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兵马堂”?那是因为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剿四川,在南充西山脚下屯兵马,后人将此地称为“兵马堂”。 近日,南充市顺庆区文化馆对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舍,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辖区内的古镇、古街等地名由来进行了考证。他们发现,数十个古地名由来充满传奇色彩,演绎出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三耳光打出个同仁场 顺庆区的同仁乡,曾经名叫“赛金场”,这个名字来源于民国初年。 传说,当时那里只有几家路边小店,乡民只能到邻近的西充县金山场赶集。1914年,一名谢姓乡人在金山场卖米,与当地人发生争执。谢姓族长出面论理,被对方打了三耳光。于是,族长赌气在附近另建市场,取名“赛金场”,寓意超过金山场。并且约定,一律公平交易,不许欺压外乡人。不到一年,赛金场越来越红火。金山场的人认为“赛金”一名压了他们,上告官府。南充、西充两知事劝双方不要争执,取“一视同仁”之义,改“赛金场”为“同仁场”。 “民间流传‘三耳光打出个同仁场’。”顺庆区文化馆张良说,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反映了同仁乡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许。如今,西充县的金山乡和顺庆区的同仁乡仍为一桥之隔,两地同一天逢场,居民和睦相处。 张良说,这样的故事有很多。比如,韩家场在明末战火中被毁后,清代重建。地方官考虑到原址在高岗上,取水不便,就选中了1公里外的平坝。凿井时有处泉水呈黑色,在泉水之下,挖出一块黄金铸造的砚台,于是“韩家场”更名为“金台场”,也就是今天的金台镇。在当地实地调查时,村民带领他们在场镇附近的罗盘山、摇金山找到了许多人工挖掘遗留下来的“金洞子”,证明当地曾经是金矿。 地名反映地方变迁 有的地名变化则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变迁。 搬罾镇原名“搬罾溪”,场镇北面有条小溪流入嘉陵江,入江口上下200米的回水沱河段多鱼虾,常有人在此搬罾(罾为一种捕鱼工具)捕鱼。南北朝时,后魏曾在此设南宕石渠,筑有郡城。清嘉庆年间爆发白莲教农民起义,起义军由达川(今达州)、渠县等处直逼顺庆,并占领嘉陵江以东地区。顺庆官府为抵挡农民起义军,在此地溪河上下沿嘉陵江岸的将军滩、磨垭口、老官庙等处设防。事变平定后,就称这些隘口为“搬罾溪”。 又如大林乡,起初名为“高坑乡”,是因为流经此处的高坑河得名。1952年5月建制时,因乡政府所在地在大林寺,又改为“大林乡”。 多数地名与地理有关 在南充市顺庆区文化馆陈列室内,有关地名传说的文字资料堆积成山。记者注意到,该区20个乡镇和涉农街道中,有多个地名与流经当地的溪河有关,如潆溪、荆溪、芦溪、渔溪、顺河、搬罾、双桥等;或以当地崛起的山峦命名,如灯台、凤山、舞凤;或与当地的古寺名刹结缘,如梵殿、大林。 “这并不奇怪。因为人都有逐水而居、依山建房的习惯。”张良说,顺庆境内的乡镇集市大多集中在溪河之滨,所以也同样有很多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地方。 张良说,顺庆各乡镇的地名历经千百年的沧海桑田,演绎出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了散落在民间的 “野史”,很值得收藏和研究。他们将对搜集到的地名“变迁史”进行整理,然后编撰成册,进行收藏。 (蒙永宏 涂长生 记者 陈四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