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对"民主"的定义上有何歧义,以古希腊作为民主政制的起源是得到一般公认 的。雅典人的政治智慧使现代人惊叹不已,但首先使我对这一"人类政制奇迹"感兴趣的 是,苏格拉底何以反对雅典民主制并终以身殉?雅典民主制这一"硕果"为何在两千多年 前走向了灭亡? 一、雅典民主制的原因 ??? 必须首先注意到雅典地理环境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希腊本土(包括一般认为是希 腊文明的最早发源地的克里特岛)不具备从事稳定农业生产的条件。希腊本土是多山地区 ,交通为群山隔断,大片地区荒芜不毛,不适宜于稳定、有效的农业生产。第二,希腊半 岛伸出于地中海,并介于两个稳定的农耕文明社会(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之间。强调 这一点十分重要。首先,地中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海,海域适中,为早期人类的航海提 供了可能的条件,成为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的交流通道,使得希腊人能够在两个从事农 业生产的文明区域之间进行有效的商业活动;其次,地中海的辽阔海域为希腊社会提供了 一个有效的保护屏障,使其免于被两个农耕文明社会所吞并。因此,希腊社会在不具备农 耕生产条件的情形下,通过有效的商业活动以及地中海的保护从而产生了发展起一种文明 所必须的载体,即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居住人群。 ??? 由此可见,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希腊社会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即它是在一种商业 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期其他区域发展起一种农业文明,而希腊文明则可谓是商业 文明,由于商业活动成为了古希腊社会经济的主导方面,故希腊文明表现出了不同于农耕 文明的特质:A、商业活动是在作为个体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易行为,个性突出,有很强 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是一种个体占主导的行为;而农业生产的个性色彩则要淡得多,它更 注重群体的一致性,故群体秩序的利益要求在农业文明中建立起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这 种群治权威通过宗教神权或道德约束得以实现。希腊文明在宗教和道德控制上都很弱,奥 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充满凡人的七情六欲,并不为人所敬畏。所以在希腊文明中,个体权力 所受的社会约束十分软弱,其伸张空间要远大于农耕文明。B、对自然的态度。早期人类社 会的农业生产更受到自然的制约,例如水旱灾情等,而商业活动较少受到这种制约,因此 农业文明易对自然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而这种敬畏心理在商业文明中要小得多,故古希腊 人更能以一种平等、自信的审视和探究态度对待自然,即一种更接近于现代科学的态度。 这表明古希腊人的个体行为受自然约束较小,个体意志的表达具有很大空间,而在当时人 类的物质生产条件下,这种情形在农耕文明中是极难想象的。C、农业生产春播秋收,是一 种长期行为;而商业活动是一种即时行为。故农业社会提倡忍耐、勤勉、强调对个人欲望 的克制,对农业社会成员来说,享乐只在瞬间,生命的过程是对个人欲望不断进行克制和 作出牺牲,其对生命意义的最终解释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克制欲望的人生态度,或者强调个 体生命的道德责任,或者强调宗教拯救和解脱。与此相比,商业社会的成员更具有"现世 享乐"的人生态度,更注重个体欲望的现世的满足,克制的、禁欲主义的思想成分在希腊 文明中很少,相反,他们崇尚和追求个体欲望的活力和激情。顺带提一句,这也造就了希 腊辉煌的艺术成就,因为艺术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古希腊艺术成就正在于:它最早 使自己在宗教和道德使命之外具有了独立和纯粹的形式。D、商业活动是一种契约行为,其 交易通过在成员之间订立某种契约而得以进行,这种契约旨在维护交易双方的权利,它与 农耕社会的法令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基础:契约之发挥作用在于其肯定并且保护个体权利 ,而农耕社会的法令则是从群治权威利益出发,否定个体权利的要求,是从群治要求出发 对违反其利益要求的个体行为的一种威慑和惩罚。从这一点上看,契约表现了现代法制的 雏形。 ??? 