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提出,希望我们的任课教师讲课都能风趣幽默些。对于这样的要求,我是非常理解的。我本人也愿意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的确,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其授课充满激情、风趣幽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甚至在听课中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这样的老师。 可是,我们的教师不可能都是这样的类型。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讲课的风格也就不同。老师们已是成年人,有的是老年人,他们的讲课风格已经形成,不可能因为同学们是否喜欢而改变。一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是与他的性格、行为习惯、思考和表达的方式等是一致的。据我的观察,一个教师在最初登上讲台的几次课上,其讲课风格基本上就定型了,这一生不可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教师方面来说,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使自己的讲课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老师们要认识到一个基本的常识,即使讲课的内容再好,如果学生没有听进去,也是徒劳无功的。但对同学们来说,需要适应甚至欣赏多种风格的教师,从不同类型的老师那里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我还想说,多种个性和风格的教师都有其价值,大学讲坛上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前面所说的那种类型的教师,只是优秀教师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在特定的课程上和特定的对象面前会显示出特别的优越性,但在其他一些课程和教学对象面前,它可能不是理想的类型。 我们拿哲学课来说,如果一个教师的任务是将现成的哲学理论和知识向学生进行通俗的阐释,他有可能讲得风趣幽默,因为他讲解的是一个定型的知识体系,他的任务是将其通俗化。但一个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原创性思考的教师却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广阔无垠、深奥无底、扑朔迷离的领域。他是一个探索者,知道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现成理论的不确定性,所以他会小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对现有的知识体系或思想理论持怀疑态度,他会显得犹豫;由于思考得更深入,便缺少信心。犹豫和怀疑就不易产生表达观点的激情,而这可能是他的思考更为深入的表现。他也许会习惯于有限度地表达他的肯定或否定,他仔细斟酌着所使用的语言,为了语言的准确性而牺牲了表达畅快、简洁和生动。 最近媒体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位的“模范”教师。他的学生回忆说,一次这个教师讲课,他认真地数了一下,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有30多次掌声。听者给他如此多的掌声,表明听者喜欢他,这没有疑问。但按我对人类知识性质的理解,对大学课堂的理解,这个老师绝不是优秀的教师,他顶多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头脑肤浅的教书匠。在我这学期的课堂上,同学们每次下课都给我鼓掌,这也是同学们对我讲课的认可。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对课堂效果惟一的肯定方式。如果有的同学听完课后感到惶惑迷茫,感到心情沉重,感到焦虑不安——这时他们也许不会鼓掌——但这也属于教师讲课所可能或应该产生的效果之一。 我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一书中谈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举了苏格拉底的例子。苏格拉底是西方最伟大的教师,他与人的对话在形式上是枯燥的,但在内容上却是深刻的。它给人智慧上的启迪。有记载说,当苏格拉底来到运动场时,年青人放弃了他们最喜爱的体育竞赛,围着他问这问那。苏格拉底的对话也常常没有结论,“没有结论的结论”,这就是他的风格。但与苏格拉底谈话的雅典人说:听有学问的人谈话,真是其乐无穷。 据说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讲课时,一般事先没有准备,在走向教室的路上选择一个题目,然后坐在课堂上思考这个问题。与独坐书斋的思考不同,他会将头脑中想的东西说出来,类似自言自语: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认识,但这样认识的话就会有怎样怎样的问题;另一些人提出那样观点,但如果那样的话也有缺陷……几个答案都不能让我们满意,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呢?但这样也面临着困难……这时,可能就下课了。学生们没有得到一个结论,更没有明白地掌握一个ABC,对于期末考试可能没有任何帮助,但他们经历了一位哲学家思考的过程,也了解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如果你有幸或不幸遇上了苏格拉底和维特根斯坦,你是拂袖而去呢还是坐下来尝试接受或忍受他们? 也许有的同学说,你说的太玄了。我们没有苏格拉底和维特根斯坦,因此,我们只要听着舒服、听着高兴。是的,我们没有苏格拉底和维特根斯坦那样的大师,但我们有苏格拉底和维特根斯坦那种类型的学者和讲课风格的教师,并且,如果说我们没有产生苏格拉底和维特根斯坦的话,那同学们也负有责任,因为同学们不能接受和欣赏他们,便将他们都扼杀在摇篮里了。你们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迫使教师按你们的方式去塑造自己。 要知道,老师是学生培养出来的! 而你们塑造出来的老师也反转来塑造了你们,使你们也不会成为苏格拉底和维特根斯坦。 我这里不是为表现拙劣的教师辩护,似乎他们不受学生欢迎,都是学生素质低,不能欣赏他们。不是的,的确有许多教师是不称职的。即使最有名的高等学府,也会有一批教师,不但没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能力,也不能真正掌握现有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其向学生讲个明白。如果同学们指责这样的老师,我完全理解;如果同学们认为我们这门课上哪个老师属于这个类型,我立刻换人。但有的同学过分追求课堂的生动有趣也不是正常的。 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能够将注意力从讲课的外在形式转向其知识和思想内容。对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来说,一门课能够吸引你,让你感到满足,不应该仅仅由于其生动有趣的形式,而且由于——或更多的是——其丰富新鲜的知识、深刻的思想、严谨的逻辑;这意味着,即使没有那样华美的形式,只是内容本身就能深深地吸引你。你从中得到的不仅是浅表的愉悦和快乐,而且是心灵的洗礼、智慧的启迪、灵魂的震撼。你感到一股智慧的甘泉淌入你的心田,你感到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你觉得触到了问题的深处,你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如果你体验到过这些,你就不会满足于开心一笑了;如果你追求这样的体验,那说明,你的智识水准、求知欲望和精神境界已经能够与一流学者进行交流了。 据我的观察,目前大学生对课堂趣味性的要求有一定的偏颇,反映了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某种不良倾向。对教师来说,如果讲课的幽默感是自然流露的,并且是与讲授内容混然一体的,没有因为幽默而伤害内容,那当然是优秀的教师所应该追求的。但如果仅为了博学生一笑,刻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那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要这些趣味性的点缀而能够吸引学生才是更可取的。因为大学教师不是小品相声演员,不能以娱乐学生为目的;大学教师也不是搞传销的,刻意追求宣传效果;大学教师不应该像布道的牧师那样需要情绪的感染力,不应该像说评书的那样为了效果而剪裁内容,也不应该像政客之类的演讲者那样以说服听众甚至控制听众为目的。大学教师是知识的阐述者,准确客观是其生命之所在;他是真理的探索者,在与学生携手在知识的原野中摸索前行时,将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如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他是思想的交流者,以自己的无知、思维的矛盾和缺陷坦诚地面对学生。那么,在这样的老师面前,你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