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曾业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系列”丛书之一。 “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系列”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研究,它以对1840-1949年间历史的研究为考察对象。 任何学术都难以避免时代的影响。社会发展对于近代史研究的需求,形成了强大的学科发展推动力,其利弊兼而有之。一方面,它促进了近代史研究的空前发展,另一方面,它的工具性要求,又不可避免地对近代史研究造成了困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开放、思想的解放,为学术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新论新知不断涌现,近代史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大发展,这一发展不仅表现在人们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进程,观念和结论不断更新,还大量表现在对历史细节的还原上,各类史实的更正俯拾皆是。可以说,你很难找到一个原封不动停滞不前的领域。 近代史的研究领域也大为开阔,由比较偏重政治史的局面,发展成多领域百花盛开的局面,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完整的近代史研究体系。传统的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研究新作迭出;原先基础较薄弱的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民族史、边疆史研究有了极大发展;以往几近空白的人口史、灾荒史、观念史等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在传统学科经历着知识更新的同时,新学科的发展势头迅猛,近代史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常有人感叹,今日之研究再无往日之“大师”再现。也有人忧虑,史学的“碎片化”及“多元化”正侵蚀着学科的发展。我以为,尽管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但却不必过于忧虑。或许是学科分工的过于精细,今日已很少得见过去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大师,然而,与往日相比,更多的更为精深的研究在今天并不少见。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既会有谬误的存在,也会有“无意义的碎片”的存在。正是在不断的切磋与争论中,谬误得以纠正,碎片得以扬弃与整合,科学得以向前推进。以此而观,今天的近代史研究仍然行进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仍处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期。 史学的繁荣,并不在于观念或结论的一统,而恰恰在于学术论争所呈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倡行。关于这一点,有关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论争颇具典型意义。尽管两种范式的论争并没有结束,也很难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历史的观察也应该是多视角多方位的,不必以一个范式否定另一个范式,实际上也不可能以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不同范式的相互补充与共存,则更能展现历史的多重面相。 为进一步推动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近代史研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过程,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由此而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2012年夏,近代史研究所启动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系列”的撰写工作,于今已三年有余。本丛书按专题分卷,涵盖了近代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共计16卷。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本文为“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系列”丛书序言,发表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