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海峡女神妈祖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国学网 --道教 佚名 参加讨论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被誉为海峡女神妈祖的诞辰纪念日。逢上这一天。庙会规模空前,尤其是福建甫田市湄洲岛上妈祖庙,张灯结彩,香烟缭绕,人山人海,十余万善男信女虔诚祭拜。
    自幼得道  普救众生
    妈祖姓林名默,莆田湄洲湾北岸忠门乡港里村人。据《林氏大宋谱》记载,是九牧林蕴的八世孙女,也是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宋都巡检林愿第六女儿。公元九六0年三月二十三日(农历)庚辰,林默出世,弥目不闻啼哭,因而名默。
    林默从小聪颖,惹人喜爱。七岁时,父亲开始教学,秉解文义。十岁时,便喜欢单独静坐在房间里读书。有一天,一位法术高强老道从林家门前经过,见林默眉清目秀,乃遍游人间所欲求收之徒。于是,授于玄微秘法。从此,林默有异于他人。
    林默十五岁时,便可以上山采草药为乡邻治病,还经常渡海到湄洲救助海上遇险船只。那年九月,她的父亲和哥哥因公乘船北上,恰遇狂风暴雨,海面恶浪滔天。正在织布的林默忽有打盹的感觉,猛地脸色苍白,手上拿梭,脚下织机却没有踩动。母亲见了,以为她假装睡觉,轻轻地将她推醒,她手上的机梭便落到地上,流着泪惊慌地说: “阿爸没事,阿哥死了!”说完放声痛哭。
    母亲将信将疑,过一会儿,她的父亲回来,说林默的哥哥所乘船只被风刮翻沉没海底,而他自己所乘的船只靠近他船获救。第二天,林默和母亲、嫂嫂驾舟入海寻得兄尸,乡人神之,称为神姑。
    林默二十八岁那年,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她经过一番打扮后,恋恋不舍地向姐姐们告别说:“今天我要远游了,可惜无法姐妹同行。”说完一阵伤悲。
    姐姐们笑她说话奇怪,出游无非半天、一天时间,何用如此伤心?因而劝慰着送她出门。
    林默离开了姐姐们,独自泛舟渡海到对岸湄洲岛山上最高处,登上一块巨石,忽闻一阵仙乐飘渺,猛地脚下云朵飘动,升入云端……。雍熙(984—987)年间,港里村人为纪念林默生前治病和救人之功,在湄洲岛建庙祀她,称妈祖庙。并在她升天时所登之石上刻下“升天石”三字。
    妈祖灵应  历代受封
    由于妈祖被人们做为海上救难女神供奉,流传着许多有关妈祖显灵的传说,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十三次褒封。
    宋徽宗宣和四年壬寅(1122年)给事中略允迪出使高丽,值大风,八舟七溺,独其舟危荡未覆。急祝天庇,见一女神在桅杆上现身,忙叩头求庇佑。须臾,风平浪静,舟辑安然无恙,顺利至高丽后回返。使官回朝将女神显灵平息波浪之事奏于皇帝,御赐“顺济”庙额,在江口立庙,封妈祖为顺济夫人。
    宋绍兴二十七年秋 (1157年),莆城东五里许有水市,诸舶所集,曰白湖。该地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地立庙,少师陈俊卿(南宋名相)闻之,验其地果吉,因以奉神,次年庙建成。三十年流寇刘巨兴等啸众直抵江口洗劫,居民发现后,祷于庙内求妈祖保佑。忽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海面恶浪滔天,空中显出女神,贼人害怕退去。过不久,贼人又来进犯,女神再次显灵,贼寇终为官军捕获。官军启奏皇上,罗列神功,奉旨加封灵慈,昭应崇善福利夫人。
    在宋代有许多有关记载中,还有天妃显灵托梦、神助官兵捕贼,围歼入寇等的故事,也因此,多次受封,在民间信奉中,还被列入仙班十八头领之中。《湄洲志》记载:北宋时期,商人三宝,满载异货,要通外国。临发前,椗不动,见一怪坐定不动。急报,客大怪,登岸,询洲人,北方何神最灵 ?或曰本山灵女报称显应。遂诣词拜祷,其椗立起,乃焚香一瓣于祠前石间,祝曰神有灵此香为证,愿显微应,俾水道安康,大获赀归。即大立规模以答神功,迨泛舟海上或遇风涛危急,拈香仰祝,咸昭然庇护。越三年,回航安全,商人捐金创建庙宇,焕然改观,及宋真宗天圣中(1023—1032)信者扩其他,廊庑益坛巍峨。
    从《湄洲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湄洲天妃官原先规模较小,然后在林默升天不到四十年的时期中,由于航海经商者对灵女许愿的结果,庙宇规模逐渐扩大。宋朝把天妃纳入道教。
