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1年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以后,胡乔木即以中共党史专家著称。1980年1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胡乔木任主任。到任不久,他就提出编写一部大型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任务。1982年4月离任以后,作为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仍然指导该室和全国的党史工作。可以说,从事和指导中共党史研究、编撰和宣传,是他毕生的事业,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研究、编撰中共党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是留给党史学界的宝贵财富。 ●研究党史,要注意四面八方 胡乔木指出:“党的历史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不能分开的。”“离开社会的发展,孤立地讲党史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方法的。”他认为,注意四面八方写出来的党史,才能不只是一线一面,而是立体的。注意四面八方,党史就必须写以下几个方面: 1.要写人民群众。党史要表现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党的斗争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要让人们看了党史以后,真正感到党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的,是尊重人民的;而不只是党自己在照镜子,左顾右盼。 2.要写朋友。党是依靠与党密切合作的人共同奋斗的,这些人,如宋庆龄、陈友仁、鲁迅、邹韬奋,如杜重远、阎宝航等等,在党史中应当有他们的地位。我们党在困难时得到人家的帮助,作为胜利者来写历史时不能把人家忘了。不写他们,那是一种狭隘的宗派观念。 3.要写地方与普通干部和党员。党史既要写党的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活动,也要写地方组织、党的优秀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活动。不能因为领导的错误就把党的群众性斗争一笔抹煞。党史上的优秀干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斗争,都应该有生动形象的记录。胡乔木指出:“我们要在人民斗争历史的背景下写党史,党中央和领导人要写,但要避免分量太大。”“党史不要只讲党中央这样正确,那样错误,还是应把人民的斗争、党的斗争,热气腾腾的局面反映出来。” 4.要阐明党的每一步胜利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果。为了更有说服力的阐明这一最基本的历史经验,还必须将中国党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主张、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张,进行比较研究。 ●要搞清楚理论问题,通过党史表述这些理论 在1985年11月4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送审本讨论会上,胡乔木讲话指出:“写历史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写一本党史涉及许多理论问题,不是系统地讲理论,而是通过党史表述这些理论。” 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胡乔木指出:“要写这个《决议》,理论部分要给予很大的注意”,“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把中国革命究竟走了一条什么道路,要怎样继续走下去,写出来。”“《决议》里要有一种现实的力量、理想的力量。”胡乔木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毛泽东功过是非的评论,同理论问题的研究联系起来。他指出,毛泽东犯“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原因之一,是出于对马克思关于资产阶级权利的论述的误解和对于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日每时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论断的教条化。同时,他又指出:“毛主席的确打破了共产国际的专制、教条化倾向。”并具体分析说:“毛主席同第三国际的指导方针做了长期的斗争,这是非常显著的事实。今天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怎么结合?就是要研究中国的实际,从实际出发;就是要联系群众,从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毛主席把这些发展成了一个观点、一个工作方法的系统,还可以加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确实在世界政治上显出中国革命的特点。” ●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认识、评论和解释党史上的问题,作出从历史到逻辑的总结 胡乔木注重党史工作的战斗性,又强调党史工作的科学性。他要求,“对党的历史的研究要进一步深化,精密化,更要重视详细地占有材料”;他指出,“只有充分地占有和利用一切可靠的资料,把这些资料甄别清楚,才能弄清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能写出有战斗力的历史论著”。他要求,《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本书,“我们要尽量写得客观、求实,不抱有任何偏见,按照历史原来的面目写出来。”对于书稿中涉及的党史上的一些有争议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他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些问题还亲自动笔修改。他所作的叙述和论断,鲜明、准确,得到党史界的赞同。 胡乔木还强调,研究历史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和广阔的视野,要写得公正、准确。他指出:“历史是个复杂的整体”,“我们要有比较广阔的视野,用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分析历史。”他又指出:“历史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在研究的时候保持客观态度,就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这要与我们的感情发生矛盾。但是,愤怒出诗人,愤怒不出历史学家。不可理解的事我们还是要去理解,否则我们就要像雨果那样,尽管在他写的书里充满了对拿破仑第三的仇恨,却并没有把历史解释清楚。把拿破仑第三的阴险、狡猾描写得淋漓尽致,也还是没有把‘雾月十八日事变’解释好,而马克思则不同,他还是作了多方面的分析。” ●不能把丰富、生动的历史写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 胡乔木说:党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生动的,我们不能把丰富、生动的历史写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他批评道:历史本来是充满革命斗争的激情、动人的画面的,而我们的本子常常变成了灰色的、苍白的。他要求研究党史不能从会议、文件出发,而要从历史实际出发。党史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党史要写清楚历史脉络,这是整个党史书稿的主干。他主张,编写党史,要采取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力求吸收新材料、新观点,展开科学的论证。他要求,党史要写人。不仅要写大人物,也要写小人物;对于党史人物的评价要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他要求,党史要叙事。因为历史是由事实构成的,观点要通过叙述事实来表达;不仅逻辑关系要写清楚,而且要尽可能地有血有肉。他还要求写党史要有感情,笔端要常带感情。这样的有人物、有事实、有生动情景的党史,“不但能说服人,而且能感动人,不但用正确的道理教育人,而且用高尚的情操陶冶人”。 为达到脉络清楚,生动感人的要求,胡乔木认为必须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写党史要有政治上的观察和把握;二是要根据政治形势及其变动来分析历史、评述人物;三是要点出历史发展的关键。 (京报网__北京日报 程中原) (作者为《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