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如何写读书笔记(2006112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华裕学院 newdu 参加讨论
怎样写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
    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
    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
    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
    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
    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
    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
    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
    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
    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
    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