总结此段:与古代农耕文明相比,希腊社会肯定并且推崇个体欲望的权利要求,个体 要求所受到的社会和自然约束都很小,而这样一种建立在个体权利要求合法性基础上的社 会价值观念正是促成雅典民主制的根本原因。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 ??? 如何理解二人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罗素的观点可能颇具有代表性。他在讲到柏拉图 时说:"我想要理解他,但却对他很少敬意,就好象他是一个现代的英国人或美国人而在 宣传着极权主义那样。"(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P144,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下同。 )这是现代人的误解,对雅典民主制的崇敬妨害了我们对它的历史的把握。希腊文明的衰 亡至少有两个原因:A、在近代工业出现以前,商业活动不可能真正确立其在社会经济生活 中的主导地位。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希腊文明产生于在民罗河及两河 流域这两个农业文明社会之间由于地中海便利的通航条件所带来的商业活动,而地中海所 提供的保护使得这种商业活动得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独立和稳定并最终得以朝向一种文明 建构发展,这本身就带有某种偶然性。我们知道,在早期人类社会的物质条件下,农业生 产是维系社会生存的唯一长期稳定有效的生产方式,正是尼罗河与两河流域这两个农业文 明社会所提供的稳定的产品和社会需求为希腊文明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存在基础,商业活 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只可能附属于农业生产,因此,希腊的商业活动不可能为自己社会的 独立和稳定发展提供真实的生产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希腊文明并不能代表早期人类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在农耕文明不断壮大和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希腊文明的衰亡具有必 然性。B、一般地说,在早期人类社会由于物质生产水平的限制,个体权利意识不具备伸张 的空间,希腊文明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机缘巧合的"偶然"性,使个体权利意识过早的得到 充分表达,但却不能够为之提供真实稳定的物质支持,好比由于冬季数日的回暖天气造成 百花盛开,毕竟不得长久。换言之,从意识形态的稳定性上讲,希腊文明未能给得到高度 张扬的个体权利提供最终的价值归宿,即对生命价值终极意义的解释,这也使得"民主" 未能如现代社会一样获得一种在社会价值观念上作为一个终极的、基本的价值原则的地位 。所以雅典民主制很可能最终只是造成了社会的奢靡、衰颓和纵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苏 格拉底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中得到佐证。 ???? 下面我们来看看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 1、苏格拉底 ??? a、"人的智慧是没有价值的或全无价值的。"德尔菲神坛称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 ,对此苏格拉底解释道:神是在说,"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 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理解这番话必须知道"人的智慧"是指什么?通过前面 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古希腊社会,群治权威十分软弱,宗教和道德意识相对都很淡漠, 人们的个体欲望和权利意识突出,因此古希腊人推崇的智慧往往是指一种个人的技能,这 种智慧是在个体权利的实现过程中得到证明的。苏格拉底为求证"智慧"访问政治家、诗 人、工匠,很显然,这些人是因其具有某种个人技能而被认为是有智慧的。而在农业文明 社会中,智慧的受到推崇的正面意义则是指一个人对群体秩序的认同感和适应能力,称一 个人有智慧并不是指他具有某项具体技能,而是指他"人情练达"。希腊人所讲的"智慧 "(个体化的智慧)在农业社会中是遭到否定的,因为这种智慧对群体秩序的权威是一种 威胁。例如老子:"民有智慧,而邪事滋起。"庄子:"机心(即类似希腊人所称的"智 慧")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苏格 拉底否定"人的智慧"实际上也就是否定人的个体权利要求具有真实的价值和意义。