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游吉萨金字塔群归来听闻"文化副都"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博客中国 徐亦亭 参加讨论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我想,人在一生中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应该去观赏这一令人振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
    一、人类独无二的历史文化遗产
    建于近5000千年前的埃及金字塔,是举世无双、屹立至今的人类古代文明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人类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金字塔的修建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其间持续了约1000年之久。
    实际上“金字塔”一词,只是我国对这种类似汉字“金”字的、埋葬古代埃及法老的角椎体陵墓的形象化指称。古代埃及人则是将这种陵墓的几何学上形式称为“mr”。而其象形字的意思是“上升的地方,”即为法老与太阳神相会而升向天空的地方。
    距今近5000年的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埃及古王国,是金字塔的起源时期,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于这个时期,故而人们也就称古王国时期为“金字塔时代。”
    2、方兴未艾的金字塔研究“热”
    几千年来,全世界的人们对金字塔一直钦佩得五体投地,并且使之成为埃及的象征。金字塔不仅展现了四千多年前古代埃及的人智慧,还因为“万物终消逝,金字塔永存”这一阿拉伯名言,而让人们对金字塔蒙上了神秘的外衣。
    金字塔究竟有什么用途?金字塔是谁建造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以至于人们在对金字塔的研讨中,竟然在埃及学的专门学科下,形成了金字塔学这一派生学科。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往埃及参观考察金字塔的人,也多达数百万之众。
    金字塔研究“热”正在全世界进一步升温之中。诸如像金字塔的建筑,就有:外星人所建,火星人所建,现已沉陷的“大西洲人”所建等;还有如:胡夫金字塔中的奥妙,法老咒语,金字塔能等等。
    然而在埃及国内,对上述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有关金字塔的研究“热”,几乎都没有引起什么响应。
    二、吉萨金字塔群的历史文化地位
    据有关的研究报导称,截至2002年5月止,从开罗附近的吉萨到上埃及的赫拉克利奥安坡里斯一带,分布着的大大小小金字塔已发现有110座。但在现存的金字塔中,要以开罗附近吉萨的胡夫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最为著名。
    1、吉萨金字塔群是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613—前2494年的埃及第四王朝,在尼罗河西岸吉萨高地上建筑的3个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小金字塔和坟墓、庙宇等,早就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以令人震惊的吉萨胡夫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这三大金字塔为主,所形成的吉萨金字塔群是举世闻名的。一般到埃及参观者游览的客人,慕名去观看的也大多是吉萨金字塔群。
    吉萨金字塔群是古代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它的魅力不仅在于这三个金字塔的恢宏巨大,更在于这三个金字塔形成了严谨合理、对称平衡的布局,连旁边的小金字塔和寺庙也起到恰到好处的陪衬。
    2、埃及的历史文化古城吉萨
    吉萨是埃及的历史文化古城,它位于首都开罗的西南。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物品,证明吉萨在史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在吉萨,除了考古和历史文化遗址外,城内还有大学、研究所、公园、动物园和政府机关、大使馆等。开罗大学于1924年在吉萨重建。阿拉伯语言研究院、应用艺术高等学校和埃及的电影工业,都集中于此。
    吉萨的工业有木材制品、纺织、酿酒、汽车零件、铁制品和水泥等。
    今天吉萨的交通更是十分便利,这里有机场、火车站和四通八达的公路。城市规模适中宜居,饭店、宾馆和各类旅游非常设施完备。
    3、埃及并没有将吉萨建造成“文化副都”之说
    我们在吉萨住了三天。
    我与几位埃及的导游和朋友,多次谈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埃及古代文明,谈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谈及埃及历史文化传统,也谈及开罗和吉萨……
    我觉得在埃及,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工人农民、普通百姓,他们不仅固守而且尊重自己的信奉和文化传统,同时他们也十分热爱和注重,由他们祖先创造的古代埃及文明。
    他们非常好地处理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历史遗存之间的关系。
    但是,正如他们对世界各地的金字塔研究“热”,几乎都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一样。在埃及,是不会出现将吉萨建造成“文化副都”之类的奇异想法的。
    三、建立“文化副都”实属荒谬之谈
    前段时间,出现要在我国山东省某地,建成中国“文化副都”之说,引起举国哗然。我们华夏泱泱大国,真是无奇不有啊!不过,它倒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深入。
    1、建立“文化副都”不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需要
    我认为,如今我们全国56个民族,正在党的十七精神指引下,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党中央的所在地首都北京,早已是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了。怎么还要再建立一个“文化副都”呢?
    再说了,“文化副都”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既然首都北京是人们心目中的政治心和文化中心,但却从来没有人称它是什么“政治正都”或者“文化正都。”
    如果人为地建立一个“文化副都”,那是不是还要再建立“政治副都”?所以我说,建立“文化副都”不是今天中国各族人民的需要。
    2、建立“文化副都”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在历史上中国,以华夏为主的各族人民在创造博大精深、独步于时的中华文化之际,也在各个时期形成了一批历史底蕴丰厚的文化名城。
    近百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中国在20世纪前半期,已经在人所共认的文化风格“京派”“海派”基础上,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中心城市比翼并存的现状。
    而今,在某个人为“选取”的、没有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可寻的地方,建立一个“文化副都”,这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这个人为“选取”的地方,恐怕拿来建“文化二副都”“文化三副都”的资格都不够!
    3、建立“文化副都”是地方上有权势者的意志
    看起来,建立中国“文化副都”只是某个地方上“封疆大员”的意志,他们既有权势可以动用人民的血汗钱,又能找到一些善于跟风、经常会把经念歪,或者长于念歪经的歪嘴文人,来“论证”和炮制建立“文化副都”的机密文件。甚至还要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立案通过。这不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吗?
    在人民的共和国成立快要60年的“盛世,”有人还想用人民的金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之外再建“文化副都”。由此可见,必须警惕的是:时至今日中国,一些有“权势”者意志,加上有一些有“文化”者的依附,兴许就能写出“历史”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