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钟馗神话的由来及其形象 (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中国民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注释:
    1.孙楷第举出的有关钟馗故事的通俗小说有三:一为明刊本《钟馗全传》,有日本内阁文库刊本。明人撰;一为第九才子《斩鬼传》四卷十回,为清朝刘璋所撰;另一本为《唐钟馗平鬼传》8卷16回,为云中道人编。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卷7,明清小说部乙,第227-228页。 
    2.胡万川《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第128页。 
    3.胡万川〈钟馗问题〉,刊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5,静宜文理学院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心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第7-14页。 
    4.胡万川指出:历来解说钟馗起源的各种说法,以钟馗源自"终葵"的说法最为圆满可信。同上文,页7。大方追溯钟馗本义,亦指出钟馗就是"终葵"--"椎"的意思。钟馗基本上是由法器转变为人名。见大方,〈钟馗故事的衍变〉,刊于《大陆杂志》,第4卷第11期,页367。刘芳如亦持相似论调。见刘芳如,〈画里钟馗〉,刊于《故宫文物月刊》,第7卷第3期,第6页。 
    5.胡万川引用杨慎之见,追溯钟馗本义,见〈钟馗问题〉,第7--8页。杨慎的考证,见杨慎,《丹铅馀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此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与《谭菀醍醐》合刊,第855-306至855-307页。 
    6.7.〈钟馗问题〉,第14页、第8页。 
    8.胡万川引《日知录》的考证,证明钟馗本为"终葵",同上。顾炎武《日知录》载:"《考工记》:大圭长二尺,杼上终葵首(终葵,椎也,为椎于其杼上,明无所屈也)。《礼记·玉葵》:’终葵,椎也’。《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马融《广成颂》:踂(同挥)终葵(博雅作终葵),杨关斧。"见顾炎武,《日知录》,台湾商务印书馆,卷32,〈终葵〉一条,第99-100页。 
    9.《日知录》,第99-100页。 
    10.胡万川引赵翼之见,寻溯"钟馗"意义的转变,见〈钟馗问题〉,第9页。赵翼之考证,见赵翼《陔馀丛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卷35,第769页。 
    11.刘芳如指出杨慎、顾炎武、赵翼等人的考证,藉语源关系,推测"钟馗"由驱鬼工具转化为人物名称的说法,也不失为合理的推论,见刘芳如,上引文,第6页。 
    12.《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7页。 
    13.詹慕陶〈说傩〉,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04页。詹慕陶指出假面跳神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存在。 
    14.艾筑生〈傩的当代启悟与艺术延伸--贵州美术创作片论〉,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32页。傩具原始宗教气息,艾筑生认为傩仪中挣脱束缚的呐喊,就是种天性的自然渲泄。见第133页。 
    15.朱熹《论语集注》,北中华丛书委员会,1958,〈乡党〉篇,卷5,第469页。 
    16.王兆乾〈楚人祝国的祭仪--贵池傩舞《打赤鸟》再探〉,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13页。王兆乾说"椎"本是石器时代,人类将石块镶嵌在木棒上的武器和工具,用以狩猎、砍斫和自卫也用在傩祭时赶鬼。后来,驱鬼逐疫被固定化、仪式化,椎在傩祭时逐渐失去工具和武器的功能,演变为驱鬼、辟邪的神器。至于"傩"字的来源,林河指出"傩"是南方百越民族对"鸟"的称讲。"鸟"和"傩",只是两种语言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称谓。见林河,〈《九歌》与南方民族傩文化的比较〉,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121页。 
    17.傩仪由于宫廷和官家的推行,是有影响力的。地方固有古俗及各式驱鬼活动,也为傩仪的流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见张紫晨,〈中国傩文化的流布和变异〉,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2期,第24页。 
    18.郑玄注《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夏官〉,第474页。 
    19.薛若邻〈傩戏:傩坛和戏曲的双向选择〉,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第97页。有关东汉大傩中方相、十二兽舞、?子行列的仪式,可参考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藉出版社,2000,第401-403页。 
    20.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志第5,〈礼仪志〉中,第3127-3128页。"方相舞"、"十二兽舞"之讨论见薛若邻,同上文,第97页。 
    21.《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71页。胡万川引《隋书》〈礼仪志〉,说明傩仪之转变,见第73-74页。《隋书》载北齐大傩仪:"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为?子,合二百四十人。……皇帝常服,即御座。王公执事官第一品已下从六品已上,陪列预观。"北齐傩制,见魏征、令狐德盞,《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8,志第3,〈礼仪〉三,第168-169页。 
    2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刊于《笔记小说大观》九编,台北新兴书局,1975,第3377页。 
    23.郭净《傩·驱鬼、逐疫、酬神》,香港三联书店,1993,第42页。 
    24.吴自牧,《梦梁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第156页。 
    25.31.郭净,上引书,第60页、17页。 
    26.叶明生〈一条通向戏曲艺术的潜流--散论"打野呵"及其形态衍变〉,刊于《戏曲研究》,第25辑,第238页。林春美说实际与钟馗有关的驱邪仪式有大傩、埋崇、打夜胡和跳钟馗等。见林春美,〈钟馗画中的钟馗豼鬼〉,刊于《历史月刊》,1996年8月号,第6页。 
    27.顾禄《清嘉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卷12,第207页。 
    28.《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7页。 
    29.《论语集注》载:"傩所以逐疫,周礼方相氏掌之。"见《论语集注》,第469页。 