评价 :以现代人的眼光,很难接受苏格拉底的这一论断,但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到结 论,古希腊的个体权利意识由于缺少物质基础而不能为自己找到出路,此一论断正是因此 而生。 ??? b、克制欲望,提倡德行。苏格拉底对肉体欲望的克制态度十分著称。希腊人对肉体的 兴趣众所皆知,他们推崇个体欲望的激情和活力,注重和追求欲望的现世满足和享乐,罗 素称之为"巴库斯(酒神)在希腊的胜利",并认为这是由于希腊人觉得"理性是可厌的 ,道德是一种负担和奴役,这就在思想方面、感情方面和行为方面引向一种反动"(<西方 哲学史>上卷P38)。这又一次反映了现代人的误解:希腊属于人类文明早期社会,理性与 道德不可能发展到引向自身反动的程度,而且这种反动也缺乏物质基础,个体权利对理性 与道德的反动至少必须是在近代工业出现以后,个体权利意识确立了其终极意义上的价值 解释以后才是可以设想的。希腊人的纵欲的人生观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对个体权利要 求的肯定和推崇,苏格拉底倡导"灵魂对肉体的控制"与他否定"人的智慧"一样,都是 对人的个体欲望和权利要求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和作出否定。苏格拉底自称"与物理学无缘 ",对德行更感兴趣,表现出他更类似于农业文明社会的思维方式。苏格拉底在西方思想 史上被视为一个伦理学家、道德楷模,我们可以发现他与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地方 。提倡德行是否必然意味着对个体权利要求之合法性的质疑和否定呢?我认为在早期人类 社会确实如此。简单地说,在近代工业引发了人类物质生产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从而为个 体权利的扩张提供了真实的基础以前,群体秩序的利益要求一直在稳定的人类社会中占据 主导地位,个体权利要求不具有伸张的基础和空间。由于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 所以确立了群体利益的权威。而人们能够从自然获得和利用的物质产品十分有限,因此对 具有排他性和对抗性的个体权利要求的突出会威胁到社会整体生存的和谐和稳定。所以在 古代社会中,道德一般倾向于对个体欲望和权利要求加以最大程度的抑制。值得注意的是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人基于个体权利观念对"德"作出了解释,我们发现,所谓"有 德者"的"德"是体现在那些独立的个体行为上,例如知识、技能等等(不像农业文明社会 中,"德"是体现在个体与别人发生关系的那些行为上,例如:尊老、爱幼,或者对朋友 的信义等等)。苏格拉底对此作出了修正,在谈到知识与德行的关系时,他说,"没有一 个人是明知故犯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的就只是知识。"在这里,知识本身并不是" 德",而只是达成"德"的一个手段,也正因此,像物理学这样的知识由于没有伦理学上 的教化功能而理所当然不被重视。故苏格拉底自称"与物理学无缘"。古希腊在科学、文 学艺术上独特的贡献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于它使二者在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之外获得了独立 存在的价值依据,而苏格拉底正与此相反,强调知识在道德教化上的作用。柏拉图将诗人 逐出理想国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因。这与中国儒家对知识的强调相似。 ??? 2、柏拉图 ??? 在前面分析希腊文明衰亡的原因时,我提到,希腊的个体权利意识未能在意识形态上 寻找到最终的价值归宿,换言之,希腊社会未能在个体权利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出一种 完整、有效的意识形态,它未能为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以及社会发展的终级模式作出解释 ,结果它对个体权利要求的肯定在现实中造成了社会的奢糜和纵欲,从这一点上讲,雅典 民主制的结果只是造成了社会肌体的衰颓和涣散。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则从外部给了已经衰 败的雅典社会以致命一击。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对雅典社会的总结及未来出路的设计。 ??? (1)理想国。看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描述,我们立即可以得到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即理 想国明显受到了斯巴达社会制度的影响。就我们今天所大力推崇的古希腊社会的民主制度 这一个方面而言,斯巴达简直是一个野蛮的异端。