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89年,一支东哥特军队从毫无设防的意大利东北长驱直入。 东哥特是公元四、五世纪潮水般涌入罗马帝国境内的日尔曼人部落之一。当时的日尔曼部落分成东西两大块,哥特、汪达尔、伦巴德居东;撒克逊、苏维汇、法兰克、阿勒曼尼在西。由于匈奴人由东向西的猛烈挤压,西哥特人成为首批进入帝国边境的日尔曼部落,并由此奏响蛮族大迁徙的序曲。但在持续整整一个世纪的蛮族对罗马帝国中心地带的冲击、洗劫队伍里,并没有东哥特人的身影。东哥特人一直停留在帝国东部的顿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他们曾在匈奴的挟迫下进攻东罗马,但很快就转为联合罗马抗击匈奴。在被罗马人称为蛮族的日尔曼各部落中,哥特人,尤其是东哥特人,是接触、接受罗马文明(基督教也权且算是其中一部分)最早、最深的一个。当西罗马帝国被西哥特、汪达尔、伦巴第和匈奴撕扯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最后一位少年皇帝流放坎帕尼亚,西罗马帝国的宏大帷幕缓缓闭合之际,东哥特人,直奔意大利而来了。 当时占据意大利的,是奥多亚克。关于奥多亚克,一般史书上只说他是罗马帝国的蛮族雇佣军首领,在476年废掉帝国最后一个皇帝,从而结束了煊赫千年的“世界之国”,但奥多亚克究竟是蛮族里的哪一支,各书均语焉不详。有几本书说可能是西罗人,西罗人属何支系?是否跟日尔曼人有关?全没交待。罗素以他一以贯之的随意口吻,一带而过地说他是东哥特人。不过这都已无关紧要,另一支东哥特军队正在进入意大利,一段新的历史就要起笔开写了。 这段新历史的主人公,名叫狄奥多里克,在欧洲,我猜想他是个接近家喻户晓的人物,是许多有吸引力的故事里的主角。但这时,他还是一个血气方刚、年青有为的军事首领。狄奥多里克的部队很快扫清了意大利境内奥多亚克的势力,然后以铁桶阵围兵当时意大利首都拉文那(拉文纳也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的首都,罗马因数遭劫难,早已荒败,并已成为基督教的权力中心,无论从军事、经济、宗教、政治角度,都不适合再作行政首都),一围三年。直到这时,奥多亚克才来开始跟可能是同族兄弟的东哥特人谈和解,“许以共治”,隔江而治或轮流执政的意思,狄奥多里克想都没都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围城部队“和平进京”,大家相见甚欢,设筵庆贺,举杯交错,在筵席上,狄奥多里克麻利地干掉了奥多亚克,奥多亚克剩余部将也一并屠戮尽净。可见,天真地以为蛮族就没有头脑的想法是多么危险。 从此,狄奥多里克成为意大利之王。 按中国人的说法,狄奥多里克属于奉诏讨贼。当奥多亚克把西罗马帝国最后一点破布帘子式的象征也弄掉后,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所谓拜占廷帝国开始煞有介事地以罗马帝国唯一主人的姿态来发号施令了。这是个货真价实欲望大于能力,名头大于实质的帝国,不过它很懂得合纵连横、驱狼灭虎的道理,于是唆使狄奥多里克从潘诺尼亚(今匈牙利一带)起兵进攻意大利。狄奥多里克呢,听皇帝芝诺让自己到罗马去一趟,暗藏已久的夙愿即时点火,乡下孩子进城的热切勃然而发,十万精兵铁骑连夜拔营起寨。 从此,古罗马帝国的中心废墟上,座落起一个哥特王国。一位来自蛮族的东哥特首领,成为罗马人的王。 ——而狄奥多里克,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王。 此时的意大利,是何种光景? 历经百多年的战争耕犁,5世纪中后期的意大利,衰败得迅速而彻底。人口急剧减少,以致于不得不用法律强制规定,寡妇五年之内必须再嫁;粮食供给极度匮乏并时常中断,曾经骄奢极欲的罗马人现在已学会忍饥挨饿;生活费用奇高,货币贬值,许多家庭不得不强迫子女加入僧侣(基督教堂就是那时的免税区);城里人不断地逃往农村以躲避战争和经济压榨。公共建筑和财产被肆无忌惮地盗取和破坏,那些让后人惊叹不已的精美雕塑群,成为天然采石场和战争中的随手兵器;狄奥多里克进军意大利途中的随军幕僚眼中所见:满地荆棘,田野大多荒芜。 但是,随着狄奥多里克统率东哥特人到达意大利,一个新的好日子破晓了。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东哥特人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怎样的新政权,且听史书记载和后人评阅。 狄奥多里克在节节胜利的时期和血气方刚的年岁收起了手中的长剑,这在野蛮人中称得上是一个少有的值得大书特书的范例。哥特的王权在从西西里到多瑙河、从西西里或贝尔格莱德到大西洋边的广阔地区建立起来,连希腊人自己也承认狄奥多里克统治着西部帝国最美好的一片土地。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令人有轻松之感的,是从汪达尔人的肮脏历史转到最高贵的日尔曼族——东哥特人的历史,转到日尔曼征服中最高贵的人物——意大利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历史。