    到了元代,虽然社会比宋代有所进步,但造船业落后,海上交通运输船舶大者不过千石,小者三百石,载运量只有 15—50吨之间的海上帆船。海道的迂回,险滩恶浪,自然气象变化无穷无法掌握,海上行船,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因此,漕运船舶的押粮官和水手便仰赖天妃保佑。每次运粮,官家必须先行到天妃庙卜吉然后开洋。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未 (1271年),国家刚稳定,元世祖下诏说:“惟昔有国祀为大事,自有虞望秩而下,海岳之祀日至崇极,朕恭承天府而有四海粤若稽古,咸秩无文,惟尔有神,保护海道,粮舟漕运恃神为命,威灵赫赫,应验昭彰,自混一以来,未逞封爵,有司奏请,礼亦宜之。今遣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莆师文册尔为护国明著天妃,于戏,捍患御灾,功载祀典,辅相之功甚大,迫崇之礼宣优,尔期服兹新命,以庇佑我黎民,阴相我国家,则神之享祀有崇,永无极矣!”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仁宗下诏书说:“爱人利物克著于重溟,崇德报功,礼宜崇乎……肆颁伦命,护国明著天妃林氏,聪明通达,道心喜利,当临危履险之际有转祸为福之方。详飚迭驭,曾闻瞬息桅樯出火,屡见神光,有感即通,无远弗庙,顾东南之漕运实左右之凭依,不有褒恩,易彰圣迹,于戏!爵以驭贵,宣懿号之加,海不扬波,尚冀太平之助,可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至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封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威助顺广惠徽烈明著天妃。
    褒封的原因是:文宗天历元年,夏备海道万户府分司运粮至大海,飓风骤起,巨浪连天,七日夜不息。人因疲乏,运艘几于翻覆。舟人哀号求神庇佑。会暮,有灯从空中而下,掩映舟中辉煌如昼。宛见神灵陟降。少倾,怒涛顿平,船上觉异香缤郁。自此水道无虞,径抵直沽。都省奏闻,奉旨差翰林国史院学士普颜实理,御香驰致祭。二年漕运复籍神庇无失。事闻于朝,即于加封,并遣官黄份等驰传具礼专诣湄洲特祭,并致祭淮浙闽海等处各种庙共十八所。
    当时文宗下诏说:“阴阳不恻惟神克燮理之道,河山永定在国尤资转运之功……护国明著天妃,天地钟灵,山川炳慧,风转舵摧,屡救吾民之危,大流水争,常全藩舶之危……”。元文宗天历二年,北至直沽,南至泉州,朝廷为漕运顺利,命翰林院拟就祭文到各地天妃宫致祭。
    信奉天妃至明朝更为盛行。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三十年,涉沧溟十万余里,往返于太平洋、大西洋和阿拉伯海,途经三十多个国家,乞求保护的神主要是天妃。
    在福建长乐县三峰塔寺石刻《天妃灵应记》中记载和流传,明永乐三年,三保太监郑和首次下西洋,途经长乐海域,突然狂风大作,恶浪滔天,眼看舟楫有倾覆之危,郑和焚香三柱,求天妃保佑,顿时风平浪静。.于是,郑和在长乐立庙祭祀天妃。据清乾隆年间林清标辑《湄洲志》中记载,郑和首次下西洋至广州大星洋遭风,舟将覆,舟工祈祷于神说:郑和奉命出使西邦,忽遭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且数百人之命悬于呼吸,望神救之。俄闻喧然鼓吹声,一阵香风,从上而来,宛见神立于桅端,风恬浪静,归朝复命奏上,奉旨整理祠庙。
    史料还记载;明永乐七年巳丑 (1409年),钦差太监统领指挥陈庆等往西洋,贼觇识,垂涎宝货,率数十艘于中流截劫。正值大风,奔流如飞,我舟被困,众惧股傈,陈等奉君命到此.数百人在茫茫大海中,须决雌雄尚可生还,当夜神梦示佐风擒敌,我舰乘雾急风上朔,翌日顺风,陈庆乘风冲敌舟,贼惊骇,风急舟快,贼蓬被官桅倒插破裂,陈庆挥刃越舟,贼首投水,钩而俘之,余悉就擒,获军器货物无数,复命奏上奉旨再次褒嘉天妃。
    据《琉球国志略》记载:明宣德五年十二月,钦差太监扬洪统领指挥,千百户及随从人等,驾船大小三十只,装载彩币,尝赐阿舟、暹罗、爪哇、满加剌、苏门答腊、木骨都、东卜剌哇、竹步八国,恭奉神妃,朝朝拜祈保佑。一月,舟至中流,天日清霁,远望大屿横峙海中,上多怪石,错生海物,众曰舟中郁郁已久,盍登岸少舒,各奇蹬而上,又旁有小矾,一女子携筐采螺,竟赴矾迫视之,洪恐其肆慢,趋前呵止,女子忽不见,回首大屿已没。方知前所登屿,即巨鳌浮现,其灵女乃天妃,现身救此数十人,各叩首谢神,归奏皇上奉御香祭致。
    在明代,信奉天妃已达高潮,尤以郑和下西洋为最,大小船只出使海上,船舱中必供有天妃,在海上朝拜祀祷保祜。据《天妃之神灵应记》碑记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保祜之德。”《西洋通俗演义》中描述:“当乌天地黑,浪滚涛翻,狂风刮地而来时,郑和和王景弘跪道: “信士郑某、王某奉恭奉南赡部州。大明国朱皇帝钦差。前往西洋。抚夷取宝,不料海洋之上,风狂浪大。宝船将危,望乞天神俯垂护祐回国之日,永奉香灯。”祷告完毕,只见半空中划喇一声响,响声中吊下一个天神,手里持一盏灯笼,大声喝道:“甚么人作风哩!”喝完当即风止,又喝声浪,当即浪静……
