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远征,在此后十二年的时间内,他征服了二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迅速瓦解,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和马其顿本部的安提卡王朝等希腊化的国家。这些王国自建立之始就不断受到罗马的侵扰,并最终为罗马所征服。西方史学家把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征服的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的征服,使希腊文化随着铁骑军一起撒播到了世界各地。希腊文化在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的冲突碰撞中,汇合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文化。因此,希腊化时代也是东西方文化第一次大交汇的时代。 公元前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道扬镳,希腊地区便处在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这一帝国在古希腊的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上建立了自己的首都,因此后世学者们又称之为拜占庭帝国。从政治上讲,希腊只是拜占庭帝国行省一级的辖区之一,希腊全部和巴尔干大部分地区构成了伊利里亚,君土坦丁一世设立的4个行省之一。并且,希腊本土不再是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即帝国首都)取代了雅典,成为地中海世界的明珠。529年,古典哲学的大本营雅典大学被查士丁尼一世撤销,雅典的文化地位迅速下降。另外,东正教代替奥林匹斯神系崇拜而成为希腊人唯一的信仰。希腊人甚至对自己的称呼"海伦"(Hellenes)都没保住,他们改称君大坦丁一世钦定的"罗美伊"(Romaioi),意为"罗马帝国的臣民"或"罗马帝国的希腊人"。更可悲的是,在整个拜占庭帝国时代,希腊一直是外族入侵的对象。四、五世纪,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东哥特人和匈奴人的铁蹄先后踏过希腊。六至十世纪之间,希腊又不断受到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阿瓦尔人、马扎尔人等"蛮族"的侵袭;其中斯拉夫人一度成为希腊真正的主人。1082年,希腊落入诺曼人之手。1204年,十字军与威尼斯人在希腊登陆,进而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希腊又一次沦为板上之肉,被瓜分为若干公国。虽然后来拜占庭帝国又夺回首都,但已无力控制整个希腊世界,这就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创造了条件.作为政治概念的希腊在外族的军事扩张中没落了,但作为文化概念的希腊却展开了另一种扩张。古典希腊文化被拜占庭人所继承,希腊语逐渐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通用语言,拉丁律法为希腊律法所代替。从某种意义上讲,拜占庭文化是古典希腊文化复兴的果实,或者说是希腊文化发展的新阶级。与此同时,古希腊文化也随着拜占庭人的对外交往而流传四海,常青不衰。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定为都城,易名为伊斯坦布尔,千年帝国拜占庭终于毁于一旦。此后不久,爱琴海群岛也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克里特岛长期被威尼斯人所控制,直到1669年才被土耳其人占领),饱受外族侵袭的希腊又处在了土耳其人的统治之下。土耳其人采取一种称为"米勒特"(Millet)的自治制度对希腊人进行统治。在这种制度下,希腊人受君土坦丁堡大主教管辖,大主教虽直接对土耳其中央负责,但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他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宗教和政治领袖,可以豁免税收和处理教内的民事事务。在地方行政上,希腊按军事原则被划分为六个"旗"(Sanjak),旗中划县,由希腊籍的名门望族管理。如同原先一样,爱琴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仍是伊斯坦布尔,希腊本土则相对贫穷落后。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后代,原居中亚一带,十三世纪初向西迁移,进入小亚细亚,并于1299年取得独立,建立了以其首领之名命名的奥斯曼国家。奥斯曼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迅速壮大起来的,其管理体制并不健全。对于被征服民族,自愿皈依伊斯兰教者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在帝国内享有特殊地位;而坚持原有信仰者,则被称为"牲畜"(Ragah),不许骑马与携带武器,不能穿与土耳人同样的衣服,不能住比土耳人高的房子,未经官方允许不能修盖教堂与敲钟。