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当代历史学的中心任务(20040909)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近代中国网 孔筱龙 参加讨论

     历史学是最综合的社会学科,它的地位无比重要,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管锥编》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自己就处于历史之中,因此学习历史与其说是认识过去,不如说是更好的认识现在,认识自己,认识历史所加诸我们的种种局限。所谓:“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鬼谷子-反应》),而“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王船山语)。黑格尔也说:“历史是哲学的教科书。”,此话与孔子几乎同出一折,《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
     在古代,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从司马光花二十年编纂的《资治通鉴》的书名上就可以看出来。古代的史官不仅记载当时的国家大事,而且也编纂过去朝代的历史,总结国家的兴亡治乱。而目的正在《新唐书-魏征传》所说的“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但是到了竞争日趋激烈,社会日趋复杂的现代、当代,历史学应当从过去的为政治服务的狭隘目的中摆脱出来,转向为社会,为团体,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有益的服务。《吕氏春秋-察今》说:“世异时移,变法宜矣。”历史学亦当如此。而实际上我相信,历史学家必会隐隐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越来越高,同时,他们也想摆脱社会对他们采取的一定程度的漠视态度的处境。之所以历史学没有真正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去(至少我个人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们过于沉没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很少挖掘出具有现代意义的史论来,反倒是一些通俗杂志伴着事例讲出几分道理。
     但是历史学的严谨是市面上的一些历史故事书比不了的。我所强调的是历史学不仅仅是搜集考订史料,务求史料的丰富确凿,当然这是很基本很重要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得出史论。历史学家应该能从许多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于历史的阅读与研究应该具有怎样的视角,这个问题到史料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就更加显现出来。甚至到近现代社会,完整意义上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国家史、团体史、个人史……的撰述都成为可能。然而,只有人,只有人类活动,才是历史的中心,才是历史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历史学的中心任务就在于描写人,描写人的活动,揭示人的精神。因此历史学就不能仅仅是阐述政治史、经济史,不能仅仅是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象法国年鉴学派的长时段理论那样。而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地理条件在当时人头脑中的反映,这一点才是更重要的。这也正如意大利史家克罗齐所说:“对历史的认识是从认识主体的心灵或精神出发的,历史只有被赋予了精神,才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历史。 ”历史的中心主题是人,而不是客观环境,是人创造了历史。因此历史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历史上人物对他那时形势的认识, 他那时的心态,他的目标,他过去经验的积累, 以及为积累经验和达到目标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等。而这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最终由历史学的研究目的所决定的,这也就是《汉书-叙传》所说的“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
     历史经验所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人是否有预见性,没有先见,必然落败。因此历史学不能仅去描述地理环境所加给人的种种限制,如农业上、交通上、气候上,也不应去仅仅描述历史上的社会环境对人是如何影响的,而应去描述人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所发生的种种能动。并且当代历史学不能象思想史那样仅仅描述历史上人物的思想观念,抱负和心态,而是应将历史环境主体化,即不仅是刻画实际上的历史上的社会是怎样的,如社会结构,生产要素,自然条件等,而且应刻画历史上的人物对他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是怎样认识的,认识程度如何,是睿智,还是无知?他是具有怎样的抱负,亦或苟且偷安?如果是有抱负,他是如何实现的?实现得怎样?碰壁没有?为什么碰壁?他是否有预见性?他是否有自知?他的经验是如何在他的人生活动中发生作用的?如果他是苟且偷安,那么他未来的结果怎样?如果是研究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政治,也是如此。这个国家的政策与其目标有无距离?该国家的领导层的经验如何?对国内外形势如何认识?态度是否审慎?而史料有时不一定很全,这就需要研究者能深入挖掘史料背后人物的精神活动,广泛搜集各方面的材料。在这方面做的越充分,就越为历史史论的得出打下基础,从而越能为将来提供经验和指导意义。而一国、一团体、一个人的历史在都在某方面有共性而提供相互的借鉴作用。
     因此历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当事人的态度、经验、目标是怎样在历史上发生作用的。态度的审慎程度决定了现有经验得到运用的多少,经验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目标的可能实现的进度,目标决定了人物活动的方向。历史环境与历史主体认识上的矛盾和统一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根本影响因素。因此与其把历史事件当作一个客体来描述,不如让有经验的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的理解,特别是对历史主体的理解,来研究历史主体与历史环境的互动更来的有效、有益和有力。而对众多类似历史情境与历史事件(史不绝书)的抽象则是史论的最后完成,这就是类似二十四史中的“论”、“赞”,发人警醒和回味,从而得到精神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