斯巴达表现了农耕社会的群治权威特点 ,并且把这一特点推到了极致。在该社会中一切形式的个性化权力都受到了极度压制,个 体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仅在于为国家服务和作出牺牲。斯巴达社会在现代人看来是极 不人道的,但是,它"在其他的希腊人中间引起了一种多少会使我们感到惊异的敬仰"( 罗素)。实际上这种敬仰体现了人们对群治权威社会基本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例如"克 制"、"节俭"、"纯朴"等等,对于一个普通的希腊人来说,斯巴达"比他自己的居处 要高贵得多,只不过住进去却并不那么太舒服罢了"。很显然,对于无法为个体权利找到 最终价值归宿从而陷于奢糜、纵欲、衰败的雅典社会来说,柏拉图认为斯巴达乃是解救之 道。 ??? a、卫国者的统治。简单地说,权威政制与民主政制的区别在于:个体权利是否被认为 是一种最根本的终极利益形式。民主主义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即:个体权利的合法性是无 须通过证明的,群体秩序的合法性依据则是对个体权利要求的自由表达和自由实现提供保 障(我们可以想到北约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由于个体权利要求具有对抗性 和排他性的特点,因此政治的活动就被视为在各种分歧利益中求得一种最佳妥协的行为( 《西方哲学史》P146:"各种分歧的利益是存在着的,因此政治家应该力求达到最为可行 的妥协。......也存在着某些人类全体一致的利益,但这些利益却不足以决定政治的行动。 ")因此,对于民主主义者来说,就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社会上存在少数人比该 社会其他的全部成员更有资格拥有和行使政治权力,我们不能为这些少数人的政治特权找 到证明其合法性的利益基础,换言之,社会的全部成员作为具体的、终极意义上的生存个 体,他所能够给于最终和最真实的关怀的唯一利益形式只能是属于他自己的个体权力,所 以少数人的统治从结果上说显然也就违背了关于政治是在各种分歧利益中达成一种最佳妥 协的设计,在民主主义者看来,少数人不可避免地会利用他的统治特权在他自己的个体利 益实现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个体利益实现中造成一种不公平的局面。 ??? 但是,起码在近代工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前,个体权利不可能被稳定地确立作 为一种终极利益形式的地位,在生产资料和产品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分歧和对抗的个体权 利要求对社会生存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现实的威胁。柏拉图经历了雅典社会的饥荒和 伯罗尼撒战争的失败,他对雅典社会的奢糜和纵欲深感痛恶,并归咎于雅典的民主政制。 在他看来,强调和突出个人利益对社会显然是极为有害的,作为给雅典社会开的一剂处方 ,柏拉图试图取消个体权利在希腊社会所享有的合法地位。柏拉图引起民主主义者罗素的 不满,但他对民主制的"背叛"具有合理的历史逻辑。而理想国中卫国者的统治表现了政 制上的权威主义。权威主义者采用将个体利益置于群体利益的统摄之下的办法来克服其分 歧和对抗性对社会造成的威胁。在权威主义者看来,作为一种具体和特殊利益形式的个体 权利并不具有终极利益形式的地位,相反,作为一种普遍利益的群体利益是最高利益形式 ,个体利益通过对群众利益的服从确立其合法性的依据。这与民主主义者的利益价值判断 刚好表现出相反的方向。这样一来,个体权利只有在它具有共性的、非对抗性的那些方面 才具有存在和实现的价值和意义,而分歧的、对抗性的那些方面则被取消了存在的合法性 。所以,政治活动就不再是为各种分歧的利益求得一种最佳的妥协,而是对具有共性的群 体利益的维护,在政治制度上,这就为少数人的统治提供了一种切实的利益基础,即:少 数人是通过他被认为比社会其他大多数成员更有资格作为群体利益的代表者而获得行使政 治权力的合法性依据的。而一个人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或者说被认同具有作为群体利益代表 者的资格呢?首先,他必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摒弃个体意识、欲望和感情("大公无私" )。其次,他必须表现出一种对群体利益的真切的关怀("忧天下,怀苍生")。在民主 主义者看来,这样一种要求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体生命来说显然是不自然、因此也是不值得 完全信任的。