Greek and Roman ant
    iquity),费城,
     1955年版,第7页。多瓦杜尔:《公元前6-5世纪阿提卡的奴隶制》,第30页。
    18 见沃格特《古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第205页。
    19 见芬利《古代的奴隶制和近代的思想意识》,34页。
    20 多瓦杜尔:《公元前6-5世纪阿提卡的奴隶制》,第30-31页。
    21 格罗特:《希腊史》(A history of Greece)第2卷,伦敦,1862年版,第59页。
    22 库基辛:《作为经济体制的古典奴隶制》(Античное классическо
    е
    равство как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莫斯科大学
    出版社,1990
    年版,第3页;沃格特《古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第172页;芬利:《古代的奴隶
    制与近代的
    思想意识》,第31页以次。
    23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与近代人的思想意识》,第27页。
    24 沃格特:《古代的奴隶制和关于人的思想》,第172-174页。
    25 多瓦杜尔:《公元前6-4世纪阿提卡的奴隶制》,第29-50页。
    26 阿甫基耶夫等主编:《古希腊史》(История древней Греции)
    ,莫斯科,
    1972年,第405-406页。
    27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与近代人的思想》,第39-40页。
    28 布赫将经济发展划分成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自给自足的城市经济、国民经济三个阶段
    ,见伯尔
    克斯坦:《希腊黄金时代的经济生活》(Economic live in Greece's golden age),莱
    顿,1957 年版,
    第148页。芬利:《古代的奴隶制与近代人的思想》,第40、43页。
    29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与近代人的思想》,第44页。
    30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马克思,中学时便熟识拉丁文、古希腊文,阅读过
    众多古典作家的
    作品,终生保持着对古代典籍的阅读习惯,同时也熟悉上面列举的大部分近代历史哲学家
    和历史家的著
    作,他们的奴隶制认识正像他们的其他认识一样是在西方现成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31 国内代表性看法可参见胡宗达先生的论文:《再评五种生产方式说》,《历史研究》19
    86-1;侯外庐: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香港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9页。国外一般认为斯大林是始作
    俑者,参见麦
    克伦南:《马克思主义和历史方法论》(Marxism & methodologies of history), 伦
    敦,1981年版,第3
    页;帕德古:《关于奴隶制和奴隶社会的一些理论问题》,转引自前引《早期奴隶制社会
    比较研究》,
    第23页即该页注释1;另见捷尔-阿柯宾:《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农村
    公社看法的发
    展》,载《亚非人民》(Народы Азии и Африки),1965-2、3。
    32 我国传统解释的辩护者对马恩原著的研读较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前苏联学者相对更为仔
    细,因此有关论
    证更为扎实,见田昌五:《古代社会形态析论》,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世界上古史纲
    写组:《世界
    上古史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八章“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周逸天:
    “关于奴隶制社会的若干札记”,载胡庆钧、廖学盛主编:《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
    。国外论证见
    尼基福罗夫:《东方和世界史》(Восток и всемирная истори
    я),莫斯科,
    1975年版,第113-149页。
    33 参阅注31。
    34 一个通行的概念或术语往往形成于它所概括的事物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如民主、历
    史哲学的概念都
    是后来问世的。所以没有明确说过“奴隶占有制社会”之类的术语不等于没有这样的思想
    。
    35 胡庆钧、廖学盛主编:《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第23-25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8-129页。
    37 《列宁选集》第4卷,第45-46页。胡宗达先生对列宁的演说有绝好的考证,他证明发表
    的演说记录
    没有得到列宁的审订,而列宁对人们所作的他的讲话记录向来是不满意的。见《胡宗达史
    学论文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页。
    38 涅罗诺娃:《苏联历史学领域中的古代世界诸剥削形态》(Формы экспру