    30.〈夏官〉载方相氏:"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窒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方良即"冈两"。见《周礼注疏》,〈夏官〉,第474页。 
    32.方相凶恶的造型,是基于古人认为戴着恶鬼假面,便可以吓鬼驱鬼。这是一种同类相克,或以恶制恶的心理。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9页、第105页。 
    33.方相凶恶的造型,是以凶御凶之做法。傩制中方相戴面具亦图腾的因素。见张紫晨,上引文,第22页。钟馗有可能由方相转化而来。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97页。 
    34.蒋健飞〈中国画家笔下的钟馗〉,刊于《艺术家》,第13期,第94页。 
    35.张虹〈钟馗小说与钟馗形象漫谈〉,刊于《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第124页。 
    36.《风俗通义》载:神荼、郁垒能降鬼:"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见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卷8,〈祀典〉,第367页。 
    37.宗懔撰、王毓荣校注《荆楚岁时记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第23页。 
    38.钟馗传说,乃是降鬼门神与用"终葵"辟邪习俗的结合。见张虹,上引文,124。有关钟馗故事之载,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页2。虽然沈括所记的钟馗传说,背景是唐玄宗之时,但胡万川说钟馗被当作神来崇拜的事实,早在玄宗登基以前已经存在。 
    39.40.44.沈括《梦溪笔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6,〈补笔谈〉,第25-26页、第26页、第26页。 
    41.《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21页。胡万川说以后其他有关钟馗神话的描述,大抵以《天中记》所录《唐逸史》的故事架构为依据。 
    42.大方,上引文,第16页。胡万川说《天中记》所引《唐逸史》,今已不可见,但由书名,约可判断为唐朝以后的著作。《唐逸史》所载故事,较《梦溪笔谈》为晚出。见《钟馗神话与小说之研究》,第20-21页。 
    43.陈耀文编《天中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卷4,第118页。《天中记》录《唐逸史》中小鬼自奏曰:"臣乃虚耗也",其名字的意义为:"虚者,望空虚中盗人物如戏;耗即耗人家喜事成忧"。可见"虚耗"乃不吉祥之物。《梦梁录》中就录有宋朝人民在十二月二十四夜"家家以灯照于卧床下谓照虚耗"。可见"虚耗"为不祥物。见《梦梁录》,十二月条,第154页。 
    45.《天中记》第118页。 
    46.同上。有关《梦溪笔谈》与《唐逸史》里钟馗的比较,可参考大方,上引文,第16页。 
    47.钟馗神话在唐朝盛极一时。见大方,上引文,第17页。唐明皇将钟馗像,赐有司以祛邪。见《梦溪笔谈》,第26页。刘禹赐(772-842)曾作〈为李中丞谢钟馗历日表〉及〈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见刘禹赐,《刘禹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13,表章三,第159页。有关刘禹赐作品所反映的钟馗风俗,亦可参考大方,上引文,第17页。此外,《梦溪笔谈》述皇帝赐大臣钟馗像之载,见《梦溪笔谈》,第26页。 
    48.《梦梁录》,12月条,第155页。 
    49.刘璋《斩鬼传》,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1回,第9-10页;《钟馗传:斩鬼传菲焦泶罚姹背そ囊粘霭嫔纾1980,第1回,第111页。 
    50.佚名《钟馗全传》,刊于《古本小说丛刊》,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0,卷2,第2067页。刘双松刊本《钟馗全传》上图下文,是万历年间流行的"闽本"小说的特色。《钟馗全传》分为钟馗出身传和降妖传两个部分,见刘世德,〈《钟馗全传》札记〉,刊于《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第117页。 
    51.《钟馗全传》卷1,第2018页,第2037页,第2043页;卷2,第2053页;卷4,第2141页。 
    52.佚名《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刊于《孤本元明杂剧》,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第3折,第6页。钟馗故事至明朝已由口头流传,进而成为舞台上的化装表演。见大方,上引文,第16页。大方说:《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是出岁首吉祥剧。"闹钟馗"作为正月元旦"庆丰年"的岁首吉祥戏,见第18页。 
    53.《斩鬼传》,第1回,第10页。 
    54.60.《钟馗全传》卷2,第2053页、第2069-2070页。 
    55.《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第4折,第10页。 
    56.徐昆载《斩鬼传》,作者为刘璋的资料,多被人引用。在研究《斩鬼传》作者的问题上,徐昆之见是条重要的线索。见徐昆《柳崖外编》,台北广文书局,1969,卷2,〈素素〉,第1页。有关徐昆的资料,见陈监先,〈《捉鬼传》的作者和版本〉,刊于孔另境编,《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158页。 
    57.《钟馗全传》卷1,第2018页,第2037页,第2043页。 
    58.《平鬼传》有清乾隆乙已(1785)广州刊本。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第228页。阎君荐钟馗,见《钟馗传:斩鬼传菲焦泶罚16回,第182页。 
    59.佚名《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刊于《孤本元明杂剧》,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第10页。《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出现五鬼闹钟馗情节。见徐徐,〈五鬼闹钟馗〉,刊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8辑,第40页。钟馗在《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中,在五道将军庙慑服五鬼。见《庆丰年五鬼闹钟馗》,第1折,第3-4页。 
    61.《斩鬼传》中可怕的抠掐鬼,最后被逼自焚而死。见第6回,第101-111页。驱邪大神最后往庙中享受香火,见第10回,第183页。 
    62.《钟馗传:斩鬼传菲焦泶罚9回,第143页。 
    63.姑娘庙民众文化工作室编《天地人神鬼》,台北前卫出版社,1994,第29页。刘芳如说跳钟馗是种历久弥新的宗教仪式。在民间信仰里,倘有暴毙、凶杀等事件,为免死者扰害生灵,便有跳钟馗的仪式,以驱邪逐鬼。刘芳如,上引文,第1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