但对权威主义者来说,这是个人完全可以实现的一种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可 以说,在权威政治中,国家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道德权威基础上的,而在一个社会中, 能够达到有资格作为群体利益的代表者这样一种道德境界的(柏拉图的"卫国者"、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圣人")当然只可能是少数。 ??? b、理想国的社会生活。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的"背叛" 具有合理的历史发展逻辑,但是看到他对理想国社会生活的具体设计,则感到似乎有些" 矫枉过正"。理想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终极理想建构在我们看来不可能实现,尽管它的 一些规定在斯巴达确实存在过,但斯巴达的社会生活是在一种强烈的生存危机感的极度压 迫下形成的,事实上,当斯巴达在建立军功的过程中减轻了生存危机感时,这种极端的群 治权威对社会秩序的危害也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对斯巴达政制的 充满敌意的叙述是完全可信的。柏拉图把斯巴达政制搬进了人类的理想国中,我以为表现 了人类早期道德理解和追求上的幼稚的绝对化倾向。 ??? 柏拉图对理想国所作之规定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或者不如说消灭)一切私有的感情和 个性化的权利,确立群体利益要求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对群体权利和个 体权利进行了区分,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群体利益合法性的最终根源仍是在于个体利益 的要求当中,也就是说,群体利益最终是由于它作为个体利益的具有共性的、非对抗性的 那个方面而得到认同的,如果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则群体利益也就成了无本之本、无源 之水。理想国之所以只是一个乌托邦,原因即在于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才能理解 柏拉图所谓"一种高贵的谎话"的奇怪设想,即他希望有这样一种谎话能够欺骗统治者和 整个城邦的人民,就是所谓神分别用金子、银子和铜铁创造了卫国者、兵士和普通人,看 来他也明白理想国的规定难以为它的作为个体的国家成员所接受,所以不得不借助"谎话 "来确立群体利益要求的权威。 ??? 下面我们以理想国的婚姻和家庭制度为例,来看看理想国一旦实现,会是什么样的结 局。首先,理想国看来是没有私人婚姻的,男女只是在一定的节日由抽签(实际上是统治 者根据优生原则加以分配)而结合在一起,"这些女子没有例外地将是这些男子的共同妻 子,没有一个人再有他自己的妻子。"按照柏拉图的想法,男女的性结合只能服从于国家 人口增长这个唯一目的,但是为国家服务这个崇高愿望似乎不大能够激发起人们的性欲, 所以这样做最可能的实际结果就是如亚里士多德指责斯巴达的一样,使人们沉溺于最简单 原始的肉欲快乐之中。事实上,婚姻制度正是对原始情欲的一种社会化约束,它使得情欲 必须是通过承担了某种程度的社会责任而得到认可,换言之,情欲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本 能,那么婚姻制度实在是我们能够设想出的对情欲的一种最好的社会化约束方式了。柏拉 图敢于取消婚姻,肯定是觉得有把握把情欲逐出理想国。凭此一点,注定他的理想国也只 能在他的理想当中。其次,理想国里也没有家庭,或者说(我肯定柏拉图是这样希望的) ,国家就是唯一的家庭。"所有的孩子一出生,就从父母那里带走,使父母们绝不知道谁 是他们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绝不知道谁是他们自己的父母。"在柏拉图看来,这样做的 好处就是使所有的成年人成为所有孩子的"父亲"和"母亲",而所有的同辈人都成为" 兄弟"、"姐妹"。但这里面显然有个逻辑错误:照柏拉图的想法,乃是希望一个人能够 将"父子"、"母子"、"兄弟"、"姐妹"这样一些私有感情推广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身上,但是他却取消了一个人自然、真空的家庭身份,那么他所希望推广的这些私有感情 又从何而产生呢?换言之,在理想国里,已经取消了"父亲"、"母亲"、"儿子"和" 女儿"这样一种身份,可是"和‘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这些字样相联 系的情操,在柏拉图的新安排下也还是和这些字样相联系着的,例如一个青年不能打一个 老人,因为他可能是在打他的父亲"(《西方哲学史》),这里所谓"他的父亲"显然是 指自然意义上的父亲,可是在理想国里,这种父亲不是已经不存在了么?所以,我倒相信 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的判断,一旦取消了家庭,那么人的一切社会责任感都失去了 最真实的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