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从广义上讲,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我们讲的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科学。它研究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国家的产生,阶级社会的出现。它包括人类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不可推翻的,也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的一个过程。 二、学习世界史 我国世界史研究在三、四十年代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介绍和翻译了一些国外著作。学科也称西洋史、西洋文化史,都是从古讲到今。以欧美学者的观点为主。带有欧洲中心论的倾向,忽视欧洲以外地区,只偏重于两河流域和埃及。在49年前,这门课程在历史系是必修的,其他人文学科作为辅修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49年以后,我们学习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整个教育体系作了转化。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统帅历史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思想改造。还进行院系大调整,办单科学院,文理分开。确立中国史、世界史两大块。教材采用前苏联塞尔格耶夫的《古希腊史》、阿夫基耶夫的《东方史》,和前苏联社会科学院编的多卷本《世界通史》,作为统编教材。 1961年,(北大)周一良先生写了《世界通史》。这本书还显然带有前苏联编的多卷本《世界通史》的烙印,可以说是它的简缩本。但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尝试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撰写世界历史。 此后,世界古代史教学不时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 1976年恢复高考后,世界古代史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认真规划,一整套教学培养体系建立起来了。1978年12月,在长春召开了第一次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成立大会。 在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一个人,他为这一学科作出了一生的奋斗。他就是东北师大的林志纯先生。林先生在70年代中期,除了本人坚持研究,还鼓励青年学者继续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写出了著名的《世界上古史纲》,1973年、74年开始启动,80年代初陆续出版了上下卷。为世界古代史教学研究作了奠基。此后,成立了世界古代史协会,各大学、研究机构逐渐恢复正常,开始招收研究生。浙江大学的世界古代史硕士点是全国第一批设立的硕士点。我们前辈的胡玉堂、王正平、毛昭晰先生在当时走在了国内研究的前列。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五阶段 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5个主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作为自己的标志。 1、 原始社会 从大约6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到国家产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为止。 2、 奴隶社会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形态。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间在不同地区有早有晚,结束的时间也不一样。 3、 封建社会 4、 资本主义社会 5、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初级发展阶段) 由于世界史讲的是从古到今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内容繁复,上下几百万年。要把这些内容放在一门课里讲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把世界史分段讲授,根据上述社会形态的演变,把世界史分为古代(上古)、中世纪(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几个时期讲。 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阶段的历史。研究对象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发生、发展、繁荣以及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和奴隶占有制的发生、发展、繁荣与衰亡的过程。其时间的上下限为从人类产生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四、世界上古史的学习 世界上古史研究的范围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社会。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与这种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实行原始的公有制。因为人们离开了群团,一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人们必须以集体的力量才能同自然界作斗争(如狩猎活动)。这就决定了当时人们必须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但我们还要看到,这种原始公有制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狭隘的社会集团里实行的。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个体劳动逐渐代替集体劳动,有了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和国家。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曾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进步。 可是,奴隶制社会是建立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的。到奴隶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逐渐萌芽起来,在奴隶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打击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被推翻,奴隶制社会为封建社会所代替。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掌握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特征、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制社会基本特征,奴隶社会各国的共性、特征,奴隶的作用、奴隶的斗争,人民创造的文化。 五、世界上古史依据的材料 我们学习世界上古史依据的材料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我们学习原始社会史,还得依靠地质学、古人类学、考古学、古气候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所提供的资料和新的技术成果。因为原始社会史是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它没有给我们留下直接的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必须借助这些学科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研究。 同时,还要注意到民族学所提供的资料,民族学是研究一个个民族的学科。直到今天,在世界上一些地区还存在仍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或部落,他们的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婚姻家庭制度等等资料,对我们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关系有很大帮助。 此外,古代人关于原始社会的传说,也有很大参考价值。研究奴隶社会的历史,除古代史学家留下的著作可供参考外,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也非常重要。 学习的困难之处在于,资料少,有的刚发现,有的有待于发现,有的历史还很不清楚,有待于去研究。 六、基本教材 近二十年来国内出版的八种主要世界古代史论著(教材)介绍如下。它们既是学习本专业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了解本专业在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发展变化的参照代表。 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 3.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 4.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