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 胡剑明 看着这块嘉靖年制的茶碗底瓷片(见图)上的图案:在浅草山石间,或为洞窟之中,一只白色的玉兔,身姿肥硕,大耳直立,扭头回望洞外,一副警觉的神态,煞是可爱。今天看来它就是一幅小小的画面没有什么特别,而溯往旧时,它却有另一番故事与寓意。王德安先生说,一块小小瓷片,也可以透出一段历史与人物。 嘉靖皇帝属兔,又笃信道教,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嘉靖年书画作品和瓷画作品大多有些道教元素。专家认为,嘉靖帝属兔,艺人和工匠把兔子画在石头里,有暗寓“狡兔三窟”的意思,兔子回首望着月亮,是希望一朝成仙,跳到天宫里成为“玉兔”,所以也有人称这样的图案为“玉兔望月”。 关于“狡兔三窟”,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叫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哪一人能为我去收取本利?”还没等众人开口,冯谖抢着说:“我能!”孟尝君点头称是。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回来后,冯谖见到孟尝君,诉说了一切,孟尝君很不高兴。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车子走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叹了口气说:“先生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冯谖说:“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冯谖又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一百辆和黄金千金,去薛地聘请孟尝君。冯谖又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这样,魏国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力,连忙派大臣带上千斤黄金和一柄嵌有白玉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谢罪,并恢复了他“相国”的职位。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二窟。随后,冯谖又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宗庙建成后,派人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然,古代帝王都想江山永固,自己长生不死,嘉靖皇帝也不例外。明朝到了嘉靖这里已经是大下坡了。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 但与此同时,嘉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二十一年(1542)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 在长城以北,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寇边,二十九年(1550)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在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始终是明王朝的莫大祸患。在用人上,明世宗“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想劝谏皇帝,明世宗却因此怒不可遏,下诏将其投狱。 嘉靖前期世宗在张璁的辅助下,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但是后来越发迷信道教,成天神神鬼鬼,总希望有“三窑”可以躲过命运的劫难,得道升天,成为仙界的皇帝。 可是他忘了,即使是道教里也是认为“只有具备无尚恩德的人,才有机会成仙得道”的啊!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及后来的艺人和工匠们在许多作品中,反复地绘写“狡兔三窟”的相关图案,是不是也有讽刺嘉靖之意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