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高校历史专业实施了面向21世纪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课程甚至实现了跨越式突破。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史专业各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国内各高校历史专业普遍对此重视不够,广大教师仍沿袭着"黑板+粉笔+教材+讲稿"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这门原本是最精彩、最生动、最丰富的学科却因为教学手段的贫乏、单调而变得刻板、乏味,历史专业的教学就像它所传授的内容一样散发着陈旧的气息。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适用于教学的科技产品问世及应用技术得到推广,如新式幻灯机、电视机、投影机、录音(像)机、多功能剪辑机等等,相当多的中等学校已大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兴起,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高校的这种状况既不适应新世纪对历史专业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很难与中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接轨,更制约着教学改革前进的总体步伐。研制适合高校历史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实现高校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2002年5月,李岚清副总理在观看笔者制作演示的多媒体课件《文艺复兴》后也强调了高校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从2000年春开始,我们在所授《世界古代史》课程中进行了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的改革尝试,开发研制了《世界古代史多媒体教学课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益。现将研制应用该课件的概况择要略述如下。 一、课件设计制作思想、原则及注意的几个问题 该课件的总体设计思想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面向教师、面向学生”,既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满足学生课后学习之需求,既能“助教”,也能“助学”。基于此,本课件的开发设计就是要给高校历史专业世界古代史任课教师提供“备课、授课”二位一体的功能,为历史专业学生提供课后复习阅读、深化扩展教师授课内容的学习功能。 该课件的设计原则是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尽量考虑学生课后学习的需要,为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师和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教学资料。因此该课件的编写研制不仅要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更要有各方面全面丰富的信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核心,同时又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留有余地和空间,使课件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根据笔者的体会,开发研制世界古代史课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新性和真实性:开发课件时需要大胆创新,但不能虚构。世界古代史课件应当既实用又新颖。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符合历史本来面目,不出现知识性错误,避免误导学生。课件中引用的文本、图片、音像等资料必须准确无误。尽量选用纪实性质的材料,一般不采用表演虚构成份较多的电影。 2、针对性和优效性:开发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原始素材,在选择时,应尽量争取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对有关的古代史图片要精挑细选,选择针对性强的图片,对选用的录像、视频,更要注意截取是否准确、恰当,过多既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也占用计算机大量宝贵的存储空间(多截取几秒种就是几兆的空间)。有时,因为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导致忽略了心理学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往往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画面和图像上,而无法专注于画面和图像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就有点得不偿失。因此研制课件时切忌过分追求动画、声音效果,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 3、启发性和趣味性:利用CAI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比如将大量图片、音像资料引入课堂以后,能够直观地显示一些过去的历史现象,可以化繁杂为简易,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世界古代史知识,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是,过于形象、直观的课件有时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发课件时应当在“趣、疑、难”上下功夫。有趣味的课件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疑问时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一定难度可以促进学生充分调动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据美国计算机教育的著名学者J·Kulik教授1996年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教学,学生学的知识可以更多和更广;对掌握同一知识内容,可节省30%左右的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因此,课件中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尽量集成各种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易用性和可操作性:课件是为世界古代史教学服务的,而不是为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因此它的界面设计应提示清楚,操作应方便易记,让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使用时只是敲击键盘或鼠标而已。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学中各种意外突发事件的产生,演示进程应当灵活可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控课件的演示进度、次数,甚至先后顺序,减少出错的机率,允许误操作并有明确的信息提示,返回并继续教学过程。 二、研制世界古代史课件的主要步骤 随着一些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平台的出现,开发和制作课件正逐渐成为一种轻而易举的工作。象方正奥思、FLASH、 Power point2000、Author ware 等多媒体编辑系统,一般任课教师只需要经过短期(2--3周甚至更短)培训,基本上就可以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一般来讲,开发、制作课件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方案设计:分析研究世界古代史教材,从中探寻、发掘适合于以多媒体形式表现的内容,设计课件的总体架构。 2、教学设计:在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仅要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更要有各方面全面丰富的信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核心,同时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留有余地和空间。 3、脚本设计:脚本相当于影视创作中的分镜头剧本,是CAI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说明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制作CAI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所需图文声像及视频资料等。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也进行所需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组织多媒体素材。在准备所需的素材时,应注意广泛搜集,以备运用。对于视频录像如录像带或VCD上的素材,可用超级解霸5.5或视频捕获卡等获取;,对所用历史图片可用扫描仪获取或从网络及有关素材光盘上下载,还可用抓图软件截取。 4、集成课件。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记忆结构是“联想式”的。联想式的记忆结构就要求知识元素的呈现和表达应该是非线性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制作课件时,超媒体技术是必须采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所谓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可以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使知识内容的连接和管理以非线性方式进行。采用超媒体技术,就可以设计出由师生方便地选择和控制所用的各种媒体和各种学习方法,创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同时考虑能使学生更方便、更快捷、更广泛地获取知识。具体设计时要做到:⑴图像设计要求构图合理,动静结合,色彩明快。好的课堂演示课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动感强,学生喜欢具有强烈动感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的图像,应采用线条清晰、色彩明快的图片;模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应采用动画演示。⑵文字设计编排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应尽量采用大号楷体字或宋体字。清楚明白的文本出示可以画龙点睛,弥补动画演示的不足,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二次强化之目的。集成课件有多种平台可供选用,如方正奥思、FLASH、 Power point2000、Author ware及Web页等。