    郑和下西洋行前沿途要祭祀天妃,平安归来后又要酬谢天妃。
    明末,郑成功起兵抗清,以厦门为阵地,继而出师台湾,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军队乘船到达彭湖时,狂风大作,连日不停,军中粮草殆尽,眼看士气不振。郑成功跪下朝天叩求神助说,要是郑军不该灭,请即风息浪静。祭毕当即如常.于是,军队顺利突入鹿月门,占领赤嵌城。因此,郑军安定后,郑成功即在各地建庙祀奉天妃,称天妃为妈祖,又荣称为开台妈。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孟冬,靖海将军施琅率三万水师驻莆田平海,因军中缺乏淡水,饮用困难。施琅访得平海天妃官前有一口枯井,据当地百姓介绍,此井原可供百户人家饮用。因此,施琅祀求天妃相助,继续深挖,果然涌泉如注,解决了军中吃水。施琅为此专作《师泉井记》,并写“师泉”二字,至今犹存。
    康熙二十二年甲子 (1684年)六月,施琅攻打台湾,水师舟至澎湖,士兵们恍惚中见到天妃在船上,士气大振,勇猛冲杀,肃清澎湖敌军。署佐营千总刘春梦见天妃对他说,二十一日必攻克澎湖,七月可得台湾,果然如应。平海乡人进天妃宫时,见天妃衣袍湿透,她左右二神将两只手都起了泡,报皇上获悉后,御书香帛到湄洲祭妈祖庙。
    湄洲妈祖庙分布情况
    莆田湄洲岛上妈祖庙,是传说林默娘升化处人们最早建的纪念庙宇,被人们尊称为“湄洲祖庙”。
    湄洲妈祖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初仅数椽;天圣年间(1023—1032年)开始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到岛上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有五组建筑群,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壮丽不啻“海上龙宫”。庙后崖石上.有观澜题刻,还保存林默升天处石刻“升天石”。
    在妈祖的故乡建立庙宇的还有港里、白湖、圣墩等地,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泉州,在庆元年间 (1131—1200)建立天妃庙。南宋首都杭州市也建有顺济圣妃庙。沿海各地的渔民和航海者把妈祖奉为海上保护之神,在中国的海岸线上的丹东、秦皇岛、天津、烟台、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澳门等地都建有天妃宫。甚至内地的景德镇、贵州镇远、安徽天长县也建有天妃宫。
    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华侨外出谋生,天妃的信仰也带到世界各地,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也建有天妃宫。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天妃影响更为深远。
    在国内,以湄洲妈祖庙和天津、台湾北港的妈祖庙并称为三大祖庙;澳门妈祖阁,建于明成化年间 (1465—1487年),已整整经历了五个世纪,庙内香火鼎盛,为中外游人必到之处。
    台湾有三分之一的同胞都信仰妈祖,如今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四百九十六座,有的称天妃宫,有的称天后官,还有称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台湾同胞所信奉的天妃,神像来自大陆不同地方,称呼也不同。来自湄洲的称“湄洲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
    如今大陆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湄洲岛上香客如云,善男信女进岛朝拜者不下十万人。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而且有华侨、港澳同胞.许多台湾同胞通过各种途经携带各种祭品来湄洲祖庙祭祀。有的来湄洲之前,受乡亲委托,捧着北港天后宫的香火,乘车绕全岛主要妈祖庙,进行 “接香火仪式”。祈求海峡两岸亲人平安,有的台湾同胞乘船于农历二十二日夜进岛,守在大殿前静俟凌晨敬上第一柱香;由于湄洲妈祖庙毁于十年动乱,近几年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修建妈祖庙董事会,由群众捐资重建,许多台湾同胞也纷纷捐资,并来湄洲“请”妈祖去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