狄奥多里克名义上是以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的总督地位来统治意大利,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独立的日尔曼国王,他意图尽其力之所能,像罗马统治者一样来统治。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哥特人对意大利的征服并不意味着罗马文明的终止,在意大利人兼哥特人的王,狄奥多里克统治下,意大利的民政完全是罗马样式的,意大利享有和平和宗教自由(直到该王临终以前),他是英明强干的君主。他任命执政官,保留了罗马法和继续推行元老院制度,当他去罗马时,他首先访问的地方便是元老院。 罗素《西方哲学史》 名人大家的赞叹少不了溢美之词。不过,曾经的世界文明屋脊的废墟上,惊涛骇浪般的劫掠、毁灭、暴虐、迷狂过后,一位蛮族首领“文景之治”式的复兴古典文明的施政,不说标新立异于当世,与日尔曼部落中最伟大的克洛维-法兰克、最臭名昭著的哥萨里克-汪达尔、最冲动一时的阿拉里克-西哥特以及其余几支相对平庸的部落形成对照,对于熟知元史(九儒十丐)、明清替换史(扬州三日、嘉定十屠)以及诸多改朝换代故事的中国人来说,狄奥多里克的行为,怎不让人好生感叹!要知道,经过西哥特、汪达尔、勃艮第和“上帝之鞭”阿提位一波接一波马刀挥舞下的铁蹄蹂躏,曾经骄傲无比的罗马人,不论是元老、贵族还是骑士、平民,早已学会默默忍受,早已丧失了生存的基本选择权。 但狄奥多里克,宽宏大度地给近乎已是惊弓之鸟的罗马人、意大利人,复原了一个罗马帝国,尽管范围小了许多(早在奥多亚克兵变登台之前,西罗马帝国原先的几大行省,不列颠、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和伊利里亚早已像人体四肢被齐刷刷斩断,仅剩一个意大利半岛,像是仅剩的一截头颅和上身胸部,作为西罗马帝国最后的残余象征),但却是一个地道、安宁、建设、宽容的罗马。 禁卫军卫队长、罗马省长、财务官、办公室长官与国家和皇室财务官们一起,仍继续行使着国务大臣的职务,关于司法和财政等一些较次要事务则交给7 个执政官、3个监察官和5 个行政官去管,他们全根据罗马司法制度的原则,甚至按它的形式,管理着意大利的15个区;附带有荣誉和丰厚收入的行政管理工作只能由意大利人担任;人民仍然保留着他们的服装和语言,他们的法律和习俗,他们的个人自由,更有三分之二的人还保有他们的田产。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经过最初几年后,经济开始复苏,社会安全极好,同时代人均羡慕不已;失业有所缓和,物价得到控制,传统的竟技活动得以恢复。狄奥多里克的时代,在文化领域也是帝国时代的继续,拉丁文学有了某种程度的兴旺,鲍依修斯和卡西奥多鲁斯成为名重一时的文人学者,罗马和拉文纳之外,米兰在此期间获得很大发展,成为意大利新的文化中心。 在对外政策上,狄奥多里克两手抓,一是同君士坦丁堡维持友好关系,二是以婚姻结盟来使自己在整个西部帝国范围内成为一个威严的仲裁、调解角色。为此,他全部的家庭女性资源,一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位侄女,全都派上用场,分别结亲汪达尔、勃艮第、西哥特和图林根的国王。 [意]路易吉•萨尔瓦托雷利《意大利简史》 哥特国王十分注意保存他们所征服民族的纪念物,皇家敕令一再禁止公民们自己损伤、不注意保护或加以拆毁。有一位专业建筑师,每年得200镑黄金的款项,2.5万块砖瓦,加上卢克林港口的关税收入,全拨作城墙和公共建筑的修缮费之用。对于铜铸或石雕的人或兽的形象也同样十分爱护,包括马、大象、公牛、小母牛等等,有一个专职官员保护着这些被狄奥多里克看作是装点他的王国的最高贵的艺术精品。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狄奥多里克为什么要复原一个罗马? 这得让我们先来稍稍认识一下我们这位主人公。 由于笔者手边史料有限,有关狄奥多里克本人的生平事迹甚少,且东鳞西爪,各说不一,只知他本是一位东哥特王子,早年曾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当过人质;东哥特先是联匈奴搞罗马,后又联罗马搞匈奴;狄奥多里克祖上很早就信奉了基督教的阿里乌斯派(基督教历史上著名异端之一)。由此可见,狄奥多里克虽属蛮族,却像阿喀琉斯在冥河浸过一样,早就在文明的中心深受浸染,又见惯错复杂情势中的纵横摆阖、折冲樽俎,军事、政治、宗教、外交、文化,顶极政治家的五大要素,孔子所说“文者武备,武者文备”无一不齐,辅以鼎盛之年的体力和胸襟,落魄的罗马人称他野蛮人,就只能视为一句酸语!狄奥多里克呢,想不好好当国王都难!所以,一听是蛮族,或诸如此类外在名称,就喜欢顾名思义,有这种癖好和习惯的人们啊,小心被铁打的事实拍疼你的小脸。 