建议采用功能强大、制作简单、易于操控的Power point2000(也称演示文稿或电子幻灯片)为制作平台。 5、课件试用及评价。将制成的CAI应用于教学实践,广泛征求课件试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课件进行修改补充,使之臻于完善。修改后的课件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及时吸纳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并进行更好的技术处理,从而使课件更加趋于合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一个多媒体课件从脚本的构思、素材的搜集,一直到多媒体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的实践经验,由任课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课件,平均开发周期比较短,也比较适用。 三、运用世界古代史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制作世界古代史CAI课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但作为课堂教学环节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使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最佳效果特点。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表现,应精心挑选那些非CAI不能或只有CAI效果最佳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用,充分发挥CAI的优势。在讲授一些理论思辨色彩较浓、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时(如私有制阶级的起源、社会大分工等),CAI很难显示出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而在讲授诸如金字塔的建造、马其顿方阵及军事征服与扩张等内容时则CAI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应尽量避免为单纯追求CAI而落入俗套,在研制运用课件中出现“讲稿或黑板”搬家现象,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最佳效益特点。在教学中,计算机作为最先进的媒体,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媒体,开发一个课件要耗费设计者、开发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它应与其他媒体优化组合,产生最佳教学效果,才有最佳效益。如果利用CAI课件教学产生的效果,其他媒体(如幻灯、录像、投影仪等)也能达到,则虽有最佳效果,却无最佳效益。因此,我们利用CAI课件教学时,应注意计算机与其他普通媒体的优化组合,以期产生最教学效益。 3、要特别注意,CAI课件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手段。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敬业精神。 四、运用世界古代史CAI课件的教学效益评估 自2000年春开始,笔者将研制的CAI课件先后应用于1999级、2000级、2001级本专科和2000级、2001级研究生班的世界古代史课程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增强了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CAI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综合功能,将图文声像及视频剪辑聚合为一体,有序、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示各个直观素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世界古代史学科的“一度性”难题,活化了课堂教学。历史学科(包括世界古代史)的“一度性”(即一去不复返性)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传统的历史教学,基本上靠的是教师文字语言的阐述,其吸引力有限,制约了对历史现象的形象性理解。而CAI课件能够方便地传递图文声像等多样化信息,而且能够将其集成起来,这就为再现部分历史提供了可能。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实物、艺术作品、考古遗存都能为课堂教学所用,从而大大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历史视野,学生也由此对该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涵量,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信息量,完成教学目的,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益,是教改的主要目标之一。CAI就是一种高密度、高容量、高效益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CAI课件应用于世界古代史教学,在激发学生对世界古代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充满求知欲,更好地吸收相关知识。同时,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节省了书写板书和悬挂教学挂图的时间,使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根据笔者的体会,应用CAI可比传统媒体大约增加30%的课堂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课时压缩而造成的任课教师对世界古代史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难以讲深、讲透的问题。 3、 强化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世界古代史课程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而学生在认识历史的学习活动中,虽说其全部心理过程都起作用,但感知是认识历史现象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CAI课件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把本不能再现的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所学内容的质量。 此外,运用CAI课件还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工作强度,改善授课环境,减少了黑板讲台污染对教师健康的潜在危害。 当然,运用CAI课件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已在课前集成编辑于软盘或光盘上,一般不能于授课过程中即时删改增减,故任课教师的课堂临场发挥受到了一定局限;学生则往往只关注CAI课件演示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其他重要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和笔记;如遇停电或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完成。另外,教师与学生都有一个逐渐适应熟悉CAI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过程。 (本文作者陈德正系聊城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电话:010-62204654、0635-8258880;信箱:cdz62@163.com) 附:《世界古代史多媒体资料光盘》内容简介 该光盘由以下内容组成:1、《世界上古史多媒体教学课件》,以Power Point演示文稿为制作平台,操作简单,修改方便,可供高校历史系师生课堂教学或课后参阅;2、《世界上古史课件制作图片素材》,包括各种高清晰度历史文物、古迹遗址、彩色地图等图片达500余幅,可供有关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使用,免除了搜集、扫描、下载图片的辛劳;3、《世界上古史论著资料集锦》,包括古今中外近百部经典著作和史学名著、世界上古史论文资料索引、近700篇历史专业的论文(其中大部分是网络论文),共计290M,近3亿字节,多数资料可编辑、打印、下载,可供历史专业各类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课后自修和备考研究生时参阅,解决了历史专业各类学生专业论著阅读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 光盘部分论著资料目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6年新版1-4卷)、《毛泽东选集》(1-4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罗素《西方哲学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宏观世界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英文)、《柏拉图文集》《理想国》、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汉穆拉比法典》、《罗马十二帝王传》、恺撒《内战记》、《高卢战记》、《卡特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古代世界史纲》、《希腊神话故事》、《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法老的复活》、《众神的宫殿》、《废墟的真相》、《古代法》、《法学总论》、《万民法》、《物种起源》、《文明的秩序与重建》、《古文明探秘》、《世界五千年》、《回首一万年》、《影响世界历史的100次战争》、《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文化模式》、《思想自由史》、《人类曾经被毁灭》、《斯巴达克思》、《亚里士多德全集》(一)、《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草原帝国》、《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人》、《圣经》、《初识佛教》…… 《史记》、《左传》、《管子》《论语别裁》《拿破伦法典》《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21世纪》《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柏扬《中国人史纲》房龙《宽容》《世界排行榜》《错觉——朝鲜战争》《抗日战争启示录》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解体》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极端的年代》《革命的年代》《法西斯演义》葛剑雄《统一与分裂》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卢梭《社会契约论》《论神》《顾准日记》《异端的权利》《君主论》《太阳城》《乌托邦》《历史决定论的贫困》《霜冷长河》《细胞生命的礼赞》《时间简史》《停滞的帝国》《人权宣言》《妇女解放宣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