    атации в
    древнем мире в зеркале советской историга
    -фии),
    贝尔米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0页以次。尼基福罗夫:《东方和世界史》,第176-17
    7页。
    39 涅罗诺娃:《苏联历史学领域中的古代世界诸剥削形态》,第22页。
    40 在发表列宁的演说之之前,苏联史家对于古典社会性质的认识均倾向于迈尔的古代资本
    主义经济或传统
    的封建经济的认识。在演说发表之后,苏史家接受了社会形态概念,并认为古典世界是奴
    隶制社会形态,
    但东方不是。鸠梅涅夫、科瓦列夫等均持这种观点。见涅罗诺娃:《苏联历史学领域中的
    古代世界诸剥
    削形态》,第34页以次。
    41 涅罗诺娃:《苏联历史学领域中的古代世界诸剥削形态》,第27-31页。
    42 沃尔科戈诺夫:《胜利与悲剧:斯大林的政治肖像》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第577页以
    次。
    43 沃尔科戈洛夫:《胜利与悲剧:斯大林的政治肖像》第2卷,第581页。
    44 沃尔科戈诺夫:《胜利与悲剧:斯大林的政治肖像》第2卷,第576页。
    45 《苏联共产党(布)简明历史教程》无疑对普及马克思主义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
    消极面也不容忽
    视,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学说高度机械化、教条化和简单化,造成了精神的贫乏、理论的
    简单化,使许
    多人误以为该书中的定理即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党的历史的主线便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
    争史。
    46 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7、35-42页。
    4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数量的标准有很好的说明。为此他还援引了错误的史料,即
    在希腊的一些
    邦,奴隶人数均达40万以上,平均每个自由人有10个奴隶。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00
    页。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他重复了这一标准。马克思逐句听过《反杜
    林论》,并
    参与了其中一章的写作,所以书中的意见代表两人的观点。
    48 芬利:《古典古代的奴隶制》(Slavery in classical antiquity),伦敦,1964年版
    ,第69页。
    49 见基里金斯基:《第十一次国际历史学大会上的古典奴隶制史诸问题》,载《古史通报
    》,1961年,
    第2期。
    50 涅罗诺娃:《苏联历史学领域中的诸剥削形态》,第274页。
    51 《古史通报》,1960年第4期,第9-21页。
    52 林兹曼:《迈锡尼与荷马时代的奴隶制》(Рабство в Микенской и
    Гоме-
    ровской Греции),莫斯科,1963年。
    53 随后陆续问世的有:施塔耶尔曼:《罗马共和国奴隶制的繁荣》(Расцвет ра
    бовла-
    дель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Рим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е
    ),莫斯科,
    1964年;耶里尼茨基:《公元前8-3世纪罗马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Возникно
    вение и
    развитие рабства в Риме вVIII-III вв.до н.э.),
    莫斯科,1964 年 ;
    伽里斯托夫、涅尔哈勒特、施夫曼、什绍娃合著:《古典世界周边地区的奴隶制》(Ра
    бство
    на периферии античного мира),列宁格勒,1968年;布拉
    娃特斯卡雅、
    高卢伯佐娃、巴甫洛芙斯卡雅合著:《希腊化列国的奴隶制》(Рабство в эл
    лини-
    стических государствах),莫斯科,1969年;施塔耶尔曼、特
    洛菲莫娃:《早
    期罗马帝国的奴隶制》(Рабовладель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ранней
    Римской империи),莫斯科,1971年;库基辛:《公元前2-1世纪的罗马
    奴隶制庄园》
    (Римско е рабовладельческое поместье II в.д
    о н.э.--
    I в.н.э.),莫斯科,1973年;施塔耶尔曼、斯米林、别洛娃、卡拉索芙斯卡娅:
    《公元1-3
    世纪罗马帝国西部行省的奴隶制》(Рабство в западных провин
    циях
    Римской империи вI-III вв.);莫斯科,1977年;马利诺维奇、高卢
    伯佐娃、施
    夫曼、巴甫洛夫斯卡雅:《公元1-3世纪罗马帝国东部行省的奴隶制》(Рабство
    в вост о
    чных провинциях Римской империи в I -III вв.),
    莫斯科,1977
    年;前引多瓦多尔:《公元前6-5世纪阿提卡的奴隶制》,列宁格勒,1980年。在古典世界
    奴隶制史丛
    书之外还问世了丹达马耶夫的《公元前7-4世纪巴比伦尼亚的奴隶制》(Рабство
    вВави-
