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讲近代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纵横析成败
| | | 今天,听许倬云先生讲中国近代史,题目是《戊戌变法事件》 他把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做了全面的比较,从历史横向的眼光,分析了为什么一败一成。 讲座已经录音,不日将在“中国讲座网”登出音频。这里是听讲座的一点记录和心得,我不是学历史的,若有出入,请以许先生的音频为准。 戊戌变法,发生与甲午战争后三年,国人上下震惊,单纯的学西方的洋务运动已经不行,中国以前被英法洋人打败,现在被东方的小小日本打败。震惊前所未有。 康有为,写了《大同书》,其中有破八限,打破“君臣,父子,国家,民族,宗教,夫妻,家庭”等的界限,实现天下大同。此书是戊戌变法革新派的理论基础。其命题在于大破大立,文化革命。但是其破的程度,超过了中国传统观念所能接受。天下分为“大同”和“小康”的阶段。光绪从珍妃那里听到这本《大同书》,问他的师傅翁同龢。翁同龢大惊,连忙跪下说,我不敢和皇上谈这本书,是谁提前这本书,要杀头的,我也不去多问了。等光绪赦他死罪,问他此书理念是否可行,翁同龢才跪着说,其“小康” 是可能实现的,然后彻夜长谈。 中国皇权巩固,民心伦理所向。太后是光绪皇帝之母,不能杀废。而且当时大清,和天下,基本同意。一个例子是,打败太平天国,多次有人对曾国藩劝进,让他去清而代之称帝,他执意不肯,其中也是不敢违民意。 而日本不同,从1082年700年里,一直是幕府执政,天皇虚设。许先生举了有趣的例子,天皇无钱无权,能够给人的赏赐竟然是扇火的蒲扇。如果老佛爷或者光绪给个赏,哪件不是价值连城。 中国的戊戌变法,共103天,天天发布新的法律,最终以慈禧太后密传袁世凯政变镇压而告终。 戊戌变法失败,主要由于没有经济基础,没有民意基础,没有重臣加入,加上面对的是异常强大的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满清势力。这样的自上而下的革命,不能够贯彻。 而日本,新兴的军火工业中,财阀支持的小商人,小伙计,败落武士,组成“奇军”。又加上九州的地方军阀支持,起了极大的作用。这些财阀,是现在日本商阀三菱,三井,住友的祖先。 日本勤于西学,向德国学工业,向美国学教育,向法国学政治。一个有趣的例子,当时日本派了一个学习团去法国学军事,1870年正好发生了法德战争,德国一举击败法国取得莱茵两省,第二天,这个日本学习团就不见了,离开法国都德国去了。我既然来学,当然要学可以打胜仗的了。日本的好学,和骑墙,可见一斑。 而中国呢,自清灭明以来,学术转而考据,一直未有独立的思想大家出现,民智未开。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会如何呢?可能会走君位虚设的路线,或许免得中国日后混战和内战。但以康梁的基础和学识,恐怕还不能治国。许先生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光绪的重要智囊,珍妃的师傅翰林文廷式,与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笔谈。文廷式对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经验很感敬佩,竟提出让内藤找多个日本管理之人,将来给中国的中央和每省都派去,协助管理。还好,内藤头脑还算清楚,回答,中国的治理,还是让中国人来吧。如果当时变法成功,真是请日本人来管中国,日后也不必烦劳日本费劲搞什么皇姑屯,卢沟桥了。 谈古论今,许先生还提了一个有趣的预见。笔者认为,以史论事,希望这不要成为又一个民族主义愤青的依据。许先生说,《老残游记》一书,以今影寓未来。其中提到一个观点,中国要兴,需要两个甲子的轮回,从1880年开始,到现在正好也是两个甲子。中国该兴。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依靠的是军阀财阀,此后这些家族一直占据政府高位,把握经济命脉。日本首相,其中五个都是出于一个家族。这给日本的政治,经济,加上了甩不掉的枷锁。从明治维新至此,150年了,日本国运也如樱花,灿烂而有谢,日本国体此轮的气数,恐怕也该尽了。 Reference: 1. 大同书: http://www.bioon.com/book/zhonghe/china100book/24.htm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