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坚定 开国大典上的步兵分列式。 威风凛凛 开国大典上的骑兵分列式。 学子欢欣 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的首都青年学生,欢欣不已。 中国的历史,从这一天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并进行阅兵式。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面五星红旗。广场上,30万群众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开国大典阅兵式开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随后,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要求全军指战员迅速肃清国民党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接着,分列式开始。受阅的陆海空三军组成的方队,分列通过天安门主席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受阅部队。开国大典阅兵,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共有1.64万余人接受了检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军史专家姜廷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开国大典时,解放军只有17架飞机,接受检阅的同时还要执行警戒任务,随时防备敌人空袭,当时有4架战机是带弹受阅飞行。按世界惯例,阅兵时任何兵种都不得携带实弹,飞机带弹受阅更是绝无先例。 这4架带着实弹的受阅飞机分别是:两架美国P—51型“野马”战斗机,飞行员是赵大海、阎磊;两架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飞行员是邓仲卿、王玉珂。值得一提的是,这4名飞行员都是驾机起义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阎磊的肺腑之言代表了他们4个人的共同心声:“这在当时的空中受阅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作为刚刚起义过来的飞行员就参加带弹飞行,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起义人员的极大信任。” 除了携弹飞行,当时空军受阅还有一个小花絮。因为飞机太少,第一批飞机飞越天安门后,又回转再次受阅,一部分受阅飞机其实是接受了两次检阅,人们以为是26架飞机受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