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宋史学界奠基人之一漆侠先生,更好地总结他长达半个世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所取得丰硕的成果,传承漆侠先生的学术精神,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基地建设经费、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河北大学历史学科建设经费资助,l2卷本的《漆侠全集》2009年4月已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漆侠(1923—2001),是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老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后,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辛勤耕耘于史学领域53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宋辽夏金史、宋学研究等方面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漆侠先生的著作如《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自出版以来,已成为宋史学界公认的权威性著作,成就了他在国内外史学界的崇高学术地位。继 《全集》收入了全部我们找到的漆侠先生的学术论著,包括他发表于各个时期而未被收录进论文集的单篇文章,以及部分未发表的讲义和手稿,现分别把每卷内容简单介绍于下。 第一卷:《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秦汉农民战争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l966年期间,漆侠先生侧重对中国农民战争史和历史人物的研究,先后出版了《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王安石变法》、《秦汉农民战争史》等专著。第一卷中的3部著作,都属 第二卷:《王安石变法》o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0《王安石变法》对有宋一代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借此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广阔社会背景,阐明了变法要求的酝酿及其最终成熟原因,论证了变法的内容、实质和变法过程中的复杂曲折的斗争,并且指出了变法最终失败的根源所在。这部著作 最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l959年3月初版,1979年1月再版,《全集》选用了经由漆侠先生修订,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增订本。本书代表着漆侠先生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宋代政治史所取得的超越前人的突破性成果,在史学界受到广泛而持久的赞誉。第三卷:《宋代经济史》(上);第四卷:《宋代经济史》(下)。从1973年开始到l994年,漆侠先生在学术上侧重于中国古代断代经济史的研究,承担了l98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的课题,先后出版了《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此书与 第五卷:《辽夏金经济史》。本卷由漆侠与乔幼梅合著,经征得 第六卷:《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从l994年起,漆侠先生的学术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宋代学术思想史方面,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并发表了《宋学的发展和演变》、《释智圆与宋学》、《晁迥与宋学》、《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等多篇论文。本书原计划2001年底完成,由 第七卷:《求实集》;第八卷:《知困集》、《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第九卷:《探知集》。3种论文集,都由漆侠先生亲自编定,《全集》在收录时除对文中引用材料进行核对、校订 外,基本保持了论文集原貌。漆侠先生在论文集出版后,对个别文章从材料上有所补充,订正了一些文字上的打印错误,对各别小的问题也有进一步说明,《全集》在收录时吸收了漆先生的修改意见。如《探知集》中《王安石的<明妃曲>》这篇文章中,对于王安石伴送北使使辽的时间,参考学界新的研究成果,漆侠先生对原文中的观点进行了修改补充。《两宋政治经济问题》是漆侠先生与老 第十卷:《历史研究法》、《两宋简史》。《历史研究法》为漆侠先生弟子根据其生前讲稿整理出版,集中体现了漆侠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史学方法。书中具体分析了历史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功能等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史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的研究方法,传统考据方法为史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的学术观点,这可以看作是漆侠先生在史学方法论上一贯坚持的重要方法和观点。《两宋简史》为未出版教材,由漆侠先生和原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同志共同完成,主要是对两宋统治三百二十年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予以简要的综合性的叙述,并且包含了契丹诸族及其政权的一些情况。其中前言、第一、二、三、七和十一章,由漆侠先生完成,《全集》予以收录,其他章节仅存章节目录。 第十一卷、第十二卷:论文、讲义、书评、序言等。因为漆侠先生发表于各时期,且未收入《求实集》、《知困集》、《探知集》的论文等字数较多,现分为两卷出版:第十一卷主要收录宋<辽夏金>史方面的论文,第十二卷则收录通史类论文及讲义、书评等。漆侠先生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表于《经世日报》、《申报》、《大公报》、《新建设》、《历史教学》等报刊的文章,属于早期作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早期关注的学术问题及他一贯的治学态度与方法。这种治学的态度与方法,从50年代中期的讲义《中国中世史》,到80年代给研究生讲课的提纲《经典作家论历史科学》中,都蕴含其中,定会给后学以有益的启迪。 (作者工作单位: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