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信史的起点,其实源于中原王朝南部的一个割据势力。秦朝统一中原后,在广西、越南一带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进行直接统治,秦朝末年,南海郡郡尉赵佗趁中原大乱之际“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这便是南越国。 对于南越国在越南历史上的地位,后世史学者向有争议,有以其为越南正统王朝者,称呼其为“赵朝”;亦有以其为外族侵略政权者。从赵佗立国的基础与统治区域来看,南越国的确是一支汉族割据政权,其性质与楚汉争霸时的各诸侯国相似,无非因其地域偏远而保持了更强的独立性。  不过自南越国之后,越南历史从此便打下了不可磨灭的中华文明印记,这一印记从“越南”二字便不难品味出来。汉灭南越后以其地为交州,三国时期,士氏一族占据交州并苦心经营,交州文化由此逐渐昌盛。千年后,撰写《大越史记全书》的后黎朝史官吴士连有如此评价:“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与当时,而有以远及与后代,岂不盛矣哉。”越南《四字经》更有“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之语,这里的“士王”指的正是士氏一族中的士燮。在三国时期,士燮并不算是一个起眼的诸侯,但在越南历史中他却超凡入圣被民间视为“士王仙”,更在陈朝被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士燮对于越南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