不过土耳其人并非真像对待牲畜或奴隶对样对待基督徒希腊人, 17世纪以前,希腊享有土地永租权,租额远比西欧农奴低,加之对西方一贯的仇视与怒恨,希腊人中竟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土耳其人的剑比法兰克人的面包好。不过,希腊人还要交纳一种"孩童税"(Tribute of Children),每个有5个男孩以上的基督教家庭必须抽出其中10至15岁的一名来充当"贾尼塞里"(Tanissary),即近卫军。他们皈依伊斯兰教,认奥斯曼苏丹(Sultan,即皇帝)为父,以兵营为家。这种制度开始时为希腊人所反对,但后来近卫军的地位渐高,反过来成了苏丹身上的枷锁,而上层希腊知识分子也逐渐进入奥斯曼帝国的行政机构,充当翻译等职,有的甚至位极人臣,出任总理大臣。总之,在米勒特制度下,古老的希腊文化、艺术和传统习惯并未受到大的破坏;而一些希腊人则依靠在宗教和商业上的优势地位,逐渐掌握了政治权力。这些人大部分居住在君士坦丁堡的法纳区,因此被称为法纳尔人,在后来的希腊独立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7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扩张受阻,财政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实行了基夫里克斯制度,农民的永租权被剥夺,税捐大幅增加,在税捐征收过程中则充满了滥用职权与暴力镇压的行为。不堪重压的希腊人民奋而反抗。起初,这种反抗是无意识无组织的,最显明的例子便是一些被称为克勒普特的人因为种种原因遁入山区,肆机搔扰掠夺土耳其人,土耳其人也只是将他们当作扰乱治安的匪徒。但是,希腊的反抗活动逐渐与复杂的国际关系联系起来,并进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世纪上半期,土耳其同威尼斯、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其中与希腊人同信东正教的俄罗斯意图成为巴尔干的主宰,因此积极插手希腊事务。1768年,叶卡特林娜女皇曾派出一支舰队,联合希腊人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虽然未果,但俄罗斯从此却取得了干预希腊事务的权利,希腊船只也可以悬挂俄国旗帜。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希法之间的贸易交往频繁,这大大促进了希腊商业和航海业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因而发展起来。其中获益最大的希腊绅士、富商以及船主 "进化"而成资产阶级,并与教会首领、法纳尔人一起构成了希腊民族的上层阶级;而克勒普特在美国革命的影响下也逐渐转变成争取独立的希腊战士,被土耳其政府派去镇压他们的另一些希腊人,被称为"阿马托里"民兵组织,也逐渐与克勒普特相互转化,共同对抗土耳其人。统一的希腊民族逐渐形成,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呼声逐渐高涨。 希腊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当时欧洲文化观念的发展紧密相关。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各国对希腊古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长盛不衰,并逐渐深入到了对荷马时代的神话传说与阿提卡隐喻的探索。这使得无数学者不远万里来到希腊,追寻一种希腊黄金时代的梦想,这些人相信,一个希腊人的王国必然会在将来重新出现,一个独立希腊的概念也因此被提出。这种概念渐渐为希腊人所接受,并且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希腊人开始主动的反思悠远的文化,追寻自主的精神。17、18世纪,希腊教会在一些地方兴办学校,出版希腊书籍,并提倡一种用希腊语写作的"法那里奥特"文学,有力地促进了希腊人民独立意识的提高。法纳尔阶层也鼓动建立希腊学校,教授西方哲学、科学和进步的政治思想,并鼓吹大希腊主义。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希腊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科拉伊斯(1748-1833)是希腊近代史上最有名的思想导师之一,他主张,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的希腊必须摆脱异族的统治,保持其文化尊严,并在世界各国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实现这种理想,科拉伊斯致力于语言改革,力图统一并规范希腊语,并出版了大量有关语文和教育的书籍。在希腊启蒙运动中作出巨大的贡献的还有康斯坦丁·里加斯(1760-1798),他印行了许多革命传单和歌曲,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赛曲》的希腊文歌词。里加斯号召"起来吧,希腊同胞们",他身体力行,创建了民族组织"赫特里",并请求拿破仑帮助希腊人获得解放。里加斯后来被土耳其人秘密绞死,至今仍是希腊人心中的英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