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上,朋友圈里看到王学泰先生去世的消息,深深痛心。 每次见到王先生,他一贯中气十足的讲话和爽朗的笑声,让人很欣慰先生康健的体魄。不久前,和肖复兴、罗雪村两位老师一起去农光里小区拜望高莽先生,当时还跟雪村兄说,王学泰老师也住这个院里,过段时间来看看王先生。没过多久,九十高龄的高莽先生离开了我们。今天,学泰先生也离我们而去。短短的时间内,好几位让人尊敬的老先生过世,世事无常,要珍惜每一次和老先生相聚的时光。提醒自己,以后要抽更多时间去看望老先生们,陪他们聊聊天。 王学泰 资料图 高铁漫漫时光,我一直回溯认识王学泰先生的一些往事。认识学泰先生应该有十五六年了,当时我刚到《新京报》做副刊编辑,打电话向王先生约稿。他不知道《新京报》是什么鬼,也不认识我这个小编辑,但却爽快地一口答应。然后,我们抱着电话聊了很久,其实是一直听王先生在说,当时,我非常感动,没想到这么大牌的学者,能对我这样一位小编辑嗨聊这么久,真有点受宠若惊。 刚做编辑那会儿,向老先生们约稿特别紧张,生怕被拒绝,也怕打扰他们,但王先生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温暖和舒适,也增强了约稿的信心。接下来,一次次冒昧给更多老先生打电话约稿,深切感受到,那代知识分子们对人的尊重和友善,沈昌文、黄裳、钟叔河、朱正……老先生们对小编辑的关爱和支持,唯有感念。 1997年夏,六人在北京西郊大觉寺商量王小波纪念文集出版事宜。左起:汪丁丁、王学泰、王毅、李银河、徐晓、雷颐 供图:雷颐 1997年的时候,我在风入松书店做店员,每天在书店里翻阅各类图书,加强业务学习,偶然翻到王学泰先生的《中国人的幽默》,深深被这样严谨又风趣的作品吸引,幽默和严谨,被王先生完美结合,心想,这位学者本人也一定是个幽默的人,才能把幽默作为自己的学术课题。 2000年左右,读到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更是被王先生的学术魅力吸引,江湖、好汉、造反……这些字眼对血气方刚时的我,无疑兴奋得口干舌燥,内心很渴望有一天能认识王学泰先生。当时,我主持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读书论坛,会邀请很多知名学者来做嘉宾访谈,向领导申报了邀请王学泰先生的意向,但可能“游民文化”让领导有所顾忌,没有通过申请。 直到2003年参与《新京报》创刊,并成为大家副刊和书评周刊编辑,才有机会向王先生约稿,很多年的惦念终于实现。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王先生中气十足的讲话和爽朗的笑声众人皆知。事实上,王先生一生坎坷,经历各种起落。曾经因为一本书被判刑入狱,王先生2013年出版的《监狱琐记》中回忆了自己因《推背图》入狱的往事。1976年7月26日,王学泰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1978年10月20日平反释放。 王学泰先生一生著述丰富,除上面提及的几部著作,还有《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人的饮食世界》、《坎坷半生唯嗜书》,以及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岁月留声》、《官人官事》等等。 王学泰自选集 最后一次向王先生约稿,应该是2011年主编《文史参考》时,彼时策划了一个专题:私信20@20,邀请20位名家,给他心目中最想交流的一位先人写一封私信,王学泰先生应邀写了一封信给杜甫,那年刚好是杜甫诞辰1300年,在此之前,有过一轮全民“恶搞杜甫”的热潮。王先生的信,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杜甫。 摘录几段分享: 少陵,你好: 作为您的忠实读者给您写信,不免心怀惴惴,因为对于您,我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我自十三四岁开始读您的作品,身处逆境时,一卷杜诗就是我的精神慰籍。说陌生,我们不仅相距年代久远,更大的是身份、经历上的差异。我很难体会您由于“奉儒守官”具有的责任感和无条件的忠君情结。 …… 历代人们爱戴您、尊敬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也不例外,我是建国六十多年来的见证人,借这封信向您介绍一下:1949年至1966年这17年中,中国按照世界和平理事会章程,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期间中国有五位入选,分别是李时珍、屈原、关汉卿、杜甫和齐白石,您于1962年入选。这一年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大会,向世界宣布您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 最后一次见王学泰先生应该是去年底在三联书店二楼雕刻时光三联作者会上,整个会场很多人,远远就听见王先生爽朗的笑声。在每个有王先生的场合,他中气十足的发言和大笑都给人温暖和能量,这样的乐观也许是坎坷一生磨练出来的。“岁月留声”,王先生不仅给我们留下那么多堪称经典的著作,还有那乐观、温暖、幽默、爽朗的笑声。 深深怀念王学泰先生! 2018.01.12 责任编辑:顾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