复原罗马,如果说这是基于狄奥多里克本人的原因,那么客观方面,有本书是这样剖析、阐释的: 在频繁出现的无政府时期,某些非意大利人司令官或统治者,要使其母国(意即占领地)脱离帝国,组成他们自己的独立领地,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由于他们已成为罗马人,他们就会比他们的那些罗马土生土长的前任们对那个世界性的永恒的城市保持更为狂热的忠诚。待到帝国解体,这种对罗马名称的尊崇,成了日尔曼征服者对罗马和基督教的一切东西都怀着矛盾心理的根源。 进行征服的日尔曼首领,面对无形的罗马权力和威望,摇摆于身体力量的强大和毕恭毕敬的卑谦之间,他们觉得需要服从于被他们征服了的东西。 阿陶尔夫(西哥特人首领)承认,他起初曾强烈希望将罗马这个名称抹掉,把整个罗马建成一个哥特人帝国,但长期的经验告诉他,哥特人由于其无约束的野蛮状态,不可能被迫遵纪守法,而废除法纪则意味着国将不国。于是他决定,用哥特人的力量来恢复和加强罗马名称的权威,以获得名望,并以他无力取代的罗马的恢复者形象而传之后世。因此他停止了战争;因此他力求和平。 这也是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的政策。狄奥多里克夺取意大利和西西里后,就决定放弃他的成功的军事征讨,而致力于保存和恢复传统的罗马制度,并将其行政管理留在当地人手里。他给东罗马皇帝写信说,我们的统治将是你们统治的模仿。 [德]埃里希•卡勒尔《德意志人》 就这样,在血沫飞溅、残垣断壁、人心惶惶、末日恐惧的意大利,罗马文明的心脏地带,在经过贫穷、瘟疫、饥饿、死亡,残杀等种种蹂躏之后,罗马帝国的孓遗子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重归了一个安宁、富足、有公共娱乐的年代!狄奥多里克在意大利王位上的33年,让人想起中国南北朝的梁武帝。一个短暂的拨乱反正的王朝,一个风云变幻狂暴肆虐后的宁静港湾,一段昙花一现的幻觉美景,无可挽回的回光返照的最后霞光。 三、四十年光阴,足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否,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却不过是白驹过隙、电光一瞬。历史进程中的嬗变演化,并不像史籍纪年那样截然明确,如同现实世界中的国界,也没有地图上的清晰红线,从古罗马到中世纪,公元476年根本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河界标识。存在于4—5世纪交替的狄奥多里克王朝,却正好成为古罗马文明与中世纪交接的一座小桥,无意间,它成为两座巨大历史文明碑石衔接处的一抹灰泥。而我,更愿意用最后一缕晚霞来比喻,美丽、虚幻,绚烂、短暂;太阳之前已落,长夜即将升起。 对于狄奥多里克王朝及其统治,尽管有几位史家不吝美意的称赞,但我想,不同之见难免并存。狄奥多里克带兵进入意大利,属不属于侵略者的武力占领?罗马帝国已亡,恢复亡者生前的衣着打扮,会不会是一桩丑陋的借尸还魂的无谓闹剧?会不会是中国人所说的复辟倒退?像张勋的“辫子进京”? 不管怎么说,狄奥多里克止战弭争,保障和平,恢复粮食供给,重建中断的交通道路,恢复商业贸易和一些罗马式的公共娱乐,还有狄奥多里克的宗教宽容,这些内容,后人的评价很容易众口一词。但狄奥多里克完全袭用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和体制,财务官、执政官与元老院,这些在当时或许早已是有名无实的一具躯壳,会不会就像数百年后奥托创建的那个也延续了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用伏尔泰的话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也不是帝国,完全只是一个波德莱尔式的向晚霞致敬和追梦,一件晚霞织成的霞帔,一声扶柩送灵者发出的长长叹息? 罗马帝国死了,谁来给死去的罗马帝国送葬?罗马人?罗马人早已自顾不暇;基督徒吗?伟大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以鲁迅式的情感,说明自己对它的灭亡的毫不可惜。只有远道而来的东哥特人,狄奥多里克,成为恺撒、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唯一的扶棺送行者。 直到这时,那曾经庞大无比的伟大罗马帝国的送终哀乐才真正响起。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饶你曾经地跨欧非亚,饶你曾经地中海是内湖,饶你曾经庞培、凯撒、安东尼、奥古斯都,“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狄奥多里克,这位来自日尔曼神秘、幽深森林的蛮族首领,以一种山里人特有的纯朴和虔信,用33年的光阴,为丧尽天佑的古罗马做了最后的酡颜敛妆,皲染出罗马和拉文纳上空那最后的晚霞。 2004年5月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