    лонии VII-IV вв. до н.э.),莫斯科,1974年。
    54 贾可洛夫:《古代前亚君主国的基本经济特点》,《亚非人民》(НАА)1966年第1期
    ,第48页。
    55 贾可洛夫:《经济问题:论公元前2000年中叶近东的社会结构》,《古史通报》(ВДИ
    )1968年
    第3、 4期,见第4期第36-37页。在1998年,贾可洛夫同雅柯布森撰“古代的公民社会”
    一文,进
    一步指出奴隶制“几乎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在经济中起过主要作用。”见《古史通报》(В
    ДИ),1998
    年第1期,第23页。
    56 丹达马耶夫:《公元前7-4世纪巴比伦尼亚的奴隶制》,第164和181页。
    57 载《亚非人民》(НАА),1965年,第1期。部分论文的中译本载郝镇华编:《外国学
    者论亚细亚生
    产方式》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郝镇华同时对此轮讨论有比较详细的综
    述,见《史学
    理论研究》1992年第2、3期。
    58 见郝镇华:《苏联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一文的第三章,《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3
    期第154页以
    次,并参考其编选的《外国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一书。前苏联学者所做的史学史总结
    见卡恰诺夫斯
    基:《是奴隶制、封建制还是亚细亚生产方式?》(Рабовладение, фео
    дализм или азиатский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莫
    斯科,1971年;尼基福罗夫:
    《东方和世界史》。
    59 见丹达马耶夫主编:《古代东方的社会关系与依附形式问题》(Проблемы со
    циалъ-
    ных отношении и форм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на древнем
    восто-ке,莫斯科,1984年版,第3页。另见涅罗诺娃前引书,第271-272页。但也
    有例外,列文和伊林认为丹达马耶夫等人的看法是错误的,奴隶劳动在古代经济中的作用是相
    当大的。见两人合著书《古代印度》
    (Индия в Древности),莫斯科,1985年版,第318页。
    60 斯特卢威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上实际上一直摇摆不定。1928年他否定这个概念具有合理性,
    1931年他肯定
    这个概念,1933年的报告又否定之否定,1965年又回到了起点。见其论文《亚细亚生产方
    式的概念》,《亚非人民》,1965年,第1期。中文本见郝镇华:《苏联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
    式》,上册。
    61 参见拙文《奴隶制:一个历久未衰的论题――现代西方学者对古代世界奴隶制的研究》,
    载《世界历史
    年刊》总第2期,第276页以次。
    62 芬利:《古代的奴隶制和近代人的思想》第77页以次; 圣克鲁瓦:《古代希腊世界的阶级
    斗争》(The Class
    Struggle in the Ancient Greek World),达克沃思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52页以次。
    63 菲什:《古典希腊的奴隶制》(Slavery in Classical Greece),布里斯托古典出版社
    ,1993年版,第3页。
    64 芬利主编:《古典古代的奴隶制》,第69页。
    65 柯文尼和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8-11页
    。
    66 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7页。
    67 维柯:《新科学》上册,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9、164页。
    68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15页;
    69 特鲁斯蒂德:《科学推论的逻辑导论》,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79-81、126
    -134页;张
    汝伦:《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0-11页。
    70 见李建会:《历史特异性与生命科学的规律》,《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2期,第10
    -12页
    71 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部:《高等教育改革信息》1998年9月,第14页。
    72 《电脑爱好者》1998年第21期,第13页。
    73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上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第14-15页。
    74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上册,第17页。
    7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154、562页;第4卷,第212、51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