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四月三日電:記者今天從陝西文物部門獲悉,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對陝西岐山周公廟遺址進行發掘時,出土了大量甲骨,其中十一片上帶有文字,這是繼二00四年之後再次在周公廟遺址區發現甲骨文字。迄今為止該遺址共發現甲骨文五百二十三個。 岐山縣位於陝西省西部的寶雞市,因地處岐山(今箭括嶺)得名,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從周太王遷岐至周平王東遷的四百多年間,岐邑(也稱宗州)是周朝的都城所在。都城東遷後,西周王朝的宗廟仍在岐山,仍然是王室進行祭祀及一些重大政治活動的場所。周公廟遺址位於岐山縣鳳凰山南麓,面積達十平方公里,是一處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的大型商周時代遺址。 此次發現甲骨的地點在岐山周公廟遺址的西半部,距離二00四年廟王甲骨出土地不遠,是考古人員在三座灰坑和一座墓葬填土內發現的。目前,已出土了近百片卜骨與蔔甲殘片,其中上面有文字的十一片,可供辨識的文字有二十八個,有關專家正在對這些文字進行研究考證。 此間考古工作者表示,從與甲骨同時出土的陶器判斷,這些甲骨的年代應當屬於商周時期,最晚也屬於西周早期。這是在周公廟遺址區內第四個地點發現甲骨文。到目前為止,周公廟遺址共發現甲骨文五百二十三個,為下一步研究整個周公廟遺址的性質,包括聚落內部的社會結構,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